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宝宝健康生活宝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宝宝健康生活宝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看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患有糖尿病的小男孩,他很自卑,因为自己患有这种每天都要打针的怪病,这个病不仅让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野餐,也不能和小朋友一起随心所欲地打棒球,当他想要打棒球的时候总要提前一天和妈妈说,而妈妈也会在他打棒球时在旁边守候着他。因为这样,小伙伴们总讥笑他是“离不开妈妈的小鸡”。

终于有一天,在妈妈给他打针的时候,他向妈妈发了火,他怒喊:“为什么我每天都要打针?为什么我不能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孩子的母亲用平静而又缓和的语调说:“因为你是上天派给妈妈的天使,你只有每天注射这种快乐药水才能保持你每天的快乐心情,而且只有快乐药水才能帮助你。”听到这种说法,孩子很高兴,从那以后每次打针都很配合。而当他的小伙伴再次讥笑他是“离不开妈妈的小鸡”时,他骄傲地说:“我是天使,每天都有快乐药水,而你们没有,所以我会很快乐”。

90%的儿童糖尿病为1型,必须靠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代谢

故事只能是故事,但是儿童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多是不争的事实。2007年11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儿科学会委员、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青少年联合会(ISPAD)会员、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巩纯秀教授介绍说,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不同,虽然随肥胖的增加,近几年也诊断出不少2型糖尿病,但儿童糖尿病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而90%的成人糖尿病都是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过去叫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必须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代谢,如果没有注射胰岛素很快就会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引起酮症酸中毒死亡。巩纯秀教授说,1型糖尿病的病因尚未查清,目前所了解的与1型糖尿病病因相关的遗传因素就是与体内基因HLA的相关性、保护性、易感性的基因携带有关。其他诸如感染、免疫因素,都参与了导致β细胞损伤,具体什么是触发原因,还在研究中。

青春期是儿童糖尿病高发期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很广,从婴幼儿一直到儿童期都有发病,但在4~6岁时有一个小高峰出现,在10~14岁青春期时又有一个高峰,且青春期的高峰比儿童期的高峰大一些,也就是说在青春期的孩子得病会更多。

青春期是1型糖尿病好发年龄,也是血糖波动和胰岛素需要量较大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从性幼稚到性成熟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性激素及代谢变化亦随之发生。由1型糖尿病引起的明显代谢紊乱,可干扰青春期激素与代谢改变的正常进程,而青春期的急剧代谢变化也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得到稳定控制,并影响着某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巩纯秀教授解释说,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青春期血糖水平较青春期前高且波动较大。与青春期相比,青春期前的儿童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青春期,在青春期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逐渐下降。青春期血糖难以控制原因很多,其中原因之一是青春期1型糖尿病患者所经受的心理、社会压力。若青春期糖尿病患者不按照医嘱或未及时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则血糖增高。

孩子老没劲儿最好查查血糖

儿童糖尿病大多为1型糖尿病,它的发病过程非常快,在确诊为糖尿病时,体内胰岛素β细胞已经损伤了90%。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可在3个月之内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并且在短期内就会变得病情很重。而成人糖尿病则有可能患病几年自己都不知道,而是在患有了其他疾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时才被查出患了糖尿病。如果家长没有相关糖尿病的常识,往往在孩子出现了这些症状时误以为是孩子学习累了的表现,而让孩子吃营养补品,这种情况对于糖尿病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儿童糖尿病患者中也有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大多数患病的儿童都有不良的生活方式。但是2型糖尿病的隐匿性很强,家长往往不会想到孩子患有这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因此很多家长在孩子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觉得很突然,甚至有一部分儿童在患上了严重的合并症时才发现。

通常当糖尿病病症还不太明显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感觉到不很舒服,浑身没有力气,其实这已经是轻微的糖尿病的前兆,但家长往往把这种情况误认为是懒惰的表现,如果此时孩子患上了发烧感冒等应激状况,那很快就会发病了。

巩纯秀教授说,儿童糖尿病也有高危因素,如过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即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皮肤有黑黑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性糖尿病以及有导致胰岛素抵抗性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孩子具有以上高危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应定期带孩子去内分泌科,监测血糖、尿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未发病的儿童以生活方式治疗为主

巩纯秀教授说,儿童糖尿病强调早期强化治疗,在早期通常使用胰岛素促进血糖尽快恢复正常,而成人糖尿病早期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患有2型糖尿病的儿童需要从注射胰岛素开始入手治疗。由于儿童用药受限制,不像成人一样有很多的口服药,因此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胰岛素为主,同时配合使用药物,如二甲双胍、文迪雅(罗格列酮),但这几种药物都是在儿童糖尿病症状经过早期强化治疗控制较好后才可改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2型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一些治疗方法后仍然不能够达到正常的血糖标准,那么就需要遵从严格的分级治疗方式。这个“级”指的是生活方式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在一级治疗达不到既定的标准时则需要升级进行治疗。儿童糖尿病的参照标准也与成人相同,只不过是用药的选择比成人少许多,没有成人糖尿病用药范围那么广,适应症也没有成人那么广而已。

巩纯秀教授介绍说,因为用药范围小,所以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比成人单一。与成人相同,儿童在未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通常预防性用药的使用应当非常谨慎。因此,儿童在未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主要以生活方式治疗为主。而一旦儿童被诊断出来患有高胰岛素血症或是糖尿病前期血糖调节异常的时候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宝宝最适合用“泵”

巩纯秀教授指出,儿童糖尿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从治疗手段方面,主要是多种药物剂型的不断研发以适应不同患儿的需要,还有药物输入手段的不断改进,力图模拟生理状况。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而胰岛素也分为速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等不同的类型。

胰岛素在没开封的情况下,最好储藏在2~8℃冰箱内,在这种情况下瓶装胰岛素和笔芯胰岛素可以保存两年半。但是已经装在胰岛素笔中使用的胰岛素是不主张放入冰箱的。在室温25℃的胰岛素也可以保存4~6周。如果气温超过了30℃,可以使用保温袋保存。

不同的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药物起效时间也不同。巩纯秀教授说,吸收速度由快至慢分别为:腹部、手臂上及外侧、大腿前及外侧、臀部。所以应根据胰岛素起效时间的快慢选择部位,如短效胰岛素推荐注射在腹部;而中效胰岛素推荐注射在大腿外侧。另外,由于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可能会产生硬结,所以应有规则地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间距应在2.5厘米以上,可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注射。

胰岛素的注射时间、起效时间都直接关系到血糖的控制,因而选择恰当的注射时间也很关键。注射胰岛素后需半小时,胰岛素才发挥降糖作用,所以通常在饭前15~30分钟注射。注射后应定时定量进餐。

目前适合儿童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胰岛素泵。胰岛素泵形状大小如同BP机,通过一条与人体相连的软管向体内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由泵、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组成。小注射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注射器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用注针器扎入患者的皮下(常规为腹壁),再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推动小注射器的活塞,将胰岛素输注到体内。

胰岛素泵俗称“人工胰腺”,它可模拟胰腺的分泌功能,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持续地推注到患者的皮下,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巩纯秀教授说,虽然孩子贪玩好动,但是胰岛素泵的皮贴性很好,因此很容易固定。但在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配合,首先要求孩子主动使用。这就要求孩子及家长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要掌握好,孩子愿意与医生沟通,愿意即时监测血糖。

其次,要求孩子打消“玩”胰岛素泵的心理。有些孩子不配合医生治疗,专门利用胰岛素泵做某些事情,随意吃喝,随意注射胰岛素。因此家长对依从性不好的孩子应当经常察看胰岛素泵有无损坏,另外有些故障比如堵管会造成无胰岛素输入,继而造成酮症酸中毒。还有些孩子不注意卫生习惯,容易形成感染,带来对皮肤的损害。虽然胰岛素泵是先进的治疗手段,但是必须用好才能体现其优势。

尊重和关爱糖宝宝,有助糖尿病代谢控制

过去有种说法,认为秋冬季节和病毒感染季节与糖尿病的发病率相关。巩纯秀教授说,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儿童糖尿病的全年发病率大致相同,而且最主要的是对孩子在发病之前的感染不很了解,而这些感染性疾病常常是把之前不典型的症状激发出来,使得糖尿病的症状更加突出。

由于儿童糖尿病发病年龄普遍偏小,因此在治疗时必须注意孩子的认知性较差这个问题。由于孩子小,对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有什么危害,糖尿病应该怎么综合治疗在了解和理解上有困难,因此要求家长和医师更加细致和耐心地帮助和指导。

糖尿病治疗上最难做到的就是饮食控制。儿童的饮食不容易控制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有关,看到其他同龄儿童都能吃各种好吃的东西,自己却必须受到限制,这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但是必须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不能随便乱吃东西的道理,而家长和医师也应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给予指导。就像前面的故事一样,教育孩子快乐地接受不同之处。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时期是生长期,此时儿童的心理、身体、生理都在变化当中。因此,对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要求不同,生理要求不同,饮食要求不同,照顾的方方面面不同。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自我监测和心理支持,这五大方面都要齐头并进。但是对于患糖尿病的儿童,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治疗。巩纯秀教授说,从幼儿期开始,孩子慢慢懂事了。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学校还是青春期,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长期的打针,测血糖的折磨,不愿让别人知道的压抑等都可能会造成厌倦、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发生。此时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会有“为什么得病的是我”这种沮丧的心情。沉重的打击使糖尿病儿童极易产生矛盾、消极的心理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孤独、易伤感等,乃至认为前途渺茫而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而有些家长的心情甚至比孩子有过之而不及,终日担心、害怕、不知所措、到处投医。家庭的这种紧张气氛更加加重了糖尿病儿童的心理创伤。

巩纯秀教授说,到青春期的时候除了心理上的变化,还有激素的变化,此时的病情波动往往较大。当糖尿病儿童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时,其心理的发展正经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具有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又相互矛盾的特点。由于感受到自身生理上的变化,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要长大成人了。这种“成人感”和独立性常使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带有冲动性、敏感性、缺乏自制能力等特征,从而造成他们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比如他们很看重周围人群(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如果父母或成年人仍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待,对他们指指点点,他们会很反感,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甚至会发生与父母顶嘴的现象。但是他们在糖尿病的特殊生活要求和学习的许多方面又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指导,而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

实际上,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尊重孩子,以鼓励为主,使他们增强独立解决困难和战胜疾病的能力。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和谐气氛,不仅对他们的个性、人格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