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性病人静滴钾水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性病人静滴钾水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482-01

老年性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会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甚至发生护理纠纷。试想一下,自已的亲人补液引起整个手背肿大,手指都不能弯曲,明天手背都变黑了,会接受吗?患者来医院是治病的、消费的,何况这个是最轻的情况。现今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一旦激发,后果难以想象。所以我们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科2011年4--10月份,55―80岁的40个老年人静滴钾水外渗的情况,作分析总结及预防措施。

1 输液外渗原因

1.)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皮肤松弛、静脉弹性减退、脆性增大,小便次数增多,行为容易失控(患有老年痴呆增多),导致注射针头容易移位,增加外渗的可能。此外,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使痛感减低,反应迟钝。有个别患者即使穿刺点肿胀,也没有痛觉,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术后病人病人下床活动时穿刺肢体活动过频,针头移位。

2)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经验不足,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晚夜班没有针对性巡视老年人静脉穿刺部位;(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病人穿刺部位出汗,胶布固定不稳,未增加胶布固定;(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7)输液多病人未使用留置针。

2 外渗的后果

引起患者穿刺部位肿胀、胀痛。肿胀时间不长,约1时后消肿并疼痛减轻。

3 外渗的预防

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选好血管后,不要急于对着血管穿刺,这样容易穿破上下两侧血管壁,造成药液漏渗,应在血管侧穿刺,先进皮肤后进血管内,见回血后松止血带,推药后若无渗漏方可继续静脉给药。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建议,当穿刺成功时,不要按压针头处固定,最好在针头下一些接近输液器的输液管道上。因为如果是脆性大的血管,很容易被压穿血管,造成穿失败。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作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量,部位。

4)加强巡视,特别是燥动的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5)做好家属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冬天,注射的部位尽量放在被子外面,便于观察。

6)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由于穿刺时先进皮肤,后进血管,所以有两个针眼,为了防止注射完毕后,穿刺点渗血,应用干棉签沿穿刺点向上纵行压迫皮肤上易见的针眼及血管内看不见的针眼,而不应只横向压迫皮肤针眼,这样可有效防止皮下溢血。现主张拔针时针头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静脉,以减轻或去除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按压时间一般为5~10min,直至不出血为止,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

7)出现药物外渗时及时请专科小组(输液小组会诊)并予冰敷。

4 外渗的对策

1)小范围外渗:早期可以用冰敷,抬高患肢。也可以用湿热敷,或用0.5%的碘伏、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大范围外渗:引起大范围外渗部位在四肢,应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0.5%的碘伏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也可以用马铃薯外敷。

3)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作者单位:52824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