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此用教具不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此用教具不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语文教研教改在全国开展得蓬蓬勃勃,其中教改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看能否成功的运用了教具。何为教具?即供教学用的器具,如挂图、地图、标本,模型、仪器、多媒体等。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实际,确实把教具用得恰到好处,这就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给教改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了。 同时,学生也远离了陈旧无趣的教学形式,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能力。可是从近年来的听课中,总感觉有些教师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用上了现代教具,就是在教改,殊不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强拉硬拽用上了教具,但却弄巧成拙,事得其反。现举几例和读者共同探讨。

一、小题大做,耽误时间

一次一位老师讲《七根火柴》,讲到动情之处,拿出了一幅年轻军人的画像(无名战士),“无名战士就这样牺牲了,为了表达我们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我提议,向无名战士默哀三分钟”。

首先,这是一篇小说。这就是说,历史上不一定确有其人,那么画像也就无真实可言,全体师生对着画像默哀三分钟,是否有点哗众取宠,小题大做。况且每一堂课只有45分钟,时间很短,如果每学到一位为人民牺牲的英雄都如此默哀下去,那得占学生多少时间?且真能起到学习英雄的作用吗?笔者认为,不如将这三分钟放在讨论上,如:我们学习英雄什么精神?我们怎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效果要比默哀强得多。

二、张冠李戴,滥竽充数。

《望岳》是杜甫的名篇,特别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表现出了诗人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为了展示泰山的雄壮美丽,有位教师在教这首诗时,运用了多媒体。画面上是层层的云山,茫茫的雾海,秀美的树木……可是怎么也看不见泰山特有的风景建筑,如:南天门、中天门、五代夫松、天街……有时却看到了一片片的竹林。难道这就是泰山么?我去过泰山怎么没见过竹林?

课后,带着疑问,我和教者谈起了课件的那些画面,他坦诚地说,没有找到泰山的相关资料,只好用一些风景图画来代替,好在我们的学生没有去过那里……我明白了,这是在张冠李戴,滥竽充数。上课是说笑,还是逗着玩?教育,这么严肃的问题,应该如此吗?

三、画蛇添足,牵强附会

有位老师讲《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其中一个场景是这样的:老师读到“‘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为了重温那庄严的历史时刻,请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于是全场起立,静听录音机播放的国歌。

大家都知道《国歌》必须是在升国旗和国家、政府有重大事情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那么,在课堂上随便使用,就显得不够庄重、严肃。我想这里有生拉硬拽之嫌。

四、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第二天要听张老师的语文课,课文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了把课上得生动,前一天,老师布置了任务,要求每位同学要准备一束鲜花上课用。可是第二天还没等上课,学校工友却找到了张老师,说学校的花坛让你班的学生毁的不成样子了,这没法向学校交待。张老师起初不信,后来一看果然不假。老师的原意是让学生从家带来,或从商店买一束。没想到,住宿生中没有买到鲜花的,只好夜里把手抻向了花坛……真没想到,“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教具用的不当的现象还不止以上几例,如有的课文涉及到鸽子,就把家鸽的动物标本搬上课桌,有的涉及到青蛙,就让学生抓青蛙……这些老师只注意到了这节课所用的教具,却忽视或忘却了教具用得是否得体、是否环保,及用了教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等等。所以,笔者真诚的告诫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慎重地选择教具,使用教具,这样语文课才不会上成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才不会出笑话、欺骗学生。这样教具在教改中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