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搜索控的“三不境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搜索控的“三不境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步入了网络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往往令我们惊叹和茫然,这时,愈来愈多并且愈来愈快捷的搜索引擎,则为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寻求有用的内容提供了一条方便迅捷的“高速公路”。

“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知之为知之,不知搜了便知”,貌似调侃的话语道出了我们对搜索引擎的依赖。

打开电脑,我们最经常光顾的网页就是百度或者谷歌等常用的搜索引擎,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衣食住行,各种吃不准的事到里面一查就迎刃而解,令人感到方便而享受,技术的先进使得我们感觉好像不得不依赖它,搜索引擎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工具乃至一种工作手段。

但是,当我们习惯于什么事情都“搜索”一下的时候,我们的头脑,我们的学习、记忆乃至思考方式是不是都已经有所改变了呢?

80后妈妈的“信息焦虑”

作为一个年轻的80后妈妈,丁洁可以说是个典型的“搜索控”,在她还是“准妈妈”时,就开始整日在网上获取各种孕育知识了。现在宝宝快半岁了,她对网络的依赖更是深入到每个育儿细节,从自己的饮食禁忌到宝宝的睡眠习惯养成,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通过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

网上确实有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一些专门的育儿网站和论坛使她获益匪浅,但是,网上的海量信息也往往让她困惑甚至焦躁。

这几天宝宝有些拉肚子,丁洁带他去看了医生,开的药吃了后症状也有了明显好转,但是丁洁的心却放不下来,因为有网友说这种药对宝宝的身体有副作用,这让她感到很担心,也不敢再让孩子吃了。

宝宝的腹泻还没有彻底好,不吃药应该是不行的。丁洁按照网友们的推荐买了一大堆的药,但买了后还是不敢贸然给孩子吃,就又一个一个地查,却发现无论是那种药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实在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闹得她哪个都不敢给孩子吃了。

类似这次的情况丁洁也不是头一次遇到了。网上的信息无疑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如果大家都支持一种做法,借鉴起来当然就少了许多顾虑,并且那些网友推荐的方法往往也确实很管用。但是如果出现不同的声音,就会感到很矛盾,尤其是当一些专业育儿网站和专家推荐的方法不一致时,就更纠结了。

丁洁这样的“搜索控”妈妈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事无巨细,什么都上网“搜”一下,是很多年轻父母的习惯性做法。和这类似,网上还出现了“自诊族”,顾名思义,也就是有什么不舒服了不去求助于医生,而是借助于网络的强大搜索功能来给自己看病。

对于一些小毛病来说,“自诊”确实省事,打开搜索网站,输入关键词,就会跳出“最佳答案”和“其他回答”等,药品、民间验方、制作方法等一应俱全,根据这些回答“对症下药”,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往往花费很低。

但是,也有不少人因为“自诊”失误而延误病情,对此,有医学专家表示,随着网络不断普及,一些保健知识、科学育儿知识等被不断分享,许多实用的方法也确实带来了方便,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方法、经验能适应每一个人,尤其是在缺乏系统全面的医学知识的情况下,似是而非地给自己、给孩子“自诊”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当身体确实出现异常现象的时候,还是应该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依赖并享受着”搜索引擎的便利

对搜索引擎的依赖还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上。

叶紫是市电视台一档民生栏目的编导,近来,她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搜索引擎了。

因为栏目的涵盖面很宽,几乎每天的节目话题都不一样,而无论再博学多才的人也不可能对每个领域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准备节目时,叶紫干的第一件事一定就是打开百度。久而久之,她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越来越空,离开百度简直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叶紫知道这种状态其实是很危险的,作为媒体人,最大的忌讳可以说就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人云亦云,而从网上找来的,即使貌似很新很独特,毕竟还是“别人嚼过的馍”。她也想改变这种状态,但是习惯性地,她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去网上搜搜,看有没有什么办法不依赖搜索。苦笑!

不仅是工作,就连生活上离开搜索引擎似乎也寸步难行了。附近哪家早餐店实惠还卫生,周末去游园线路具体怎么走,这个季节适合用什么样的化妆品,感觉有点不舒服到底是什么毛病,昨天看的电影里那个帅气的小配角叫什么名字,甚至,窗外枝头上正在叽喳乱叫的鸟是什么品种……诸如此类,事无巨细,都成了拿来“搜”一下的对象。

对于这种依赖,叶紫也感到很无奈:“产生依赖固然不好,可是实在无法忽视它来的方便。”

网上曾火热流传过一篇名为《“80后”通病》的帖子,其中一个“症状”就是:“不问问题,相信百度和谷歌的权威,多数人喜欢用搜索引擎思考,将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的智囊。”

其实,不仅仅是80后,有调查显示,各个年龄段的人对搜索引擎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175人进行过一次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1.4%的受访者感觉很多人患上了“搜索依赖症”;89.8%的人承认自己就有“搜索依赖症”,其中20.0%的人感觉症状“非常严重”。受访者中,70后占37.2%,80后占35.4%,90后占2.9%。

搜索控的“三不境界

有网友调侃说,如果使用搜索引擎也像练武功那样有功力强弱之分的话,那么最高阶段应该是所谓“三不境界”―― 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任何文案。

微博上也流传过一个笑话段子:听说,人生最辉煌的一断时间是高考前6个月,这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现在呢,除了玩手机,废人一个。

确实,曾几何时,我们用“博闻强记、精通古今”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高深,但现在似乎很少有人再费力“做功课”了。一根网线、一个搜索框,就能打开一扇通往信息世界的大门,无限的搜索引擎就好似漫画书中多拉A梦的“任意门”,页面一换就是另一番崭新的天地,可以带我们去世界的任意角落,还有几人能沉得下心去用传统的方式阅读、记忆、思考?

浅了解、浅阅读,甚至不记忆、不思考,搜索的畅快掩盖着记忆和思考的惰性,一些原本很容易记住的东西都不愿意再去记忆了,而一旦离开了搜索引擎就感觉脑袋一片空白。

网友progame:一天不用搜索引擎,就会感觉与世隔绝了一般,浑身都不对劲。有时候真的希望自己的脑子里也能装一个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一打回车就万事都搞定。

网友人云吾亦云:想起一句老话:走路捡鸡毛凑掸子。打开搜索引擎,便满眼都是“鸡毛”,捡来似乎也能伪装成孔雀的华丽外衣,但是可怕的是,自己就连这现成的“鸡毛”都懒得去捡。

心理专家分析

美国知名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在《因特网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一书中认为,搜索引擎对用户解决问题过程中提供的过分帮助,正在让他们的大脑退化。

碰到什么不懂的问题都会百度一下,谷歌一下,搜索引擎作为网络的一个主要的功能的确可以快速方便地给人们答疑解惑,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不断完善,搜索引擎几乎已经是“万能”的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搜索引擎都会有问必答,

有人把搜索引擎比喻成集体建立的智慧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分享集体的经验,来解决各种个人问题,确实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如果“搜索”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模式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搜索来的知识即使很丰富,如果不花气力加入记忆、组合、创新等脑力劳动,就不能真正完成外界信息和大脑系统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它不会真正属于你。就像上文中网友人云吾亦云所说,网络中满地都是鸡毛般的知识碎片,如果下功夫去捡、去整理,就可以制成华丽的霓裳羽衣,至少,可以凑成实用的鸡毛掸子,但是,正因为“打开就在”、“满地都是”的现成,使得我们往往懒得去捡,于是,那满地的鸡毛就只能是一地纷乱的鸡毛。

摆脱搜索依赖,首先要养成有意识记忆的习惯,让大脑保持活跃的状态。其次要留一些时间看书,尽量选择一些能引发思考的书并注意阅读后的思考。另外,还要注意和别人交流,遇到问题多和同事朋友讨论。要提醒自己,在信息高速更迭变换中,不能沉溺于网络搜索和链接,要把这些高新技术转化为激发我们创造潜质的服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