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的实体与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的实体与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三大古玉产地,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可见,中国人对玉的重视。从大量的远古遗物中,可以看出很早以前玉就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并因此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由于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而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中必然有所反映,这就将文学、历史、玉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但是在高等教育中能够传承“玉文化”,并将它单独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在全国还是少之又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便是其中之一。该学院开设了五年制高职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承担起培养“玉器人才”、传承“玉器文化”的重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文学中理解“玉”的精髓,如何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领略“玉文化”的,便成了当前刻不容缓的使命。

通过座谈会的形式,笔者对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进行了调查,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不是冲着玉文化来的,而是玉的价值令他们神魂颠倒。这完全是一种曲解,更是一种对玉追求的盲目。归根结底,这是对玉文化价值观的扭曲。如何鉴赏玉,那是专业老师的任务,但如何品味玉,就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毋庸置疑,随着专业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玉本身的研究将逐渐加深,然而,只懂得识别、加工玉,而不懂得鉴赏、品味玉,那就犹如是一台识别、加工机器,毫无文化底蕴。学生一口就能说中国的四大玉石: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湖北的绿松石,但他们未必能够理解玉的精神所在。自古以来,玉文化与文学就有着源源不断的关系。无数的文人墨客都为玉所倾倒,为之填词作赋。

中国诗歌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不少涉及玉器或与玉有关的名篇名句,在文人的诗句中玉是人品高洁、君子德行、超凡脱俗、温文尔雅的象征:如“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郑风・女曰鸡鸣》)其意是:我知道你来慰劳我,把由几种玉组成的佩玉赠送给你;“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是尊贵、神物的象征:如屈原《九章・涉江》中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此句是说:登上昆仑山品尝玉之精华,可与天地一样长寿,像日月一般光辉。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对于“玉器制作”而言,现代学生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这种隐藏在技术后面的文化。懂得识玉、辨玉、雕刻玉,那只能算是行家,而懂得赏玉、品玉,那才是真正的玉器大家。譬如春秋时期的和氏璧吧,如果仅从产地、玉质、玉色等方面来形容,那只能算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说到底一块罕见的石头而已。而和氏璧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实体,而是它的历史与文化。和氏璧怎么来的,大家都很清楚。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发现一块玉璞。卞和认为这玉璞乃天赐良物,为什么呢?因为传说卞和看到有凤凰飞落此处,众所周知,凤凰有吉祥、富贵的象征,“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所以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玉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玉璞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做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开玉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这时候和氏璧是宝物的象征;后来,楚王将和氏璧赐给了他一个有功的臣子,相国昭阳,这时候和氏璧又是荣誉的象征;昭阳捧着和氏璧四处给人参观,结果一不小心,和氏璧丢了,后来赵惠文王在赵国发现了和氏璧,马上占为己有。这时候的和氏璧又成为地位的象征;再后来,赵国被秦国击败,和氏璧落入秦人手中,据说秦人把和氏璧制成玉玺,和氏璧最终成为权力的象征。小小的一块和氏璧就隐藏着如此多的故事,更何况是整个玉文化呢?

玉文化的浩瀚赋予了“玉器制作”专业的深厚的内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只注重玉的实体教育,而应更多地倾向于玉的精神教育,把玉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将玉的人文精神融入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也提高对玉的感悟与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