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越:“丑女”的美丽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越:“丑女”的美丽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为肥胖自卑10年

张越,1965年出生在北京,198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一直从事教师工作,期间作了一段时间的自由撰稿人,并开始尝试电视编剧,参与了《我爱我家》《临时家庭》等大家熟悉的电视剧。1995年底,张越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

刚出生的张越明显比其他婴儿个头大,那时胖墩墩的张越成了人见人爱的胖宝宝。等到长大一点,她才发现胖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胖,处在青春期的张越总认为自己难看、笨,不如别的女孩漂亮可爱。因为胖,她开始抗拒公众场合,不喜欢爬山、跳舞,不穿浅色衣服。因为胖,她也不喜欢上体育课,怕自己的跑步姿势不好看而被同学嘲笑;不愿意和同学去看电影,就怕电影里出现大胖子。最敏感的时候,甚至马路边有人随意看她一眼,她也会想到是因为自己胖。

在差不多10年的时间里,张越都处在这种严重的自卑当中。自卑导致自闭,张越老是自己一个人呆着,结果还被老师批评为不团结同学,做人太傲气。其实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根本不是什么傲气,而是自卑。

张越的转折出现在大学快毕业时,她感到自己正在走出延续整整10年的因肥胖而生成的心理自我封闭状态。张越不再惧怕和别人在一起,她穿大红大绿的衣服,做各种夸张的手势,用大嗓门说话。这时,她才发现以前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多心,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很多其实并不存在的事情都让她自以为受到了伤害。

儿时的人生理想

张越从小就被看作是个古怪、不合群的孩子,她非常爱看小说。在那个极其贫乏单调的年代,生活方式也非常单一、枯燥,大部分小孩的娱乐就是在外面追跑打闹、到处野。这时,爱看书又没的看的张越只好偷家长的书看,即使家长的书都是成人读物,是一些小孩子看不懂、也理解不了的东西,张越也能从中领略到生活中所没有的刺激和绚丽。

张越不但爱看书,还爱给别的小孩讲书里的故事。

张越的表达能力在那个时候得到很多锻炼。当别的小孩子还满街疯的时候,张越因为会讲故事而被小孩子们围在中间,找到了受欢迎的感觉。也许正是在讲故事的时候成为中心人物,鼓励了张越更多的“胡”看和“胡”讲,也让她更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胖子和说一些别的小孩听不懂的话的怪小孩。“这个习惯成全了我,我的语文从小就是全班最好的,语文老师特别喜欢我,我的每一篇作文几乎都是范文,有篇作文老师给的批语是努力学习,长大要为祖国的文学史增添光彩的一笔。我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还不得是个作家啊,就决定当作家。这是我第一个人生理想。”

上中学的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外国的戏也可以演了,张越在天津的剧场看了一场歌剧――《卡门》,回来以后就又下决心要当歌剧演员。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张越在行动上还做出过努力。上大学时,她跟班里的同学说自己想当歌剧演员,同学都特别佩服她,认为她是个很有理想的人。于是一群热血青年簇拥着激情高涨的张越去了艺术系,找到一个声乐教授,张越对他说自己的第二学位要选修声乐,以后好成为一名歌剧演员。老师说:“那你张嘴唱一句,让我听听。”结果张越刚张嘴唱了一句,老师就把她轰了出去,第二个人生理想从此彻底画上了句号。

主持人生涯缘于一次客串厨师

胖胖的张越总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她主持的《半边天》不仅女人爱看,男人也爱看。可张越的主持人生涯却缘于一次客串厨师。

1988年张越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她当上了一名中专语文教师。由于儿时立志要做一个伟大的作家,她成天笔耕不辍,不过没弄出什么名堂来,倒是歪打正着给中央台一些栏目甚至春节晚会写起了小品,并由此结识了一大批电视人。有一次跟《半边天》节目的几个编导聊天,得知《半边天》周末版新开了一个栏目叫《梦想成真》,帮助一些女孩实现一天梦想,并拍摄实现梦想这一天的状态。但编导们苦恼地发现,很多女孩的梦想都是当模特、歌星,几期做下来一点新意也没有。这时张越的梦想让编导们眼睛一亮:她想当厨子。这下乐坏了导演,与张越一拍即合,南下苏州松鹤楼,拜师学做淮扬菜,张越松弛灵气的表演出尽了风头。

节目播出后,张越以为这事就完了。没想到过了一个星期,《半边天》又邀请她去当嘉宾,张越就又去了。

连续邀请张越当嘉宾,是《半边天》制片人谢青的“阴谋”。谢青觉得张越挺机灵,有心请她出任主持人,又担心观众不能接受,就没有告诉张越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断请她当嘉宾。连续做了近两个月的嘉宾后,谢青终于揭开了谜底,正式邀请张越担任节目主持人。

就这么着,张越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电视主持人。由嘉宾改行当主持人的张越面临两个难题,首先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干多久,所以她没敢马上辞去自己的教师工作。其次,她找不到合适的服装。

“有一次做完节目,制片人很正式地跟我谈了一次,说您不是去菜市场买菜,您是中央电视台的出镜主持人,请您穿一件正式的衣服。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正式的衣服,我这前半辈子都是穿着大毛衣和T恤衫过来的。”

当时张越心目中“正式的衣服”就是晚礼服。于是她跟从国外回来的邻居借了一件镂空的黑纱长裙,找了一套好看的红衣服穿在里头,进了演播室。

那期节目让制片人张口结舌,最终只对张越说了三个字:“戏过了。”

说起刚做主持人的那段日子,张越用“傻快乐”来形容:“本来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突然之间就上电视了,在说了一些自以为得意的话之后,人家还夸你聪明。走在大街上,不时的会有人认出你来,感觉不错!”那是张越热情最高涨的时候.

一只“丑小鸭”竟成为被人羡慕的主持人,这时的张越已完全克服了自卑心理,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美丽了。节目中她咄咄逼人、机智幽默的对白常引得观众哄堂大笑。张越这种创新的主持风格使《半边天》的收视率直线上升。张越也始终没有放弃学习,这样的工作与学习使她快速成长。

一句忠告让张越彻底醒悟

从1995年到1998年,张越迅速成为引人注目的主持人,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追捧,这种场景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也使她有了“飘”的感觉。她不断地接受各种媒体的邀请参加各种访谈,对各种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所有的人都在恭维她、赞美她,鲜花掌声也围绕着她。

一天,张越找了一位熟悉的明星到《半边天》做节目。两人太熟了,在录制现场你一言我一语就像在酒吧里神侃,时不时地还说出一两句某哥某妹的话来,周围的观众被她俩感染,气氛很是活跃。张越得意地认为这次节目录得十分成功。没想到制片人看了录像后毫不留情地给毙掉了,并且不客气地对张越说:“你们姐们儿回到家怎么聊都没人管,但别把江湖那套东西带到电视台的录制现场来。”张越气坏了,她认为是制片人嫉妒她,故意为难她。她与制片人争,制片人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别人请你宠你,是因为你对他们有用,他们让你无节制地说话、发表评论,在搞笑的电视剧中做噱头,这不是爱护你,是在毁你。”张越听了依然不服。就在这时,一家周刊刊登了一篇记者写的文章,对张越混乱的主持人形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忠告。文章说,频繁地在各种场合出镜、口若悬河地说三道四已经严重削弱了张越作为主持人的形象,这样下去,张越会成为一颗来去匆匆的流星。

在形势一片大好中突然出现了这样的事,让张越从沮丧中惊醒。她意识到自己走偏了道儿,她意识到鲜花掌声赞美声已经让她的心态产生了扭变。她悬崖勒马了。

张越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看法。她觉得重复之前的路,毫无新意,也会让观众感到越来越麻木与乏味。于是一天,张越突然宣布了一个令大家意外的决定――离开《半边天》,开始她向往的“自由生活”,寻找与生活新的契合点。

张越开始用批评的眼光反视自己,审视声名与事业、人情与爱情、男人和女人……整整两年,张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并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性思考。两年的时间让她放弃了心理上的优越感,慢慢地贴近具体的生活。

2006年初,张越进入一档目光完全朝向人生的寻常人访谈节目。张越随着访谈栏目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寻常人家:工人、农民、乞丐、流浪者、患者、残疾人……

张越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意见,慢慢将性格锻炼成个性。过去那个手舞足蹈、高谈阔论的张越不见了,今天的张越姿态愈发趋向淡泊,言谈当中的尖利与修饰也越来越少,很显然,她的主持风格已经在了解普通人的访谈过程中得到脱胎换骨的蜕变。就这样,观众又重新记住并喜欢上这个机智、泼辣、简炼、伶牙俐齿、直奔主题的主持人,这个不断张扬个性、另类潇洒的精彩女人――张越。

张越把这些年的历练归结为一个长大的过程:经过反反复复的摔打后,她坚信自己会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心理大师荣格曾说:“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点起一盏灯。”是的,张越,还有更多的人都在努力地去点亮这盏“灯”。

(责编 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