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8~呈贡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8~呈贡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呈贡区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呈贡区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1例,年均发病率为88.82/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每年的5月、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高峰月;发病年龄高峰出现在5~9岁组,年龄<15岁组共报告发病754例,占86.5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共报告785例,占90.13%。 结论 儿童、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在高发季节,应针对该群体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预防;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c)-015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贡的行政区划发生变化,相关街道分别划入呈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小新区域,云南省内9所高校入驻呈贡区,人口数激增。本文对原呈贡区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报告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8~2011年呈贡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呈贡区统计局。

1.2 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8~2011年呈贡区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1例,年均发病率为88.82/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2008年144例,年发病率为82.11/10万;2009年75例,年发病率为40.85/10万;2010年382例,年发病率为122.89/10万;2011年270例,年发病率为86.86/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7,P < 0.01)。见表1。

表1 呈贡区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情况

2.2 地区分布

各街道均有病例报告。见图1。

2.3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12月为发病高峰月(145例,占16.65%);其次是5月(126例,占14.47%);11月123例,占14.12%;1月99例,占11.37%。详见图2。

2.4 人群分布

(1)年龄分布:56岁及以上人群无病例报告;发病年龄高峰在5~9岁组报告发病399例,占病例总数的45.81%;0~4岁组报告发病222例,占病例总数的25.49%;年龄<15岁组共报告发病754例占86.57%。(2)职业分布:学生376例占43.17%,幼托儿童313例占35.94%,散居儿童96例占11.02%,其余职业86例占9.87%。(3)性别分布: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2.15/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43/10万;男女之比为1.48∶1;性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P < 0.01)。详见表2、3。

表2 呈贡区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性别分布

2.5 暴发性疫情

2008~2011年呈贡区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3起,分别为:2010年1起(12月),波及1 169人,发病25例,无死亡病例,平均罹患率为2.14%;2011年2起(12月),波及906人,发病34例,无死亡病例,罹患率为3.75%。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呈贡区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年均发病率为88.82/10万,高于相关报道结果[1]。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共报告785例,占病例报告总数的90.13%,与相关报告结果一致[2]。每年的5月、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高峰月,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流行特点,且3起暴发疫情与报告病例的季节性分布基本一致,与相关报道一致[3-4]。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相关报道一致[5]。

暴发疫情原因分析:调查中发现,学校、幼儿园对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掌握不够,在发现首例病例时未做到早期及时隔离,或病例隔离期限不够就返校上课,造成疫情扩散;晨午检、因病缺课排查、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患儿监护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重要性不了解,怕患儿居家或在医院治疗影响学习成绩,隐瞒病情,仍送往学校,造成疫情扩散;部份病例在个体诊所或用偏方治疗,未到正规医院就治,患儿信息不能及时录入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疾控中心不能及时发现流行性腮腺炎集聚性疫情苗头。

疫情资料分析显示,学校、幼儿园是防控的重点场所,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与相关报告一致[6-7]。做好本区流行性腮腺火防控工作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麻腮风疫苗或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卫生部门对学校、幼儿园开展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活动、晨午检、因病缺课排查,消毒工作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教育部门督促学校、幼儿园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降低或减少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和传播。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宣传单、小手牵大手活动、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性,提高防病意识,一旦发现有儿童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应及时带至正规医院治疗,配合做好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监测报告意识。

[参考文献]

[1] 文海荣,廖征,熊昌辉,等. 南昌市2004~2010年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1,27(7):604-608.

[2] 刘菊文,陶杨. 2009~2010年重庆市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7):512-515.

[3] 成国明,吕金伟,王斐,等. 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1):978-980.

[4] 池益强,马姗姗,谢群. 2006~2010厦门市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57-1358.

[5] 刘继恒,程得明,张皓. 宜昌市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5):497-498.

[6] 巨艳红,邹长青,徐素珍. 连云港市 2007~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1,27(11):997-998.

[7] 王晓军. 流行性腮腺炎52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09,113.

(收稿日期:2012-03-07 本文编辑: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