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梦入江南烟水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梦入江南烟水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依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道《蝶恋花》

对于江南,我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或许,是生于此地,长于此地,“江南”二字,渐渐就演化成了一种泛泛的乡情。早些年,没有去过乌镇,从未涉足周庄之时,仅凭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对江南小镇的诠释,以及各处文章的只字片语与零星的图片,就让我对江南有了美好与简单的勾勒。这种感觉,浸润着我的心灵,仿佛是与生俱来,与我血脉相通,心有灵犀。

水是江南的魂。南方的水,遍布神奇的皱褶,透明、轻巧、恍惚。四通八达的河道网,婉转迂回地串联起水乡的基本元素:牌坊、戏台、酒肆、行船。层层叠叠,反反复复。白天,它灵动善变,一颦一笑,都富情韵;夜晚,它静若处子,与江南的人们一起神游,一同酣眠。

水上的美景又是何等的宜人。细细的微风吹散了黎明时将醒未醒的缥缈梦痕,古铜色的木结构房屋中,雕花的窗格子里渗进几缕阳光,临水的牌楼上挂起酒旗,粼粼的水波弥漫开米酒般醉人的甜香。黄昏,如醉的霞光泻落,水纹圈圈洇开恬淡宁静的圣洁,诠解着江南最初最深刻的记忆。“月满西楼”,这时候,若是轻桨划过水面,或许还能邂逅二十四桥上幽指折箫、凭栏望月的女子,雪颐冰颊,水一样的盈眸,水一样的花容,水一样的柔情,嘴角缀一缕浅笑,宛如秋月,楚楚动人。

说到水,秦淮河可是个传奇的地方。“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婉转呢喃的歌声,从点点灯红的远方高楼上,旖旎地踏水而来。并不宽阔的河道上,来来往往的画舫小舟,木桨轻轻划动,清幽的水声犹如一曲丝竹。轻舟已过,余音袅袅,映着飘灯的阁楼中婀娜的倩影。于是,无数的传说便从这里开始,亦在这里终结。两个人的相遇与离别,在时空的隧道里轻轻划过,如歌的岁月就这样流走不复。残蕊伴着冷泪千行,跃碎在柔软的河水中,漫没她们的韶华。凝泪成诗,“飞鸿过尽字字愁”。

梦醒了,雾散了,幕落了。风情万种也不过是一场烟花,短暂的荣耀之后,便随涨落的春水退去,唯有那拍岸不绝的水声,仿佛叹息―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先生曾泛舟秦淮,各写下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的文章里有这么几句:“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何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一座水乡,一条水道,承载了历史重重叠叠的厚重。水乡诗化了历史,使历史更近似于传奇;而历史又发作用于水乡,给予水乡独特的魅力、活力和潜力。那奔流不止的河水,也似乎因此被赋予了某种生命力,曾经被胭脂水粉染红的水,至今仍涤荡着古金陵说不尽洗不去的旧时残梦。

烟水泠泠的江南留下了无数诗人的剪影。“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字里行间,仿佛看到西子湖畔、断桥残雪、东坡把酒问月,看到亭台水榭、灯火迷离、小杜纵酒沉沦。还有少游的落寞,柳七的失意,乐天的豁达,容若的忧伤,在淡烟轻霭的山水墨色深处若隐若现。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淫雨霏霏,灯寥如豆,斜倚僧庐,蓦然回首,才知年华已逝,两鬓星星,一生的悲欢离合,有情无情,已然在雪融冰消之后风流云散。罢了,罢了,长叹一声拂袖而去,惟有那蒙蒙烟雨依然如故。

犹记几年前的一次杭州之行,没有遍览,只是在西湖边走了走,踏上苏堤白堤,亲眼目睹“孤山寺北贾亭西”,仅此而已。西湖是江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成为了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白居易、苏轼在修筑长堤的同时,不仅留下了万代传颂的诗篇,更筑下了一种精神,一种对待生活、对待政治的从容的精神。也有人与之不同。林逋,那个自称“梅妻鹤子”的人,远离世俗的喧嚣,远离岁月的尘埃,独自一人隐入孤山,悠然自得终了一生,还写下了令后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事实上,看透世事无常,看淡人生变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那么难。人人都爱说“放下”二字,但真正能放得下的又有几人?“放下”并不等同于“放弃”,它需要一种勇气和信念,去守护心中那一方纯净的乐土。

今年春天,我有幸到了苏州,游历了香美的园林和有着浓郁水乡风情的七里山塘。乘坐“吱吱呀呀”的木船,看两岸低垂的红灯,还能隐约听到用吴侬软语所唱的地方戏。晨雾中,虎丘山上的斜塔,寒山寺传来的清冷钟声……尽管城市中早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是这江南的风华,任凭风霜的侵蚀,任凭光阴的荏苒,任凭的世事的变迁,仍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中渗透出来,最后渲染成一幅江南的写意。不由庆幸,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使得江南的风貌能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也使得它由此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种底蕴。无数青石小巷中,无数翠村门庭中,藏匿着无数厚实的灵魂,千百年来,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保存了江南风韵的核心,并使这种风韵,得以愈来愈完美的展现。这一切,最初都是源于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江南,如我这般,或憧憬或依恋的情结,于是,借了这水乡,演绎了一出又一出人生的潮起潮落,花谢花开。

夜已阑珊,梦已酣。就让精神在这里徜徉,让灵魂在这里栖息,任飞扬的思绪随那远去的乃归舟,走进这江南的梦境,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在那烟雨之路的彼岸,浅唱低吟,抚风浴月。

(指导教师梁健虹)

编者点评: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能力确实非同一般,整篇文章华美中透着清秀,令人赏心悦目。可惜的是很多地方迹近牵强,一味地为造词句而造词句,这样就脱离了文章本身所应有的度,打松了本应质密的结构,致使许多段落各自成章。单看段段皆美,合则有俱伤的感觉,与谢灵运“有句无篇”相似。希望在保有佳句的同时,精心梳理文章的脉络,使之生气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