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的自主探究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的自主探究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 (466000)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几乎成了一种标准的课堂模式,以致于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被完全扼杀,即使是后来随着教改逐步深入而摸索出的的各种各样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表面上看是百家争鸣,非常热闹,但实质上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就在课改初期,由于没有掌握探究教学的精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情绪不高,教学效果不如意,学生都让我们教成读死书了。面对新课改,难道就没有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吗?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解读新课标时,却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新的课程改革几乎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盛桃的筐,而是拿筐摘桃的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真正正地落到了实处,教师虽然仍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不是课堂的主宰,而仅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通过设置巧妙的导向性信息帮助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下面就在课堂中如何通过导向性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完成探究性实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 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实验设计着眼学生自主进行设计,要彻底抛弃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传授式做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面对设计任务与原有知识和方法技能产生联想,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方案进行验证。比如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原来只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一遍即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事先按照要求准备好材料,并通过设置导向性信息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1.2 探究性原则.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向学生提供隐藏有学习目标、学习信息的背景资料,为学生创设将实验设计任务与原有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接触解决未知学习内容的一切材料,在开放的情景中体验、分析、选择和操作。

1.3 和谐性原则.即实验设计的探究任务应该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所有引发探究和促进探究的导向性信息应该既与学习任务的解决相一致,又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相和谐,该情景既相对于原有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或矛盾,又保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有解决的可能性。

1.4 表现性原则.由于实验原理的确定、器材选择和实验设计以及探究实践必须由学生来实施,要求学生个体、小组进行探究后,向其他学习成员展示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探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可以或应该怎么做,即提倡每位学生具有参与和表现的热情,教师则为之创设必要的时空环境。

1.5 延缓判断原则.由于实验设计是一项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既可能由于经验和方法的欠缺而提出一些不理想甚至错误的设想,也可能出现多个不同的但可以实施的方案,这时教师不应过早做出评判,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空间。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其错误方案,通过“试错”获得新知。

2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流程:

2.1 明确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与思路,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要研究实验,只有明确实验的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和要点,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履行和创新。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原理时,教师要善于通过导向性信息进行知识的迁移深化来诱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实验的原理。

2.2 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在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完成实验原理的确定之后,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由学生讨论实验需要的器材、实验过程、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自主完成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2.3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而且是学生五官并用、全身活动、亲身体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曾经的实验过程,获得感性经验。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需要注意通过“及时反馈、促进同化”来适时提醒学生纠正一些错误或不当地做法,但更要注意不能过多干扰,以免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

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为了使烛焰成像,几乎是同时在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结果也能成像,为了不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我并没有对他强调要为了研究方便,最好固定凸透镜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先动蜡烛再动光屏,而只是提醒他注意记录成像时的对应的物距与像距,以便最后对实验的分析。

2.4 数据分析.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是自主完成探究性实验的一个重要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教学再也不是单纯忠实的实施课程文本的过程,也不是教师单纯“教书”,学生单纯“念书”的过程了,而是教师、特别是学生亲身参与学习和创造课程的生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起来去“摘”桃子,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