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青春在农村放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青春在农村放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星辰满布一望无际,鸟歌虫鸣不绝于耳,青葱甜蔗十里飘香,这里是群山环绕、碧水如玉的南方小镇。斑驳的骑楼古朴沉静,皮肤黝黑的人们勤劳淳朴。我在这里——“红瓜子之乡”扶绥县渠旧镇。

2012年7月,我来到了这片热土,开始了我“三支一扶”志愿服务的旅程。当看到低矮的楼房、尘土飞扬的道路和一眼望尽的集镇,听到陌生的语言时,心里有些忐忑,但是我不怕,我告诉自己我还年轻,要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虚此行并留下一段不悔的青春

农民,农村,基层,国家的基础,社会的基石,希望我能在农村第一线散发青春的光与热。

放歌——做一朵基层文艺浪潮的小浪花

“早上听鸡叫,中午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过去渠旧镇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有些村屯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单调乏味的生活不仅使当地农民精神贫乏,更让一些不良风气乘虚而入,侵蚀农民的大脑,污染农民的生活。

“早上精神爽,中午把活干,晚上歌舞欢”成了现今渠旧镇农民生活的新状态。一到晚上就热热闹闹看表演的欢喜景象如今在渠旧镇的每个村头都能看到。2012年8月份开始,渠旧镇党委、政府组织引导各村,开展以“百姓舞台,欢乐农家”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我们这一群年轻人便成了“先头部队”,主要负责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文艺活动,协助村里的文艺队排练表演、搭舞台控制音响等,而我有幸得到大家的信任,担任了晚会的主持人兼演唱表演嘉宾。

村民自组的文艺队伍活跃在各村屯中,他们自创、自编、自导、自演,农闲时段,在村头、在舞台开展文艺演出,在空地、在球场开展体育运动,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推动着渠旧镇群众文化生活蓬勃发展。

全镇目前有75支自发组建的文艺队参加了排练和演出,文艺队员达到500多人,演出共282场次,观众达到35000多人次,文化惠民半径逐步扩大。

在渠旧镇的这场文艺大浪潮中,我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参与准备工作、主持、表演唱歌、拍照、写宣传稿,我这朵小浪花和其他浪花一起在文艺浪潮中欢快徜徉,一起见证了这个时期的热闹与激情。

描画——为基层社会生产生活绘色叙文

基层很普通,无非农民、农村、农业;基层很重要,国家的每一项政策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基层。来到渠旧镇以后,我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宣传工作。刚到渠旧镇三个月,我就跑遍了镇上二分之一的村,将近一年的工作时间里,我已经跑完了每个村,大部分的屯也都了解过,在这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可以宣传报道的新闻点。

听闻三合村许多村民开始养殖竹鼠,我们决定去采访带头养殖竹鼠的返乡青年甘碟光。

今年25岁的甘碟光两年前辞去南宁的工作,带着打工辛苦赚来的1万多元,回家养竹鼠。2011年春节,他第一批引进的20多对竹鼠为他带来了“第一桶金”——8000多元的收入。我们采访时,他家竹鼠存栏有300多对,2012年竹鼠的收入超过了8万元。

“竹鼠不‘挑食’,养殖成本低。一只竹鼠从出生到出售,只需饲养4至5个月,投入的成本5元左右”,而一只1公斤的竹鼠售价100元以上。谈到养竹鼠带来的好处,甘碟光滔滔不绝,“竹鼠很少生病,比养猪还容易。每只成年母鼠每次产崽5只左右,每年可下三窝。”

在甘碟光的辐射带动下,三合村渠思屯已经有20多个农户养竹鼠。目前,全屯竹鼠存栏数达3000对左右,年产值超过50万元。这么好的创业故事,我们当然是要宣传一番,《甘碟光:饲养竹鼠奔富路》一文于2013年1月20日刊登于《左江日报》。

当然,基层的故事不只这么一个,每天都在变化、都在进步:发放新农保资金逐年上涨,新农合参保率逐步上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民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等不断开展,危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等受惠人数不断扩大……镇党委、政府信心坚定,目标明确,攻坚克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夕阳红——让基层老年人笑得更灿烂

由于村里的青年人大多到城里打工去了,走在渠旧镇的街上或村头,看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渠旧镇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老人们大多健康长寿。在渠旧集镇上,你能看到八十多岁的老爷爷骑着三轮车到街头帮人补鞋,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售卖冰凉甜爽的绿豆粥,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兜售自家新鲜的蔬菜……这些呈现出老人们的健康体魄,但也侧面反映了留守老人们的辛酸与无奈。

渠旧镇有2.8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位百岁老人、90多位九十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2012年以来,扶绥县加大力度打造“长寿之乡”,积极推进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申请这一政策,即9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百岁老人每月获得200元的生活补助。

老龄工作也是我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如调查村屯老年人情况、审定高龄老人情况、宣传相关政策、督促村干部及村民报名等工作。对于收入不多的高龄农村老人来说,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村干部的工作比较多,加上自家农活要做,很多时候村干部会忘记这项工作,我便隔三差五地“烦”他们要申请表,村民们都很积极地交表,但关于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的文件未准确说明证照标准,很多老人用身份证上的照片充当证件照,结果一大批申请表被退回来。我把情况向负责这项工作的村干部说了以后,村干们面露难色,“小谢,那些老人很多都走不动,没有办法到镇上拍照。”“那我抽空下去给他们拍照再帮他们洗出来吧。”作为摄影外行的我,上网学习了身份证照拍摄教程后,便拿上一块蓝布、一卷透明胶,背上相机,给老人们拍照去了。

由于我要负责的工作较多,而镇政府里的车辆有限,一般只能逮着领导下村调解、下村考察时顺便蹭车去给老人们拍照。照完相回来,发现有许多照片光线不好,我又上网看了很多修图教程,一段时间内,同事看见我对着老人们的照片“捣鼓”,总会打趣道:“小谢,多看这些老人你也会长寿。”“小谢,看,以后你老了就长这样哦。”

到现在,凡是有老人到办公室来访,大家都会想到是不是来找我咨询或申请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的,这种感觉很好,切实感受到了能为别人服务的满足以及被人信任的感觉。

社会上的人形色各异,在基层农村,也存在着形形的人,但我看到最多的,是朴实而又羞涩拘谨的农民。有许多群众来办事的时候并不敢进到办公室来,询问完后拘束地站在门外,怎么招呼都笑着站在门外,那一刻心酸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小很平凡,但对于很多人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坚定了我更认真、更努力工作的决心。

壮家村里,有嘹亮悠远的山歌,但我依旧想为基层放歌,也让我的青春放歌;壮家村落,近墨远黛碧水如春,但我依旧想为基层描画,让大众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为我的青春描画。

(作者系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三支一扶”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