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蒂布特模型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供给的启示及其局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蒂布特模型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供给的启示及其局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蒂布特模型中关于公共品支出中的“用脚投票”理论启发下,探讨城市公共停车位的产品属性,以及引入市场机制对此进行竞争性供给的可行性和局限,最后探讨相应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蒂布特模型 公共停车位 竞争性供给

1.蒂布特模型及其启示

美国经济学Charles Tiebout(查尔斯·蒂布特)1956年在《一个关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了地方公共品支出中的“用脚投票”(vote with their feet)理论,即居民通过迁移来选择最优的地方公共品供给水平。Tiebout的理论挑战了Samuelson(1954)与Musgrave(1939)早年提出的公共品理论,从而为公共经济学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视角。Samuelson等认为在公共品提供中不存在最优解,即市场机制在其中不起作用。而Tiebout却发现,虽然该理论在联邦规模的公共品支出上是适用的,但在居民可自由流动前提下的地方公共品支出方面是无效的,即存在有效率的最优均衡解。

蒂布特所建立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Tiebout Model)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之上:(1) 假设具有消费者和投票者双重身份的居民能够充分流动,将流向那些能够最好满足其公共产品偏好的地区;(2) 居民对各地公共产品收入-支出模式具有完全信息;(3) 有许多地区可以供居民选择;(4)不考虑各地对就业机会的限制,所有的人都靠股息来维持生活;(5) 各地区的公共产品不存在外部性;(6)每一种社区服务模式都是由城市管理者根据该社区原有住户的偏好来设定的;(7) 为降低平均成本,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的社区将会试图吸引新的居民,超过了最优规模的社区将反之,处于最优规模的社区则力图保持其人口数量不变。根据上述假设,居民以选择居住地的方式表达了对地方公共产品的需求,类似于在市场上的选择行为,能够实现各地区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并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可以说,Tiebout所提出的理论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也是一种十分超前的思想。更多的学者,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计量化思潮中,在肯定Tiebout模型的独创性时,纷纷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检验Tiebout模型,对其赞成者有之,批判者有之。对其批评者多认为其苛刻的假设致使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力度有限,如Buchanan(1972)在承认了Tiebout模型中具有一些重大价值的同时也指出Tiebout模型的局限性。

蒂布特模型揭示了关于地方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可能性,地方政府或社区之间通过近似于私人企业的竞争(表现为税收竞争与公共产品质量竞争),也能实现公共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有效供给。用Tiebout(1956)本人的话来说,“正如可以将消费者视为进入私人市场去购买价格既定的产品一样,我们也可将他视为进入社区去购买那些价格(即税收)既定的社区服务。”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将城市公共停车位的提供者视作Tiebout模型中的地方政府或社区,市民是否还能“用脚投票”以表达偏好?对于城市公共停车位这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由于车位趋于紧缺且不存在收费的技术障碍,实质上已经接近私人物品),直接由市场进行提供是否可行?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2.理想状态下的竞争性公共停车位供给

本文提到的“公共停车位”是指存在于公路以及公共场所的为不特定人使用的车位,区别于独占使用的“私家车位”。假定:(1)市场上存在为数众多的车位卖主(供应方)以及为数众多的车位使用者(需求方),双方因规模太小或力量单薄,以致于双方都只能作为价格接受者而不能影响价格;(2)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3)所涉及的商品(即公共停车位)的外部形态与功能属性等方面无差异,不具备外部性;(4)卖主与买主不存在进出障碍,交易成本为零,价格调整足够灵活快速。在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下,消费者将没有再交易的动力,生产者也没有调整要素投入结构的动力,社会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一致。也就是说,公共停车位配置实现帕累托效率,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实现“市场出清”(market clearing)。

3.现实约束下的竞争性公共停车位供给

在现实社会中,即使忽略政府政策的影响,公共停车位的供给也会受到诸多因子的影响,下面分而述之:

3.1停车位是种派生需求

停车位作为一种商品,一个显著特征是消费者对其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消费者对其需求直接依附于所要前往的周边各种场所,如商场、酒店、学校、医院等。这意味着:消费者对停车位的需求并非只受价格的影响,完全竞争模型中单纯基于P(价格)-Q(产量)关系而形成的市场均衡状态并不存在。Tiebout“用脚投票”模型的其中一个假设是“不考虑各地对就业机会的限制,所有的人都靠股息来维持生活”,作用在于忽略居民对价格以外因子的考虑,对应到停车位市场上,显然与现实不符。如此可能引致的结果有:

3.1.1市场分割。现实中的停车位并不同质,公众对停车位的需求数量具有显著的地理空间不均衡性,所以不同地区停车位之间可替代性十分有限。以笔者所在的中山城区为例,尽管城区规模不大,但相隔数千米距离的东区和西区之间的停车位仍没法相互替代,也没有直接的竞争性。除非交通系统高度发达,如两地建立快速的轨道链接且通勤成本低廉,以致于一定程度的空间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即使是充分自由竞争的停车位行业,市场也会被分割为若干个小区域或者地段范围内的竞争。如:商圈A和商圈B没有直接竞争性,但商圈A内的停车位有竞争性,商圈B内的停车位有竞争性。

3.1.2连带竞争。不同区域之间的停车位没有直接的竞争性,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任何的竞争性。只是这种竞争变成较为间接和隐性的连带竞争,如商圈之间的竞争。停车位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地段的竞争力,车位的需求与供给很难一致。

3.2垄断竞争是常态

即使政策允许个人拥有并经营公共停车位,在竞争的过程中,大企业或大财团会以规模经营所产生的较低运营成本而掌握竞争优势。设想:如果由原子式的个人经营仅仅1个公共车位,其运营成本(可变成本)并不比经营10个车位的低多少。由于边际成本递减的缘故,车位资源必然会逐渐集中化。当资源集中于少数几家提供商时,提供商便具有操纵价格的能力,会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提供低于均衡产量的车位数。特别是对优质地段或繁忙地段车位会有更高的涨价可能性,以致于消费者及周边场所的利益会受到损害。所损失的社会福利其中一部分会被转移至厂商,也有一部分会被无谓耗损掉(即图1中阴影部分),构成社会福利净损失。现实意义中,这种净损耗可以理解为双方为促成或阻止这种转移所付出的努力。

4.公共停车位供给的策略取向

上面我们在假定公共停车行业采取“原子式”自由供给机制的前提下探讨该种机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由此可见,Tiebout模型依赖居民“用脚投票”实现帕累托效率对于本文探讨的停车行业并不现实。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实证及规范层面作进一步的研究。也并非意味着这种车位自由竞争性供给的理念没有可取之处。开放市场,降低准入门槛,将公共停车位资源纳入市场交易体系,一个突出好处是:将吸引更多人投资公共停车位,从而增加市场供应。此外,价格信号能够及时迅速调整,从而真正反映资源的紧缺程度,让资源配置更为有效率。如此,类似中山城区莲塘北路因为路边车位收费而长期资源空置的情形将会减少。

4.1受影响企业策略

事实上,经营主体之间的自主行为也能很大程度上化解上述诸如派生需求等因素导致的问题。周边场所通过“代付费用”的方式,可以将消费者的停车成本转化为自身的经营成本。类似于税收转嫁的情形,转嫁的程度大小取决于停车场、周边场所、消费者之间的力量对比。企业经过损益权衡,甚至可以直接投资或经营停车场,即实施所谓“一体化”战略,将外部成本彻底内部化。

4.2政府政策

对于政府而言,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停车位市场,降低准入门槛,开放相关行业竞争应该作为基础性的政策。与此同时,一定程度的规制仍为必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停车场地总量与布局进行整体规划。政府部门在综合考虑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出行需要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每年度可供出让的停车位数量和选址布局进行规划。(2)对停车场建设与经营资质进行审核,具体项目运作方式可采取BOT、PPP,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实现规制。(3)对一些关乎民生的停车场所(如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价格进行必要的管制。

就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管制而言,一定程度的“福利损失”不可避免。以图2为例,若政府规定价格为低于市场出清价格P0的P1,则会为消费者剩余带来A-B(B为图中阴影部分)的变化,同时也为厂商剩余带来-A-C的变化,也即总剩余变化为-B-C,从而产生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停车场所而言,价格管制会为消费者剩余带来正增长,而对于一些关乎民生缺乏弹性的停车场所,由于需求弹性欠缺,价格管制反而会减少消费者剩余(B>A),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政府力量对供给数量给予一定的保障,即确保充足的供应,从而直接减少供给弹性。也可以通过补贴需求方或补贴供给方的形式,形成更合意的社会结果。

5.结论

公共停车位近似于私人物品,理想状态下的确可以类似TIEBOUT模型“用脚投票”的方式实现市场均衡和效率。而现实约束下的公共停车位属于一种派生需求,且垄断竞争才是常态,故TIEBOUT模型对公共停车位有明显的局限性,并不完全适用。但引入市场机制对公共停车位进行竞争性供给能有效发现市场需求,刺激投资,且通过及时调整价格促使资源配置更为充分合理。进一步而言,效率远非政府城市管理的唯一取向,政府需要结合自身规划方向,进行一系列必要的规制措施,以减少公共停车位市场供给带来的负外部性。

参考文献:

[1]Tiebout,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Oct.,1956.

[2]梁若冰、汤韵: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Tiebout模型:基于中国城市房价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8.10;

[3]踪家峰、李蕾:Tiebout模型的研究:50 年来的进展,税务研究,2007.3;

[4](美)奥莎利文著,周京奎译: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

[5](美)平狄克、(美)鲁宾费尔德著,张军等译:微观经济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作者单位: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中山 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