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喝糊粮酒的倔老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喝糊粮酒的倔老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母亲会造两种酒,红薯烧酒和糊粮酒,半是为着供应父亲,招待客人,半是为着给我们三姐弟筹措学费,添置新衣。

造红薯烧酒,先要将红薯蒸熟,倒在大脚盆里降温,捣成烂糟,加入糊粮酒和饼药搅拌一通,搁在瓦缸里发酵个把月,这才舀到灶上的大铁锅里,用盖锅扣住;然后在灶边摆两条长凳,凳上放置冷凝缸,缸壳是双层的,内壳和外壳之间有一指宽的夹缝,外壳靠近缸底是茶壶嘴,另一头是拳头大的汽孔――盖锅上也有这样的汽孔,两个汽孔用一根胳膊长的木筒相连;接下来,缸内盛满冷水,灶下生火,大铁锅内产生的蒸汽通过木筒进入冷凝缸的夹缝,就会被那一大缸冷水凝成酒液,从茶壶嘴源源流注。那头是带馊味的红薯糟,经过一个看不见的内部世界,这头出现了香香的烧酒,小男孩拉尿一样淅淅沥沥,多么神奇呀!

在乡下,造红薯烧酒前后经历那么长的时间,动用那么多物什,算得上一项大工程,一家人都要出力。红薯储藏在镇郊茶山上的地窖里,父亲负责把红薯从地窖起出,挑回家。母亲,我们家的美酒工程师,把其余事务统统揽下,也派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给我们三姐弟,主要是挑水、烧火蒸酒和把红薯捣成糟。捣糟是一项快乐的工作,我们往往是一边捣,一边挑选金黄色的红薯心当点心吃。烧火蒸酒的时候,冷凝缸边上会放一只调羹,当茶壶嘴有头子酒流出,就要不停地品尝。尝酒关系到酒的品质,非同小可,必须母亲亲自把关。我太小,不会喝烧酒,却喜欢尝酒,喜欢学着母亲的样子接半调羹酒,嘬入口中,咂巴咂巴,品味厚薄。头子酒薄得像白开水,等到它逐渐变厚,变成好酒,就用腹大口小的鸡公坛来接,一坛一坛接去倒进大酒缸。等到酒味明显变淡,就叫它尾子酒。头子酒和尾子酒不入大酒缸,另外盛起来给父亲喝。出了尾子酒,蒸烧酒的工程就算结束了。

除了吃红薯心,除了尝酒,对我来说,造红薯烧酒没有别的乐趣了。

但造糊粮酒不是这样,从头到尾,从开始兴工到一缸糊粮酒边卖边喝消耗殆尽,我是一路吃过来!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孩子们的零食通常只有冷饭。我们玩耍回来,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从鼎锅里抓一块“焦锅”充饥――鼎锅是生铁铸成,用鼎锅烧饭,贴着锅底的饭往往会烧焦,因此叫做“焦锅”。一块“焦锅”,带着焦香,就足以叫我们惦记,家里造糊粮酒,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欢乐啊。

糊粮酒,原料是糯米,第一道工序是洗米蒸饭。当母亲用甑子把糯米蒸成熟饭,我就用井水打湿手,掏一大把烫乎乎香喷喷的糯米饭揉成团,当粑粑吃。接下来,母亲把糯米饭倒入瓦缸,把饼药捣碎化在水里,浇洒上去,把饭拍实,中间整出一口尺把深的小井,任其发酵。夏则一两天,冬则三四天,井底会渗出头子酒――红薯烧酒的头子酒是次品,糊粮酒的头子却是极品,论量,只有一小杯;论色,金黄透明,极似蜂蜜;论味,我的舌头虽然知道,却无法说出来,那是怎样的美味呢,极甜极甜,却不腻喉,比蜂蜜更叫舌头着迷,称之为玉液琼浆也不过分。第一个尝到头子酒的多半是我,因为我每天要去察看好几次。发现头子酒,我先尝上一调羹,然后就大叫:“出酒了,出酒了!”一家人欢欢喜喜都来尝,一人一调羹。那口小井名副其实,糊粮酒会源源不断地渗出――此时糯米饭变软变湿,成了糊糊,叫做糊粮,其中渗出的酒自然就叫糊粮酒。尝过头子酒,我们三姐弟争着去挑井水。我们那个小镇有两口水井,一口在镇北马路边上,离我们家一里路,另一口在镇西石山底下的洞穴里,离我们家两里路,下井还要走又长又滑的石级,一不留神就会摔跤。我们三姐弟都愿走远路去挑洞穴里的井水,这水清澈冰,方圆数十里是有名的。我们挑水回来,母亲就用竹箪舀上两箪倒入酒缸。糊粮加水,变得更稀,沼泽一样半是泥半是水,母亲把小井扩大,埋入酒■(竹编的形似厨帽的滤酒器),就可以从酒■中舀取地道的糊粮酒来喝来卖了。奇怪呀,加了井水,头子酒的浓甜变成一种甘洌的清甜,却没有水味。

糊粮酒不醉人。母亲平素滴酒不沾,心情好的时候,也会拿过父亲的酒杯抿一口。我们三姐弟有事没事舀一小杯,当饮料喝。等到酒■里的酒浅下去,我就开始吃糊粮,这是甘甜可口又能填饱肚皮的好东西。一直要到酒■见底,糊粮变成寡淡无味的酒糟,拿去喂了猪,一缸糊粮酒才算彻底完成使命。

我们家的酒虽然对外出售,却从来不在门口挂招牌,也不拿到集市上去。我担心没人来买酒,母亲微笑着说:“哪些人的酒酿得好,喝酒的人都知道。”我说:“我们家什么时候有酒卖,他们怎么知道?”母亲还是微笑着说:“喝酒的人鼻子灵,从街上走过去,哪家酿了酒全闻得到。”事实证明母亲是对的,每当我们家造出红薯烧酒糊粮酒,买酒的人就会陆续到来。

买酒的人当中,最有意思的是一个乡下老头,我们家叫他“爱喝糊粮酒的老头”。我们镇上三天一集,逢农历三六九赶集。每到集日,中午时分,这个老头总是准时来到我家,买一角钱糊粮酒,当场就喝。糊粮酒五角钱一斤,一角钱只有二两,他不是一口喝掉,而是坐在小板凳上,用一个油炸花生团――也是一角钱一团――当做下酒菜,耗上半个小时,慢慢地嘬饮,慢慢地咀嚼。谁都看得出来,他故意要延长这美好的时刻。当你看着他半眯双眼,喝一口酒又吞一下喉结,小小心心地从花生团上将花生米一粒一粒剥下来送进口中,运动腮帮,就会觉出这种享受在他来说,简直是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桩大事。

那时候,镇上卖酒不兴用秤,都用一斤一杯的长耳竹杯做量器,你买几斤就给你舀几杯。也就是说,你一次至少要买一斤。二两二两的买的,只有这个老头,二两二两的卖的,只有我们家,专门卖给这个老头。之所以能开特例,因为我们家有一只不多见的小搪瓷杯,小巧玲珑,专门用来打酒给人尝,一杯刚好是二两。

这个无比抠门的老头偏偏爱占便宜,每次来买酒都要拿出大主顾的派头,拉开声震屋瓦的大嗓门嚷嚷着说:“有糊粮酒吗?先尝一尝,看看味道!”初次打交道,我以为他要买十斤二十斤呢,母亲叫我打酒给他尝,我兴冲冲地用小搪瓷杯打了大半杯给他(一般人我只打四分之一杯甚至五分之一杯);他喝一小口,眨一下眼睛,将余下的一饮而尽,赞了两声:“好酒!好甜!”然后就很正式地说:“我买一角钱,就在这儿喝。”老头尝了差不多一角钱的酒,才买一角钱!我感觉上了当,夺过杯子不理他。母亲也挺为难:“一角钱怎么卖呀?长耳竹杯是一斤一杯的。”老头满有把握地说:“你这个小杯,一杯刚好是二两,一角钱,不信你去试一下!”母亲拿水试验,果不其然,五小杯水刚好装满长耳竹杯。这个老头衣着邋遢,眼屎巴渣,眼力却是如此精准!母亲没有话说,亲自给老头打了满满一小杯,倒在碗里,拿小板凳给他坐。

万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我们这里曾发生过的一件凶杀案:2010年3月23日7时20分左右,正逢上学时间,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实验小学门口,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其中有8名学生死亡,5名学生受伤。据电视新闻报道,凶手是一名被辞退的社区诊所医生,疑似精神病患者。这件事曾在同学们中引起很大反响,我们在痛恨歹徒残暴的同时,也在想:如果碰到歹徒行凶或发生地震等突发事件时,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福建 李 强

李 强同学:

你好!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常能获救,或避免死亡。专家认为,要防范在突发事故中受到伤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训练,提高素质。人们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心理素质不好者,如平时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时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赶快逃离,最终招致危险。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方式,既与个体特征有关,也与平时训练有关。因此,平时加强对突发事件应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进行这种训练,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正确判断,果断决策。突发事件发生后,可先进行几秒钟的思考,对危险的来源、性质和正确的应对方式,迅速作出正确判断。例如,在南平凶杀事件中,犯罪嫌疑人郑明生用砍刀杀害学生,不同于爆破瞬间发生,防不胜防。他的连续砍杀,有一个此起彼伏的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完全可以迅速躲闪和疏散,高年级学生可以就近取材、联合抵抗。最佳的选择,只能以较小的人身伤害赢得生命。只要学生组织起来,就不可能连砍13人。又如球场骚乱,若毫无目的地随人群奔跑,往往是挤压踩踏死人的重要原因,正确的方法是尽快逃离人群。若已被卷入人群中,应双手抱胸,两肘朝外,以此姿势来保护肺和心脏不受挤压。再如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厕所等有承重墙的地方,因为在这些空间较小的地方,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第三,保持理智,机智应对。我们在外出时,一定要多加小心,保管好自己的钱和物,一旦被坏人抢劫,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冷静观察双方力量的对比,在自身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可以大声呼叫,奋力反抗,全力保护自己的财物。如果对方人多势众并持有凶器,不要进行无用的反抗,先把钱物给他,记住坏人的特征(身高、相貌、口音、车的颜色、车号等),想办法向人多的地方逃离。然后拨打“110”报警。如果被歹徒绑架或劫为人质,要机智应对,与歹徒周旋,别激化矛盾。尽量把自己的处境和自己所在的地点通知给家长和老师,等待公安部门的解救。

第四,坚定信心,忍痛自救。心理上有高度生存期望,常能使人忍受巨大的伤痛和极其困难的处境,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要坚信自己能自救或获救,发挥自身的巨大储备能力,有效地应付当前的困境。总之,要忍受眼下最大的痛苦,自救行为要一直进行到获救为止,等待生命的转机。

万 苏

(本期万老师答疑由福建厦门集美中学罗文明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