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实习刍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实习刍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文章界定了教育实习的概念,探讨了教育实习的五大特征。概念、特征的把握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关 键 词】教育实习;涵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3-03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新手水平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极大关注的背景下,教育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什么是教育实习?一提到教育实习,人们似乎全部了解所指的是不证自明的东西,就是指师范生毕业前到中小学去上课。这种认识至多只能是常识性的理解。要想对话能进入专业领域,必需用专业的话语代替常识性的话语,由此建立科学的概念。科学概念的建立,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人们掌握和发展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人和事物的意义,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一、教育实习的涵义

何谓教育实习呢?对此,学界很少人研究。有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实习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教育实习研究的一些代表性的、共识性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三方面:关于教育实习模式问题的研究、教育实习指导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和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的研究。[1]由是观之,教育实习涵义的研究只有较少人问津。较少并不等于没有,笔者通过手工翻阅纸质文献和查阅电子期刊文献得到如下教育实习的界定:(1)教育实习是各级师范学校的教学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教育实习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是各级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2]这个定义中“教师的指导”似乎过于笼统、模糊,是指各级师范学校的教师呢还是中小学教师呢亦或是共同指导呢?不太明确。(2)教育实习是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3]这个定义比前一定义就明确得多,但是也有商榷的地方。教育实习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运用,还是学习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课程。(3)教育实习是指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组织和指导师范专业的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4]这个定义指明了教育实习流程,但确忽视了教育实习的目的。(4)教育实习是指师范专业学生或实习教师为获得教育的体验性知识和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和提高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学校组织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到教育的第一线到学校到课堂进行观察、参与和实事练习的专业教育活动。[5]此定义指明了教育实习的目的、形式,但也还是有“教师的指导”语词概念的不清晰性。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全面、深入推进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往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定义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实习目的的理解常常囿于“应该怎么教的理论和教什么的知识”的运用,而且常常重视“教什么”的知识,从而造成不重视学习有效的实践知识——“怎么教的知识”。“怎么教的知识”不是高师院校教师所传授的“应该怎么教的理论”,而是教师所体会、理解和实际拥有的经验和信念。“应该怎么教的理论”是教育学科所要传授的知识,是一些陈述性知识,而“实际拥有和使用的知识”是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它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包含着自己的教育信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是程序性知识。就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个人的实践知识显然比教育理论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它影响着对理论知识的选择和理解,它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知识基础。[6]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教育实习做出合符时代要求的科学定义。

文章在综合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教育实习是高年级师范生在高师院校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协同指导下在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教育实习的特征

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实习目标。教育实习目标有二。一是知识的运用,二是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有明确知识的学习与默会知识的学习,而在教育实习中,更多的是默会知识的学习。知识运用是指新手水平的教师把所学到的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学科教学由知识的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的过程。也就是新手水平的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新手水平的教师向本校课教论教师学习,第二方面是向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学习,第三方面是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元认知。在这三方面中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省认知,以获取学生个人知识。学生个人知识是学生个体在其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体验、不断生成的、通过对话而获取的整体性实践知识。因此,学生个人知识具有个体性、境遇性、实践性、整体性、对话性的特征。[7]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学习到教学实践知识,为学生向高级新手水平的教师发展奠基。因此,教育实习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完成高师院校的课程计划。

2. 反思性实践。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它课程,其它课程大都比较重视学术性,重视学科逻辑,而教育实习恰恰重视“临床经验”,强调对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等实践的反思。因为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一个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的整合。教育实习是高年级师范生(新手水平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实践课程,无疑会产生经验,但是经验还得需学生经过反思才能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学生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当然反思并不仅仅是新手水平的教师个人的事情,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其他教师、同伴等都应对其反思给予支持与合作。反思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活动——它是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完成的,反思预示着更新、开拓与变革。[8]

【摘 要】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文章界定了教育实习的概念,探讨了教育实习的五大特征。概念、特征的把握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关 键 词】教育实习;涵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3-03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新手水平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极大关注的背景下,教育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什么是教育实习?一提到教育实习,人们似乎全部了解所指的是不证自明的东西,就是指师范生毕业前到中小学去上课。这种认识至多只能是常识性的理解。要想对话能进入专业领域,必需用专业的话语代替常识性的话语,由此建立科学的概念。科学概念的建立,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人们掌握和发展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人和事物的意义,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一、教育实习的涵义

何谓教育实习呢?对此,学界很少人研究。有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实习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教育实习研究的一些代表性的、共识性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三方面:关于教育实习模式问题的研究、教育实习指导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和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的研究。[1]由是观之,教育实习涵义的研究只有较少人问津。较少并不等于没有,笔者通过手工翻阅纸质文献和查阅电子期刊文献得到如下教育实习的界定:(1)教育实习是各级师范学校的教学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教育实习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是各级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2]这个定义中“教师的指导”似乎过于笼统、模糊,是指各级师范学校的教师呢还是中小学教师呢亦或是共同指导呢?不太明确。(2)教育实习是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3]这个定义比前一定义就明确得多,但是也有商榷的地方。教育实习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运用,还是学习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课程。(3)教育实习是指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组织和指导师范专业的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4]这个定义指明了教育实习流程,但确忽视了教育实习的目的。(4)教育实习是指师范专业学生或实习教师为获得教育的体验性知识和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和提高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学校组织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到教育的第一线到学校到课堂进行观察、参与和实事练习的专业教育活动。[5]此定义指明了教育实习的目的、形式,但也还是有“教师的指导”语词概念的不清晰性。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全面、深入推进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往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定义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实习目的的理解常常囿于“应该怎么教的理论和教什么的知识”的运用,而且常常重视“教什么”的知识,从而造成不重视学习有效的实践知识——“怎么教的知识”。“怎么教的知识”不是高师院校教师所传授的“应该怎么教的理论”,而是教师所体会、理解和实际拥有的经验和信念。“应该怎么教的理论”是教育学科所要传授的知识,是一些陈述性知识,而“实际拥有和使用的知识”是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它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包含着自己的教育信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是程序性知识。就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个人的实践知识显然比教育理论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它影响着对理论知识的选择和理解,它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知识基础。[6]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教育实习做出合符时代要求的科学定义。

文章在综合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教育实习是高年级师范生在高师院校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协同指导下在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教育实习的特征

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实习目标。教育实习目标有二。一是知识的运用,二是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有明确知识的学习与默会知识的学习,而在教育实习中,更多的是默会知识的学习。知识运用是指新手水平的教师把所学到的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学科教学由知识的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的过程。也就是新手水平的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新手水平的教师向本校课教论教师学习,第二方面是向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学习,第三方面是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元认知。在这三方面中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省认知,以获取学生个人知识。学生个人知识是学生个体在其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体验、不断生成的、通过对话而获取的整体性实践知识。因此,学生个人知识具有个体性、境遇性、实践性、整体性、对话性的特征。[7]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学习到教学实践知识,为学生向高级新手水平的教师发展奠基。因此,教育实习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完成高师院校的课程计划。

2. 反思性实践。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它课程,其它课程大都比较重视学术性,重视学科逻辑,而教育实习恰恰重视“临床经验”,强调对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等实践的反思。因为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一个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的整合。教育实习是高年级师范生(新手水平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实践课程,无疑会产生经验,但是经验还得需学生经过反思才能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学生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当然反思并不仅仅是新手水平的教师个人的事情,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其他教师、同伴等都应对其反思给予支持与合作。反思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活动——它是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完成的,反思预示着更新、开拓与变革。[8]

存入我的阅览室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一个价值的判断,也即是对其活动进行一个评价。大底来说评价都是来至他人的。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也会得到一个评价。在实习中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柏林纳把它称为教学知识,包括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9]在实习活动中的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至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多元主体:有来至同伴的话语,有来至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及其它教师的评价,还有来至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审视,并且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实习的评价很及时,因为对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结合眼前的教学实践批判地吸纳别人的观点。若间隔时间较久,评价的效果不及及时评价的效果。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元评价主体与及时性下通过观察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用纸笔测练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质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 教育实习的体验性。高师院校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据此,高师院校的课程不能让新手水平的教师(高年级师范生)远离中小学校的现实世界,不能成为隔离新手水平的教师与中小学校交往的屏障。教育实习为新手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并为其提供了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机会。新手水平的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亲身参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基础教育整体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意识。因此,高年级师范生在体验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成长。

5. 教育实习的开放性与建构性。作为实践课程的教育实习,其原有知识的运用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中通过社会协商而建构的,而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科学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接受。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处于自组织的流变中,是在教育实习共同体这个开放的群体中,个体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建构的,强调教育实习目标的过程性,学生每天都处于成长变化中,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生成、不断修正与不断累积之中。因此,教育实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与建构性的。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涵义与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实习的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实习。它是人们在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沟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4、125-12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4.

[4]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9.

[6]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培训,2004(8):3.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59.

[8](澳)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吴刚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一个价值的判断,也即是对其活动进行一个评价。大底来说评价都是来至他人的。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也会得到一个评价。在实习中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柏林纳把它称为教学知识,包括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9]在实习活动中的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至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多元主体:有来至同伴的话语,有来至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及其它教师的评价,还有来至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审视,并且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实习的评价很及时,因为对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结合眼前的教学实践批判地吸纳别人的观点。若间隔时间较久,评价的效果不及及时评价的效果。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元评价主体与及时性下通过观察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用纸笔测练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质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 教育实习的体验性。高师院校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据此,高师院校的课程不能让新手水平的教师(高年级师范生)远离中小学校的现实世界,不能成为隔离新手水平的教师与中小学校交往的屏障。教育实习为新手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并为其提供了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机会。新手水平的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亲身参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基础教育整体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意识。因此,高年级师范生在体验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成长。

5. 教育实习的开放性与建构性。作为实践课程的教育实习,其原有知识的运用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中通过社会协商而建构的,而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科学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接受。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处于自组织的流变中,是在教育实习共同体这个开放的群体中,个体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建构的,强调教育实习目标的过程性,学生每天都处于成长变化中,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生成、不断修正与不断累积之中。因此,教育实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与建构性的。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涵义与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实习的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实习。它是人们在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沟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4、125-12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4.

[4]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9.

[6]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培训,2004(8):3.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59.

[8](澳)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吴刚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存入我的阅览室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一个价值的判断,也即是对其活动进行一个评价。大底来说评价都是来至他人的。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也会得到一个评价。在实习中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柏林纳把它称为教学知识,包括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9]在实习活动中的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至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多元主体:有来至同伴的话语,有来至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及其它教师的评价,还有来至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审视,并且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实习的评价很及时,因为对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结合眼前的教学实践批判地吸纳别人的观点。若间隔时间较久,评价的效果不及及时评价的效果。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元评价主体与及时性下通过观察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用纸笔测练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质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 教育实习的体验性。高师院校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据此,高师院校的课程不能让新手水平的教师(高年级师范生)远离中小学校的现实世界,不能成为隔离新手水平的教师与中小学校交往的屏障。教育实习为新手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并为其提供了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机会。新手水平的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亲身参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基础教育整体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意识。因此,高年级师范生在体验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成长。

5. 教育实习的开放性与建构性。作为实践课程的教育实习,其原有知识的运用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中通过社会协商而建构的,而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科学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接受。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处于自组织的流变中,是在教育实习共同体这个开放的群体中,个体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建构的,强调教育实习目标的过程性,学生每天都处于成长变化中,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生成、不断修正与不断累积之中。因此,教育实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与建构性的。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涵义与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实习的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实习。它是人们在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沟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4、125-12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4.

[4]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9.

[6]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培训,2004(8):3.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59.

[8](澳)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吴刚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一个价值的判断,也即是对其活动进行一个评价。大底来说评价都是来至他人的。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也会得到一个评价。在实习中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柏林纳把它称为教学知识,包括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9]在实习活动中的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至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多元主体:有来至同伴的话语,有来至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及其它教师的评价,还有来至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审视,并且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实习的评价很及时,因为对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结合眼前的教学实践批判地吸纳别人的观点。若间隔时间较久,评价的效果不及及时评价的效果。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元评价主体与及时性下通过观察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用纸笔测练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质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 教育实习的体验性。高师院校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据此,高师院校的课程不能让新手水平的教师(高年级师范生)远离中小学校的现实世界,不能成为隔离新手水平的教师与中小学校交往的屏障。教育实习为新手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并为其提供了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机会。新手水平的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亲身参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基础教育整体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意识。因此,高年级师范生在体验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成长。

5. 教育实习的开放性与建构性。作为实践课程的教育实习,其原有知识的运用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中通过社会协商而建构的,而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科学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接受。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处于自组织的流变中,是在教育实习共同体这个开放的群体中,个体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建构的,强调教育实习目标的过程性,学生每天都处于成长变化中,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生成、不断修正与不断累积之中。因此,教育实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与建构性的。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涵义与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实习的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实习。它是人们在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沟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4、125-12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4.

[4]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9.

[6]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培训,2004(8):3.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59.

[8](澳)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吴刚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存入我的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