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钙惊厥给药方法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钙惊厥给药方法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将低钙惊厥患儿67例分为两组。甲组28例:口服10%氯化钙5ml,3次/天,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D2 40万U每次;乙组39例:服上述钙剂3d后再肌肉注射维生素D2。治疗24h后仅乙组1例发生惊厥,治疗第四天血清钙乙组为1.7±0.25mmol/l,比甲组1.93±0.23mmol/l上升明显缓慢。说明用较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低钙惊厥,无需给3d钙剂。

【关键词】 低钙惊厥;维生素D2。

一般认为维生素D可以使血清钙进入骨骼,以促进新骨矿化,所以在低钙惊厥治疗上主张先给钙剂3d后,再给维生素D2。但近年来研究认为,维生素D可动员骨钙外出,能提高血钙浓度。据此似无先给3d钙剂的必要,但早期给维生素D能否使惊厥频发尚缺乏临床实践证明。为此,将2007年1月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低钙惊厥患儿67例进行前瞻性治疗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个月婴儿,均有全身性惊厥≥2次,间歇期一般情况良好;血清钙≤1.87mmol/L。临床可排除其他引起抽搐的疾病。本组符合上述标准,67例患儿以3~5月者发病数最高,为38例(56.7%)。发病年龄均在7个月以下,其中1~3个月者63例(94.0%);男46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2.1:1。早产儿14例,双胎2例。孕妇均接受维生素D预防,患儿生后至发病无1例规则服用鱼肝油、钙片及接受户外日照;于孕晚期伴双下肢抽搐者31例(46.3%)。

67例均有反复惊厥出现,表现为双眼凝视和(或)面部肌群小抽动及肢体抽动。有颅骨软化者27例(40.3%),膝腱反射亢进者39例(58.2%),前卤较正常同龄儿明显宽大者46例(68.7%),有佝偻病改善者9例。发病同时多伴有合并症,其中以婴儿肝炎居多,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少数伴轻度腹泻等。

67例检测了肝功能,异常者56例(83.6%),谷丙转氨酶除6例高于50万U外,多在100~300U。46例检测了胆红素,>17.1mmol/l30例(44.8%),均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浆蛋白及尿素氮分别检测38例及33例,结果均正常。

1.2 方法 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1)甲组28例,口服10%氯化钙5ml,3次/天,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D240U1次,氯化钙连服7天;乙组:39例,服用上述钙剂3d后再肌肉注射维生素D2.除进行临床观察外,均于治疗治疗前测定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并于治疗后第4、7及14天分别进行复查。两组患儿年龄分布、并发症、肝功能异常百分数、临床症状与体征及X线异常者均相似,治疗前两组血钙低限值(甲组1.2mmol/l,乙组1.25mmol/l)及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有4例惊厥再次发作,仅乙组1例发生在治疗24h后,其惊厥发生时的血钙浓度均低于1.87mmol/l,发作时均给予10%葡萄糖酸钙静脉点滴及镇静剂控制。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钙均值相似(t=0.4,p>0.05),治疗第4天甲组患儿血清钙均值高于乙组,而与乙组治疗后第7天均值相似(附表)。

3 讨论

本文乙组口服氯化钙后,经肠被动扩散,虽然也可使血钙有所上升,但是与甲组第4天血钙比较,血钙上升明显缓慢(t=6.31,p>0.01)。乙组治疗后第7天血钙才与第4天相当,晚了3d,说明先给钙剂3d并无优越性。此外,从临床分析两组患儿开始治疗后各有四例发生惊厥,说明治疗后再发生惊厥的原因与早期给维生素D无关。由于给维生素D后血清钙上升需要一个过程,该8例发作时血钙均<1.87mmol/l,其中7例惊厥发生在治疗后24h内,仅乙组1例发生在治疗后第4天,与改组血钙上升缓慢相符。由此可见,低钙惊厥在给氯化钙同时给予维生素D是合理的。为了防止治疗早期再发生惊厥,建议可同时给苯巴比妥等镇静剂1~2d。对低钙惊厥治疗以1次大剂量为宜,如20~40万U。1个月后可根据佝偻病恢复情况,继续给予维生素D治疗量(2000-5000U/d)或预防量(400-800U/d)。血钙上升后(约1周),可将口服氯化钙改为乳酸钙等钙剂,直至佝偻病痊愈。

肝脏疾患可影响胆汁正常分泌,使肠腔内胆盐缺乏,造成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D吸收不良,维生素D在肝脏的氢化过程也可能受影响。本组病例合并肝功能异常者占83.5%,提示婴儿肝脏疾患在婴儿低钙惊厥发病上占有重要作用,故建议对低钙惊厥患儿均以常规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肝脏疾患。

参考文献

[1] 胡亚梅.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2

[2] 沈晓明.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