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意,引起教与学的共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意,引起教与学的共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以往的课程改革大多将教师的教学作为变革的切入点,而这次新课程改革着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人手,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基础,推动整个教学改革”,这种巨大的变化,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意性教学便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何谓创意性教学?笔者认为,它是教师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渗入对音乐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情感体验之中,并通过深入浅出的创意,使之成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显方式,以此协助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感受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笔者通过教授人音版(13册-16册)音乐教科书中的几个教学创意加以说明。

一、视觉激趣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各感官(眼、耳、鼻、舌、身)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这些感官的功能各异,其中,眼最灵,耳次之。而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根据这一研究,针ge对初中学生不喜欢抽象的概念性问题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创编一些富有视觉效果的图谱,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音乐知识概念。如,在第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中《保卫黄河》的作品分析是这样表述的:“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怎样才能使落在纸面上的这段文字生动起来,并让学生明白其含义?笔者认为,一方面,使用演唱形式加以体会的教学方式不能省。如:

这种富于视觉变化的图谱,可以让学生十分直观地从跳动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抗战的激情以及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再如,第16册第一单元中的“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的背景资料有这样一段描述:“九寨沟之美在于水,有大小上百个湖泊,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近处绿水,清澈见底,远方蔚蓝,平静无波,两岸山村,映入海中,绿色宁静的环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怎样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感受瀑布与溪流的多姿多彩?怎样从乐器色彩、配置、速度以及力度等音乐元素上体验、发现和感受瀑布与溪流的美?不言而喻,分析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不妨补充一个“水势图谱”:

瀑布溪流瀑布溪流瀑布溪流流向远方“水势图谱”不仅对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框架结构起到促进作用,还能从细微中再一次了解曲作者的巧妙手笔,诠释“音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生认知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实践证明,以上两图谱对特定的音乐音响产生的内心体验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因教师的创意而引起学生参与体验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强塞的书本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目标。

二、语言增趣法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想把成功的创作,加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尽管花费了不少口舌,但学生并不买账,因为正处在“叛逆行为高发期”的孩子认为,教师有“说教”的意味。所以,教学创意可以借用语言的功能,结合特定的音乐表现内容,让解说更生动、更具体、更动人心魄。如,第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中《保卫黄河》是这样表述的:“在齐唱之后,采用二部、三部、四部轮唱的形式,形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浩大声势。”作者使用的轮唱形式很容易让成年人联想到革命的武装力量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的情景,可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对此产生共鸣呢?不妨创意一个四声部的“语言谱”:

这种“语言谱”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轮唱的技巧,在音乐的流动声中强烈地感受到“参战的人数越来越多,战斗力量越来越强,抗日情绪越来越高涨”的艺术效果,以这种方式代替说教,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对比探趣法 面对异彩纷呈的中外音乐作品,别说是生活阅历不很丰富,音乐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的学生,就是我们这些从艺术院校毕业的教师,也经常有身陷迷宫的感觉。因此,使用对比法是极有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分别创意成为一张对比式表格,以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的印象,协助欣赏性教学。如第13册第4单元“行进中的歌”,为让学生了解进行曲体裁所具有的风格特点、适用场合、音乐情绪以及艺术手法等,可以尝试创意一张同一体裁不同风格的对比式表格。(见表1)

通过图表引导学生把握不同进行曲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努力实现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体发展的新课程发展目标。

又如第14册第四单元中欣赏性教材《鳟鱼》钢琴五重奏,为让学生熟悉主题旋律,感受艺术家运用变奏手法成功地描述小鳟鱼命运的艺术表现,也可以尝试创意一张同一主题不同艺术处理的对比式表格,通过图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变奏曲式的相关音乐知识,为尝试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奠定基础。(见表2)

再比如第15册第四单元中欣赏性教材《两个犹太人》,为实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描绘的音乐形象与绘画艺术的关系,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把握等教学目标,尝试创意一张同一部作品不同人物的对比式表格。(见表3)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判断、比较和概括,最终完整和正确地填写表格,既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乐趣。 四、活动引趣法对待时空久远、具有审美差异的外国音乐作品,在设计音乐活动时,要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发挥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变得充满情趣,吸引学生愿意与教师一同走进生机盎然的音乐世界。如第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中的《两个犹太人》,作者将两个互不相干、性格迥异的肖像画人物聚在一起相互交谈,相互对照,音乐意味深长。但对听惯了流行音乐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接受作品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先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以人物比人物以达到对音乐理解的深化,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一个让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演绎活动”。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结构自拟四部分剧情:1 富人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势;2 穷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和悲哀;3 穷人向富人讨要工钱,两人发生了争执;4 富人在盛怒之下,打跑了穷人。“演绎活动”的创设,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参与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同样的道理,第16册第2单元“西南情韵”的《瑶族舞曲》,在了解音乐的基础上,可以把瑶族舞蹈中颇具特色的“勾脚、扭腰、摆胯”编配成舞蹈律动的小组合教给学生们,这样既能培养节奏感又能增加情趣,对待教师设置的“舞蹈律动”,学生的态度十分配合,他们绝不会错过能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总之,面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课程,不仅需要我们有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还需要我们有不断挖掘其中无穷意蕴的决心。正如曹理老师所说:“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程序和固定模式,只有通过音乐教师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邓名华 山东省济南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