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藏族转经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藏族转经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摇着转经筒缓步前行是藏族给我们的最深刻印象,当我们进入观察就会发现这其中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文章根据田野调查及对藏族学者的采访,从磕长头方式、转经筒、念珠以及转经方向等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藏族转经这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藏族;转经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40-01

摇着转经筒缓步前行是藏族给我们的最深刻印象,当我们进入观察就会发现这其中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转经的方式按传统习惯讲大多是磕长头或步行,现在交通网日益发达的情况下,也有以车代步的。许多来拉萨朝圣的或汽车或火车甚至飞机,朝圣中参杂了更多旅游的味道。在便利化的趋向下,那些一路磕长头的朝圣者得到了更多的惊叹与崇敬。

一、身体的丈量

磕长头的“果尔”,藏语叫“恰册瓦”。“恰册瓦”分几种形式。一种叫“杠恰”,指的是用人的身长去磕头,磕着前进,这时候的人就像把小尺子,在转经路上一点一点地丈量。“杠恰”是我们在路上最常见到的磕头方式,有的信徒以纯粹“杠恰”的形式转经,也有的信徒每走三步做一个“杠恰”。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只要定好了计划,中途不会改变。第二种形式叫“撤恰”,指的是用人的身宽来磕头,这时候的人面朝神圣中心,侧身在路上,每侧走一步,作一个磕头动作。“撤恰”比“杠恰”更费时间和精力,但在“帕果尔”时仍可见到。第三种形式叫“棍恰”,是手、脚做收缩状,弯曲上身礼拜的一种方式。这种形式一般不会用在朝圣的路上,但在寺中佛像前或家中佛龛前常用。

不管是“杠恰”还是“撤恰”,朝拜者都是以自身的身语意来向神圣中心行礼。磕头时,双手合十,首先放在额头处,这个部位代表身体,然后双手合着下到喉咙处,这个部位代表声音,再双手合着下到胸口处,这个部位是心,代表意。

拉萨八廓街是磕长头的信徒较为密集的地方,不过这里的人并非全都是为了自己而磕,有些街边商铺会雇佣磕长头到拉萨的人替自己绕八廓街而磕,费用不固定,只要双方协商同意即可。这种做法并非现在才有,一位十八军干部的回忆录就曾记载,在进军的途中看到许多磕长头的人,有些磕长头是一种职业,不完全是他个人的信仰问题,就是说一个村庄或是一个部落,大家拿出钱来,给他作为路费,请他为村庄或部落的人们代磕长头去拉萨朝佛。

二、转经筒及念珠

手摇转经筒和念珠是转经路上的人们手中常带的两样东西。转经筒内装佛像、经文和六字真言,圆筒内有可转动的轴,下端有个轴把,人们手摇轴把使经筒转动,每转一圈等于把筒内经文念了一遍,如果哪天筒中的主轴被磨断了,那真是吉祥圆满的大好事。日喀则地区的老人喜欢在转经筒底部装上海螺片。日喀则地区妇女习惯佩戴海螺手镯,只有到了去世后,家人才会把她所戴手镯敲碎取下,碎片送给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放在转经轮底部,海螺片和转经轮之间隔一层竹片,经轮不停转动竹片慢慢磨损海螺片,最后从中间向外形成一个环。磨损后的海螺片累计串连起来,作项链饰品。这些海螺片项链可以供奉给当地的神山,也可以挂孩子脖上用以避邪。

转经筒除了人们日常携带的手摇转经筒外,还有寺院内绕着的大小转经筒、村庄里河上架的水力转经筒,以及风力转经筒、火力转经筒、电动转经筒等等。手摇转经筒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信徒在转经道上一般不会两手空空,往往随身携带转经筒,边走边摇。藏传佛教认为,是佛教的代表,密咒是经典的同轨,如果放置佛像、经文或密咒于之中,使之不停转动,功德如同念经。转经筒中轴卷经文的部分从上到下分别代表身、语、意、事业、功德,每个部分都卷有各自具有针对性的经文。

念珠,也就是佛珠,一般用香木、玛瑙或玉石等制成,一串念珠可以有18粒、108粒、1080粒等多种规格。转经路上的人们一般右手摇转经筒,左手捻念珠。念珠的捻法并不是简单地将佛珠一粒一粒扣一下,而是将佛珠在食指中节和大拇指之间作一顺时针方向扭动,使佛珠顺时转动。

三、顺时转与逆时转

转经有两种方向,人们一般将顺时转归为佛教转法,将逆时转归为本教转法,它们还各自与不同方向的万字符刑、圻相联系。荣格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它是原始时代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结果,英国当代著名美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则从图象学层面剖析符号的形式特征,他将两者与同样是遍布整个世界远古时期的原型符号“十”字放在一起比较,“十”反映的是静态与平衡,与此对应,“刑”或“圻”表现了“正在运动中的形式”。两者比较可清楚看出“静”与“动”的区别。“刑”或“绗”显然带有旋转、运动的视觉印象。不论顺时旋还是逆时旋,它们的基本含义都代表着永固、永恒、不变、金刚、吉祥的祝福等意。

关于本教转经与佛教转经方向相反的问题。有民间传说这是因为佛教在藏地势力增强后,本教势力日渐削弱,明争无力只能暗斗,于是本教徒逆时针转经,面对神像背部作祈祷,表示对佛教的反抗。有学者认为本教转经的逆时转是根据自身的经典著作来的,很多典籍认为圻是大手印之道,础是大圆满之道。本教典籍《无垢经》中载:雍仲苯为右转经,如同鸭之步履,挺而不止,急而不躁,缓慢而有节奏,向右转(圻)而行之。就此问题采访本教专家,“佛教和本教的真言不同,内藏装法也不同。佛教的转经筒经文的字在里面,顺时针转,就相当于顺着把经文念一遍。本教的转经筒经文的字卷在外面,逆时针转,也是相当于顺着把经文念一遍。我们转的目的都是为了身心的一个提炼,必须按照内藏的顺序来走。”。持同样解释的还有拉雍仲林的高僧喜绕丹增,总的来讲,不管左转还是右转,实际上都是顺转,这只是方法问题。两种方法看似相悖,其实相通,用两种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