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后的避难天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后的避难天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40年,伦敦。

10月22日,战争的阴霾还笼罩在伦敦这座城市的上空,德国的炮弹还呼啸在人们的耳畔,10万座房屋被毁,超过4.3万名市民已经遇难,伦敦依然是地狱。但是,一个位于伦敦肯辛郡的“荷兰屋图书馆”,却有着诗意般的安宁。在几成废墟、焦木烟缭、到处是断梁碎屑的图书馆的书架旁,三位头戴礼帽的绅士,流连其中,静静翻书,神情安闲。他们轻轻的翻书声,似乎掩盖了飞机和导弹的尖啸。从他们的背影中,我们看到了知识的尊严,那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骄傲。

1965年,美国。

西雅图一所图书馆,一个小男孩穿梭其中,他在成千上万的书本中寻找分类排放错误的图书。他很享受这个“纠错”的工作,他更享受在这个安静的图书馆里慢慢汲取知识的乐趣。在这里,他读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这为日后他能精通天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而是日后创造了美国互联网神话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成为全球首富后,他与总和自己抢着看同一本书的夫人梅琳达一起,建造了一座豪华智能的家庭图书馆。他还成立了基金会,以便给美国经费不足的社区图书馆提供电脑、图书等帮助,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方便穷人利用图书资源。

2013年,中国杭州。

1月19日,杭州图书馆外,一个拾荒者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都是瓶瓶罐罐。拾荒者把蛇皮袋放在图书馆大门口,然后去洗手间洗手洗脸,最后进了阅览室读书看报。在一楼的外借书库里,四十多岁的安徽阜阳民工正坐在沙发椅上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通俗小说。在二楼的音乐图书室,五十多岁的贵州遵义民工手里拿着一本中医中药的书,正靠在沙发上打盹。这是一座不拒民工、乞丐的图书馆,面对一些读者的投诉,馆长做了如下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的鸿沟的重要机构。”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这里,没有阶级,没有特权,没有尊卑,只有知识的宁静与美好。在这浮躁、娱乐、功利的世界里,图书馆成了我们荒芜心田的最后一片净土,成了我们焦灼、恐惧情绪最好的抚慰剂,成了我们人类游荡灵魂的最后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