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推广保护性耕作 发展可持续农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广保护性耕作 发展可持续农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海东地区农民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采取掠夺性和粗放性的生产手段,导致生态环境开始日益恶化,自然灾害增多、农业减产、农民贫困的后果。因此寻求一条既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又促进农业增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耕作;农业;可持续发展

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之带,这里既有黄土高原雨量少、旱灾多、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特点,又有青藏高原风天多、温差大、缺氧寒冷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民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采取掠夺性和粗放性的生产手段,在毁林毁草、开荒造田的同时,大量应用铧犁翻耕,使土壤细碎、地面,从此生态环境开始日益恶化。出现了土壤沙化、少雨干旱、沙尘暴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导致了自然灾害增多、农业减产、农民贫困的后果。因此寻求一条既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又促进农业增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1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为了达到防风固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保墒的目标,在示范区试验推广了秋季留茬、免耕播种、药剂除草灭虫、以及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应青藏高原冷凉干旱气候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第一种技术模式是“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主要适宜在土壤较松软的地块和种植小麦作物。第二种技术模式是“秸秆残茬覆盖+浅旋+免耕播种”,主要适宜在地表坚硬、留茬较高的地块和种植油作物。

2 实施效果显著

保护性耕作项目在海东地区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大幅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

2.1 提高了蓄水保墒的能力

保护性耕作使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地表径流,有效接纳了天然降水,起到了蓄水保墒的作用,土壤含水率平均增加2%。

2.2 增加了产量

经过试验区检测,小麦平均千粒重增加5.8g,油菜增加0.4 g,小麦平均增产5.05g,油菜平均增产11.8%。

2.3 改善了土质

秸秆还田腐烂后,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使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4 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比传统机械耕作减少秋季翻茬等作业次数2次~4次,降低生产成本近30元/ hm2,增收节支750元/ hm2~900元/ hm2。

2.5 保护了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实施免耕少耕技术后,保留了根茬,秸秆覆盖了地表,有效抑制了大风扬尘、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次革命,在实施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传统耕作习惯难以改变

由于农民形成了长期应用铧式犁耕作的传统习惯,部分农民没有认识到环境恶化的后果,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强,目前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部分农民积极性不高。

3.2 秸秆还田后不易腐烂

由于海东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降水量较少,农作物秸秆还田后不易腐烂,出现了播种作业时架空种子不易接触土壤的问题,特别是播种油菜时更为突出。还有出苗后,因不易腐烂的秸秆覆盖在苗的上面,使除草作业困难。

3.3 机具选型滞后

农业部推荐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一年二作和种植玉米的地区使用效果很好,但是在高原气候冷凉,一年一作春小麦和种植油菜的地区,不能完全适应本地的农艺技术要求。难以充分发挥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优势。

3.4 大中型农机具较少

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硬茬播种和深松作业,配套动力需要14.7kW以上的大中型农机具。而目前我县农户经营的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号农机具少,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3.5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健全

因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价位较高、功率较大、技术要求较高、作业质量较高,如果每个农户自购农机具在自己的耕地上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十分困难的。还会出现机具利用率不高、作业质量差等问题。因此,保护性耕作专业服务组织不健全,很难实现保质保量的发展目标。

4 推广普及的建议

4.1 解决技术难题

我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难点主要是秸秆还田后的腐烂问题,其次是病虫草害的防治问题,这是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顺利实施的瓶颈。因此要在政府和农牧局的领导下,组建由农机、农艺、种子、气象等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尽快研究解决秸秆还田后腐烂慢的问题,提高腐烂速度。认真研究和探讨有关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以及适应本地区保护性耕作的生产工艺和农作物栽培模式。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积累总结成功经验,努力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技含量。

4.2 研发实用机具

从我地区高原冷凉气候、半干旱的实际出发,研究开发高原保护性耕作机具。积极引进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选用适宜本地区气候、土壤、农作物等特点的机具,同时对不适应的部分零部件进行改装。通过研发,引进改装等方法,购置增加一批满足我地区农艺要求的先进实用机具。

4.3 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

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价格较高,一般在0.4万/台~8万元/台之间,一般农户无力购买。因此建议政府在进行农机具购置补贴时,就将保护性耕作机具纳入重点补助范围,补贴率就在60%以上。补贴对象应为保护性耕作专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大户、县乡农机推广部门。通过补贴,增加保护性耕作机具数量,为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4.4 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

为了尽快彻底消除农民长期形成的应用铧式犁翻耕的传统习惯,充分认识到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就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认识到推广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环保意识。一是要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区的方法,用增产增收的事实教育引导农民,用科学的依据说服农民,让农民看得见、摸的着、偿到甜头,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二是技术人员要深入乡村农户家中通过散发科普宣传资料、播放光盘、宣传讲解技术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培养出一大批保护性耕作技术骨干、农机具操作手及农民种田能手。

4.5 健全基层农机服务组织

要引导、扶持组建保护性耕作专业服务组织,尽快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建设经营场所、增加机具数量、提高作业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使农机组织走向规范化作业、市场化动作的道路,逐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