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中国的经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中国的经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对中国通货膨胀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在样本期内,通胀惯性是造成中国通胀的最大影响因素,GDP过快增长是第二大导因,流动性过剩虽然也促成通胀.但是其不具决定影响;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对通胀的影响非常小;国际食品_价格上升对中国物价有统计上显著但不是很大的推升作用,而国际能源涨价显著地推高PPI但对CPI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此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降低通胀,但是幅度不是很大。

关键词:中国通胀;通胀惯性;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人民币升值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6-0015-05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近几年中国的通胀问题,国内已有多位学者进行过研究,代表性的近期文献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种类型:

1、研究中国各种物价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贺力平等(2008)对中国的CPI和PPl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并检验了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期间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他们认为,在样本期内。虽然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都共同地影响了国内CPI通胀的走势,但是需求方面的因素相对大于供给方面的作用。张成思(2010)利用协整检验法对1998―2009年间中国不同生产和消费阶段的上、中、下游价格的动态传导特征以及货币因素对不同价格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中国的上、中、下游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上、中游价格对下游价格具有显著的动态传递效应,而下游价格对中游价格、中游价格对上游价格分别存在反向传导的“倒逼机制”。此外。货币因素对上游价格的动态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但是没有直接作用于下游价格。

2、研究外部冲击对中国通胀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利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OLS估计法)及VAR模型研究了外部冲击对中国通胀的影响。文章发现,在短期内,国内物价上涨主要由国际食品价格上涨造成;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文章认为,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然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2010)研究了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PPI和CPI的影响。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1%将引起国内PPI上涨0.176%、国内CPI上涨0.124%。不过,林伯强等(2009)运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模拟了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认为:各类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都比较小,而价格管制对能源价格向一般价格水平的传导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发现,能源价格上涨虽然在第1个月就会对PPI产生影响,但影响比较小;而对CPI的冲击非常弱,其传导到CPI上的滞后时间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3、研究中国通胀的决定因素。黄益平等(2010)利用VECM模型和SVAR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发现,过剩流动性、产出缺口、房价和股价对通胀会产生正向影响,并且认为,过剩流动性和产出缺口是影响通胀的重要因素,而资产价格对通胀有正向溢出效应。

上述研究对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过,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要么单一地考察中国的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要么单一地考察外部因素的影响。或者,在考察中国通胀的决定因素时。只是考察了国内各相关影响因素,没有同时引入输入性通胀这一重要的外部冲击,对中国通胀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够全面,人们无从知道输入型通胀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还有,虽然有研究同时考察了影响通胀的国内外因素,但是采用OLS估计法,相关回归无法避免“内生性”,从而可能出现有偏、不一致和无效的估计,甚至出现错误的推断。基于以上不足,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IS),以所有解释变量的1-4阶滞后项为工具变量,克服了回归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成功地估计出中国通胀的各种内、外部影响因素的数量大小及显著性水平。

二、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计量估计模型的设定

本研究根据数据可获得性,选择1994Q1-2010Q4为样本期,对中国通胀(CPI和PPI通胀)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下面分别对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和计量模型的设定进行简要说明。

由于工资和价格存在刚性以及通胀预期,往往会使上期通胀对当期通胀产生压力并导致“预期自致型通胀”发生,因此通胀惯性被认为是推动通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Gordon,1988),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在不同的时期,该因素的影响大小不同。我们分别使用CPI和PPI通胀率的一阶滞后项CPI(-1)和PPI(-1)来表示通胀惯性,并且预期其符号为正。CPI数据取自CEIC,PPI数据取自凤凰财经网。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近70%的贡献来自投资增长,将近30%来自出口拉动。长期的经验表明,总需求扩张对中国通胀的拉动非常明显,因此,我们使用GDP增长率来反映总需求扩张对通胀的影响。我们预期其符号为正。名义GDP数据取自CEIC。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根据货币数量论,经济可以获得的货币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我们模仿黄益平等(2010)的做法,使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差(本文使用M1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之差)来代表流动性过剩的程度(ME)。我们预期其符号为正。数据来源:M1的数据取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近年来。股票和房地产是中国家庭和企业的两项重要的资产,其价格上涨往往给资产的拥有者产生财富效应,会促使他们扩大投资和消费,可能推高通胀。相反,在资产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存在亏损者(或财富缩水者),这又反过来约束他们减少投资和消费,进而对通胀产生向下的压力。两者相互抵消后,其净影响到底是什么?我们无法预期。由于中国政府公布的房产价格数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我们放弃考察房产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的影响,但股票市场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得,所以我们选取上交所A股市场的市价总值(STC)来资产市场财富效应,其符号待定。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对于有大量能源、食品和原材料进口的国家,将会产生影响。我们从IMF的数据库中提取国际能源和国际食品价格指数,计算出其变动率,来控制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对中国造成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并且预期其符号为正。

人民币汇率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这既可以减少出口数量,降低出口过度拉动总需求扩张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降低进口产品的进口成本,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从

而成为抑制通胀的常用工具。考虑到样本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处于升值之中,因此我们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且预期其符号为负。数据来自IMF的数据库IFS。

上述数据均已转化为同比增长率.并且在计算同比增长率之前,已使用EVIEWS5.0中的X12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过季节调整。

研究根据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设定基准回归模型.然后控制所有感兴趣的变量,分别考察其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

当解释变量与扰动项相关时,OLS估计结果往往有偏、不一致和无效,所以我们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把所有解释变量的1-4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三、回归结果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须对相关变量的数据特性进行必要的考察,以确定所选变量的数据是否可以直接采用普通的计量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1、相关性分析。

表1报出所考察变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DP增长率与CPI和PPI通胀率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91,流动性过剩指标ME与CPI和PPI-通胀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64和-0.74。国际能源价格变动率EIN与CPI通胀率的相关性非常低,相关系数为0.02,但与PPI通胀率的相关性略高,为0.30;国际食品价格变动率FIN与CPI和PPI通胀率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和0,44。此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率RE与CPI和PPI通胀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和0.30。而用股票市价总值变动率指标STC衡量的资产市场财富效应与CPI和PPI通胀率的相关性非常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07和-0.02。

总之,GDP高增长和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胀的相关性较高,而国际大宗商品(能源和食品)价格变动率与我国CPI和PPI通胀率之间的相关性都不高。

2、单位根检验。

在回归分析之前,为了确保所考察变量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我们采用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单位根检验法,根据SIC信息准则最小化原则确定最佳滞后项,对感兴趣的8个变量分别进行了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变量均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对其进行TSLS或OLS回归,均不会产生“伪回归”现象。考虑到如果解释变量与扰动项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话,OLS回归系数将会是有偏、不一致和无效的,所以,我们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TSLS)进行实证研究。

3、实证结果分析。

(1)CPI通胀的决定因素。

表2报出了用CPI衡量的中国通胀的决定因素的估计结果。EQ01是基准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我们发现,用CPI(-1)反应的通胀惯性的估计系数为0.7342,并且在1%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上通过。这意味着,假设其他不变的情况下,上期CPI上涨1%对当期的影响高达0.7342%。GDP增长率对CPI通胀率的影响次之,估计系数为0.2027,也是在1%水平上显著;而流动性过剩指标ME的回归系数较小,为0.0602,不过,在5%水平上显著。上述实证结果与我们的预期完全一致。

从上述基准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似乎很小,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结论以及我们日常听到的分析有些不一致。为了进一步考察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我们用股票市价总值代表的资产市场财富效应来对基准回归模型进行扩展,结果见EQ02。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资产市场财富效应以后,从回归系数上来看,通胀惯性仍然是影响中国通胀的最大而又显著的因素,GDP增长率的影响次之。流动性过剩的估计系数只有0.0521,在5%水平上显著,在三者中仍然是最小的。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对CPI通胀率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是非常小,接近于0(估计系数为0.0006),而且统计上不显著。

接下来,我们在上述拓展的模型里分别引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指标,逐一考察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

EQ03报出在拓展模型中引入国际能源价格变动因素的估计结果。我们发现,通胀惯性CPI(-1)、GDP增长率GDP、流动性过剩ME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指标STC的估计系数与拓展的基准模型中的结果高度一致,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虽然有正向的影响,但是估计系数非常小(为0.0042),并且统计上不显著。

EQ04报告了在拓展的基准模型中引入国际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后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通胀惯性CPI(-1)、GDP增长率GDP、流动性过剩ME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指标STC的估计系数与拓展的基准模型中的结果高度一致,国际食品价格上涨有正向的影响,虽然估计系数也比较小(只有0.0256),但是在10%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在假设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国际食品价格每上涨1%,我国的CPI通胀率将会上涨0.03%,影响也非常小,不到0.1%。

EQ05报告了在拓展的基准模型中引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因素后的估计结果。我们发现,除了通胀惯性CPI(-1)、经济增长率GDP、流动性过剩ME继续在统计上显著地促进CPI通胀以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指标STC有了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影响,不过,估计系数非常小,只有0.0027,基本上等于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CPI通胀率具有负向影响,估计系数为-0.0697,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假设其他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能够降低CPI通胀率0.0697%。从数量上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CPI通胀率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不到0.1%。

E006-E008分别报出同时包括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后中国CPI通胀率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大小的估计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把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国际能源或食品价格上涨单独组合,还是把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能源和食品因素同时组合,通胀惯性CPI(-1)、经济增长率GDP、流动性过剩ME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STC以及国际食品涨价FIN都在统计上显著地促进CPI通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降低CPI通胀压力,但是,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CPI通胀的影响统计上均不显著。

综上所述,在样本期内,通胀惯性是中国通胀的最大而又显著的影响因素,GDP过快增长则是第二大影响因素,流动性过剩虽然对CPI通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估计系数较小;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对CPI通胀的正向影响基本上等于零;国际食品价格上涨对CPI通胀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估计系数较小;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CPI通胀的正向影响非常小,并且统计上不显著。此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降低CPI通胀压力,但是其作用非常有限,汇率每升值1%,降低CPI通胀的幅度不到0.1%。

(2)PPI通胀的决定因素。

E009给出了用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指标STC扩展后的基准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我们发现,通胀惯性PPI(-1)对PPI通胀的正向影响是最大的,并且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GDP增长率的影响次之,也在1%水平上显著,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排名第3,并且只在10%水平上显著,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负向影响非常小,并且在统计上不显著。这与我们的预期完全一致,也与CPI衡量的通胀的回归结果高度一致。

E010-E015分别报出在拓展的基准回归模型之中逐一引入国际能源、食品价格上涨因素、人民币汇率升值,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国际能源、食品价格两两引入。以及同时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后的估计结果。结果发现:通胀惯性PPI(-1)、GDP过快增长以及流动性过剩是拉动中国PPI通胀的主要因素;股票市场代表的资产市场财富效应对PPI通胀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统计上显著地推高PPI通胀率,但是估计系数比较小,处于0.02-0.04之间;国际食品价格上涨也显著地推动PPI通胀,但是估计系数也比较小,介于0.057-0.109之间;相对CPI通胀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PPI通胀的负向影响从数量上来看显著上升,估计系数介于-0.11-0.18之间,但是,相对通胀惯性和GDP增长的影响而言,仍然是小的。

总之,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无论是用CPI来衡量的通胀,还是用PPI来衡量的通胀,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来源于通胀惯性和GDP过快增长,流动性过剩对通胀的推升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导致的输入性通胀也只是影响中国通胀的一个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虽然能够降低通胀压力,但是其作用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