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传播学视角的网络道德规范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传播学视角的网络道德规范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网络道德规范作用于网络生活。网络道德规范是使用网络媒体的基本行为准则。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播主要有社会途径和个人途径两种,又主要表现为网络形式和自律形式。通过考察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播过程,为思考网络道德冲突提供了注重途径选择、防范形式主义和加强自律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道德;传播;途径

网络伦理道德问题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而受广泛热议。网络作为传播媒体的一种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互动性与及时性强等特点。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网络道德问题,规避网络道德滑坡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所谓传播学视角是指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内容、形式以及传播过程等问题。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或规避特定的问题,需要就信息内容、传播形式、传播策略等等作出合理的计划和调整,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基于传播学视角研究网络伦理道德就是研究网络伦理道德传播的过程及其问题,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指的是网络道德规范的选择和学习问题;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指的是网络道德规范的社会传播问题。在网络道德规范传播的过程中,个体的选择和学习过程也是千差万别的,主流道德价值观也会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挑战。

一、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播过程

(一)网络道德规范是维护网络秩序的需要。网络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依据确立道德的社会生活内容,可以把道德分为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道德规范已成为一种必要的行动价值规范,它对于约束个人行为、净化网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道德规范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也是规范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网络道德的存在和要求紧紧伴随着人们的网络生活。在这种趋势下,网络道德规范就成为一种广泛的需求,以发挥约束网络用户的行为,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网络道德规范的两条传播途径。(1)社会途径。当下人们在网络生活中达成了一种共识,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网络道德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文明公约是比较具体的行为规范,它要求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使用礼貌用语,维护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这体现了网络道德传播的一条途径即社会途径。网络道德规范传播的社会途径的特点是通过制定道德规范准则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国家或社会通过制定恰当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社会成员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这体现的是国家或社会意识,代表着网络道德规范传播的外化途径或社会途径。这表现为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者不是单个的社会人,而是广泛的社会群体及其代表,其传播的途径是自上而下的,对社会大众具有广泛的约束作用和号召性。在社会途径上,网络道德规范可以采用互联网、新闻媒体等形式,它们的覆盖面比较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先进事迹、道德楷模学习活动,能够发挥很好的舆论效果;在用语的选择上,注意文本话语范式的灵活性。这种垂直传播形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2)个体途径。网络道德传播的个体途径指的是道德规范的选择和学习过程,这是外在的价值规范内化为价值观及品格的过程。个体途径的传播是社会途径传播的道德观念能否被认同的关键。个体途径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而进行。由于个人网络生活存在一定的私密性,学校道德教育能否起到约束个体行为的作用还要取决于个体的认同程度。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全方位培养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个体在网络生活中通过内化的道德思考和评价方法以调节自己的行为。网络自律同道德修养中的自我修养是一致的,这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思维方式。

二、网络媒体背景下的网络道德规范的冲突问题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网络道德规范传播的社会途径与个体途径是两种不同的途径。外在的传播途径有垂直式传播的特点,而个体途径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思维模式的培养。在网络生活中,借由社会途径传播的主流价值观是比较强势的。网络生活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虚拟性,这使得网络生活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相区别。即便如此,个体的网络生活其实是借由网络而与他人发生联系。在缺乏必要引导的情况下,个体就可能面临不良内容的影响或作出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

(一)主流网络道德规范的异化风险。个体对主流网络道德规范是否认同将导致主流网络道德规范的异化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行为价值规范与主流网络道德规范相抵触或矛盾,个体表现出过激的行为,如网络上的匿名人身攻击行为或诋毁他人的言论。这种异化风险可能导致越轨行为的产生。

(二)个人的不自律行为。个体在缺乏自律的情况下接触不良信息,危及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网络生活中,一些个体并不会作出违反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的行为而是被动或主动接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种不自律的行为实质上是个体缺乏道德实践的意志和能力。在个体选择和学习网络道德规范的过程中,由于意志不够坚定或是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识,就容易出现不自律行为风险。

三、应对策略

(一)注意传播途径的选择。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选择恰当的传播途径。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社会途径和个人途径两种,二者相辅相成。在不同的传播阶段,也需要注意传播内容和形式,以增强主体的认同程度,从而内在地提高网络道德水平。

(二)防止网络道德传播的形式主义。对于借由社会途径传播网络道德,需要注重实效,不能一蹴而就。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播教育应该是持久的、深入的。网络道德思维的培养也不能停留在简单地判断选择上,这都容易导致道德认识的肤浅化。

(三)加强道德自修。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道德生活的分维性决定了道德行为要合乎目的。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道德行为处在一定的监督作用下,网络生活则相对不易被监督。网络道德自律也即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主动约束自身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作为某种合乎道德的行为的道德意志,是个体道德操作的最高形式。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高恒天.试论“道德生活”的特点与类型[J].学术论坛, 2006(5).

[3] 马永庆.道德自律的特性解读[J].伦理学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