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园青少年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园青少年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运动性猝死 青少年学生 原因 预防措施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运动安全问题日显突出。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和心血管结构异常;缺乏科学指导的过度运动;过强的心理应激;运动健身常识的匮乏以及学校运动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等是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年1月~2009年6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1996年1月~2009年6月关于在校青少年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文章,并在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资料。

在校青少年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分析

在校青少年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外在原因:①健康素质的低下:现阶段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重,缺乏体育锻炼,造成健康体质下降。有些学生平时就不喜欢锻炼,加之课业负担一重,就显得更加没有时间去锻炼,在加上现如今很多学生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上网、打游戏、睡懒觉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上,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导致青少年体质变弱,这些都为青少年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埋下了隐患。②运动健身常识的匮乏:有些青少年由于缺乏运动健身的有关常识,往往会忽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胸闷、气促、心慌、恶心等危险信号,往往会认为这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这些往往正是导致运动猝死的最重要原因。③运动安全意识薄弱:还有些青少年、家长及学校对于运动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导致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延误了抢救的时间,从而错失了抢救的机会。最近有报道,2007年10月22日广州某学院运会上,1名学生在1500m长跑时突然倒下,但此后校医却一直没有出现,现场没有人会最基本的抢救方法,直到20多分钟后急救车赶到现场,却已经回天无术。在采访中许多学生都认为,如果当时有校医在场,能够得到及时的抢救或许他还能活过来[1]。

在校青少年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内在原因: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和心血管结构异常。我国学者徐昕等列出的死亡原因以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源性猝死病死为多见[2]。从搜集的案例中发现猝死者中的大多数是心脏病患者,多有器质性异常。长沙交通学院学生猝死3例报告最为典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19~22岁;3例均为心脏病史,例1:于晨跑锻炼,跑完1000m时,突然晕倒在跑道上。在场者立即就地抢救,约10分钟后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心电图证实已心室停搏。例2:于早餐后,急赶上课,边跑边走约500m,再爬三楼,气喘倒地,急送医院抢救无效。例3于午后步行300m,再爬六楼,走进宿舍,倒在床旁,送医院抢救无效[3]。

缺乏科学指导的过度运动:研究表明,过度运动引起体内儿茶酚胺增多,使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脏负荷突然加重,促使潜在的心脏疾病发作;而剧烈运动时,植物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及心肌电解质钾、钠离子的变化,心肌传导系统即兴紊乱,而导致心源性猝死。运动生理家弗里德曼等认为,运动过度和体力不足容易引起心肌梗死并导致猝死的发生。尤其是在接近终点时易发生猝死,可能与机体处于衰竭状态有关[1]。2007年10月武汉19岁男生长跑猝死赛场,医生认为他是因运动过量出现运动性昏厥继而猝死[4]。

诱发运动性猝死的潜在诱因:①心理因素:在运动的时候人尤其是青少年往往存在一种特殊的运动心理,尤其是在比赛的时候,许多学生会表现得比较兴奋,变现欲望较强,而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掩盖了超负荷下的身体疲劳,使已疲劳的肌体没有疲劳感,因而运动量不断增加,以致超出身体限度引发猝死。②过强的心理应激。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时,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多,增加心室颤动的易损性和激发冠状动脉痉挛。2003年2月,香港16岁男生在体育课的接力赛快速奔跑50m后突然昏迷猝死。其主要原因,除学生本人可能有心脏疾患外,与运动过程中过大过强的心理应激因素有关。

高校体育对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把好学生入学体检关:做好学生每年1度的体检工作。学生在入校后应先进行体检,以便确定学生是否患有心脏病或癫痫等重大疾病。校方应对每次体检的结果建立档案妥善保存,并针对体检结果来安排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针对高位学生全体来说,建立健康卡尤为重要,这样又便于老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安排日常活动及运动健身的项目内容,为有效预防学生运动性猝死建立第一手资料。

学校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预防保健知识:学生入校后,学校要有意识地通过讲座、黑板报、校园广播、开设保健课程等多种方式开展学生预防保健知识的教育。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严重超负荷运动等。

加强宣传普及运动性猝死的急救知识和方法:运动猝死病程短,发病突然,防不胜防。一旦出现,在现场及时抢救和开展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率最为有效的措施。研究表明,运动猝死发生后,94%复苏成功者是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抢救的,超过4分钟均有严重的神经后遗症。>10分钟,几乎无1人获救。因此,加强宣传普及运动性猝死的急救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讨 论

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身体异常的学生,包括尚未发现隐性疾病的学生人数也会增多,他们的运动安全问题日显突出。如不加强这部分学生健康体育锻炼的科学保健指导,运动猝死的现象就极易发生。因此,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三方面应紧密配合,高度重视运动猝死的危害性,积极做到:学校领导重视,学校加强医务监督,体育教师和校团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学生学会各种运动疾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效防止运动猝死的发生,努力构建和谐高效校园。

参考文献

1 曹士云.老年体育活动中猝死的调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2(4):47.

2 徐昕.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8(2):99.

3 邓庆华.大学生运动猝死3例报告[J].交通医学,1997,11(3):315.

4 何振强.高校大学生猝死原因分析和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