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柯“生存美学”简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柯“生存美学”简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福柯于晚期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而提出了自己的“生存美学”思想,主张个体经由伦理-美学的途径自我构成为主体。这一思想既吸收了古典智慧,也发挥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同时与尼采、海德格尔的审美之路相通。它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存美学;主体;自我呵护

【中图分类号】 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312-2

一、生存美学的提出

“道德是对准则的服从,这种道德观念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了。这种道德观念的消失,必然伴随着,对生存美学的追求。”这是福柯1984年首次提出 “生存美学”时的阐述。福柯在此次题为《生存美学》的访谈中明确指出,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不再具有普遍的和必须服从的特征,审美生存的个体差异性日渐凸显。

宏观上,“生存美学”的文化背景上是基督教精神的衰落和主体性哲学的幻灭。人们有限的生存伴随着基督教精神的解体,从而丧失了无限意义的价值之源,现代人个体的行为方式也因为主体性哲学的幻灭二失去了普遍的约束准则,人的的生活陷入单一固定的模式,个体存在也陷入了自我放纵的状态,只有着意于自我的审美生存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实际上,福柯提出“生存美学”还有其直接的社会背景。当今西方社会,人们并不希望法律过多地干涉个人生活,但宗教的教化已逐渐衰落、道德固有的约束力也越来越失去其规制的功能,如何以确立自我的形式来对抗“规范化”的手段,基于人与自我的关系,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因此,福柯所建构的个体审美生存,在解构人与社会的关系后再建设一种独立的、不依赖于社会群体的自我关系。在众多的学术研究中,福柯的美学理论往往被解读为专事解构,但其后期思想的确呈现了极其明确的建构向度。

二、生存美学的伦理美学向度

福柯所提出的“生存美学”不是寻找普遍的规范,而是注重个体的“精神气质”和 “行为方式”,这种对“风格”和“自由”的关注不同于传统伦理学,而更接近美学,英国学者路易丝・麦克尼就以“作为伦理学的美学”来命名福柯的这一思想。作为研究美的学说,传统意义上的美学表现范畴包括艺术哲学和艺术批评,“生存美学”显然只能属于广义的美学,在这一广义的“美学”范畴中,伦理学与美学以个体的日常生活为结合点,福柯把人的生命作为艺术品,通过审美经验而达到对自我的改变,即“生存美学”的美学实质。

在现代社会,人们辛苦工作之余就是消费,浑然不觉地消耗着自己生命,更可怕的,是人们在自我消耗之际从来不想这样对待自己是否道德!这种自我消耗是否自由。福柯在古希腊哲学的古旧中努力找寻,试图发掘出另一种道德体系来建构其现代意义――或者应该确切地称之为“个体的生存伦理”。 福柯将伦理实践与自由相连,“伦理,如果不是自由实践、不是有意识的自由实践,还能是什么呢?”显然,福柯着重的不是道德规则的制定,他所强调的是伦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对古希腊哲学中“审美生存”或“生活艺术”的分析,福柯将道德从与社会、他人的关系转向了与自己的关系,这一转向可谓意义深远。

福柯“生存美学”的重要性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们,也推动研究的视野更为深入和广泛。尼尔・莱维指出,“福柯并未主张,规则与伦理之间唯一的关系就是相互排斥”。他进而建议说,如果人们致力于审美生存主张的同时,通过重视规则,就能探索出一种行为方式,从而协调呵护自我与呵护他人。可以说对于福柯的主张,尼尔・莱维认为“生存美学”太注重自我,他力图在实践中避免这一欠缺,这种态度是冷静地、客观地、善意地,但尼尔・莱维忽略了福柯的伦理主张并不是要否定规则,福柯在其“生存美学”理论中所暗示的是:生活的目标不应是规则,而应是生存得美好。规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生活实践而不断被打破和重建;在规则与个人的关系上,个人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并与规则形成互动。

福柯着意于探讨现代人的审美生存问题,通过借鉴古希腊哲学中的审美生存风格,福柯提出“生活是艺术品”的美学论述。个人以为,虽然缺乏进一步的阐述,但在福柯的审美主张中,除了对旧规则的反叛,还有着非常冷静、实际的成分。福柯“生存美学” 实际上所强调的一点是――个体要自我构成为主体。学者们往往只关注福柯与尼采的学说在审美上的共性,却忽略了福柯对“主体”的强调。自我构成为主体,不仅是审美体验问题,也并非丹尼尔・贝尔所认为的,“如果审美体验本身就足以证实生活的意义,那么道德就会被搁置起来,欲望也就没有任何限制了”。尼采主张审美与道德是不可协调的,道德只能听命于审美;而福柯主张审美与道德的融合――伦理就是美学,美学就是伦理。个体不仅是审美体验的主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个体的美学追求,并不只是对感官的依赖,也包括了自律,个体的审美体验也可以与社会的伦理标准是一致的。所以福柯的美学追求,在于促进社会变革的进行和现代性计划的实施。实际上,作为“精神气质”、“生活方式”和“行为风格”的生存美学,其本身也是伦理学。一个实践着“生存美学”的人,能更好地协调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有意识地自我构成为主体的人,会更好地直面社会改革,顺应现代性计划。

三、福柯生存美学给当代人的生存启示

福柯长期从事知识考古学和权力和道德系谱学的研究,他所提出的“生存美学”,是他将多年的研究成果,与自身生活历程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智慧相结合的结晶。为了彻底摆脱近代西方思想及其社会制度的约束,福柯批判性地接受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生存美学,根据社会的现代性变革,创造性地设计出新型的自由主义生活方式。

福柯一生所关怀的基本问题,始终是自我构成为主体的人类自身的生活命运,为此,他既要探讨人类自身的现状及其历史运作机制,又要寻找自我构成为主体的人如何实现自由的审美生存的出路。福柯的生存美学所强调的就是:对于自我构成为主体的人来说,只有在审美超越中,才能达到其所追求的最高自由;也只有在审美自由中,才同时地实现创造、逾越、满足个人审美愉悦以及更新自身生命的过程。

福柯认为“生活艺术”是自由主体的表现形式。自身的审美生存,是审美的影响、浸染、锻造和教化,更是具体而复杂的生活实践本身。自身的审美生存是在人类自身的生存历程中,扎扎实实而又自觉自强地进行的;必须在生存的每时每刻,让自身的生活成为艺术的创造过程,成为充满活力的美的创造、提炼和不断更新的流程。生活因此成为一种技艺的对象,生活也因此成为一种十足的作品。

物质的滚滚洪流,将个体的生命追求压缩得如此单一,人类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消耗在对物质财富的单一追求上。美的表现形态就是千差万别,一个价值观统一、单一的社会一定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审美生存是破解单一的功利生存与物化世界的有效力量。福柯的生存美学在更大意义上是一种人的生存理念的撞击与更新,让我们重新反思人的生命到底该如何度过。个体的生存应当是美的生存,也必须是美的生存,美的生存给予人类生命的尊严。只有当个体的生命确立了审美的生存态度,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丰富进而拓深自己的生命,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社会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TIM ARMSTRONG(ed.).Michel Foucault Philosopher[C].New York:Harvester Wheatsheaf,1992.

[2]路易丝・麦克尼.福柯[M].贾,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MICHEL FOUCAULT.Ethics:Subjectivity and Truth[M].New York:New Press,1997.

[4]NEIL LEVY.Ethics and Rules:a Political Reading of Foucault’Aesthetics of Existence[J].Philosophy Today,Spring 1998,Vol.42.

[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作者简介:胡宇(1979-),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硕士,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诗歌、比较文学。

黄渊基(1981-),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省社科联科研处,研究方向:现当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