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善“放“才能”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放“才能”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语开放性教学”原是我校三年级的实验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深深得体会到,转变老师和学生的观念是第一。作为语文老师要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以培养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为目标,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核心,高扬学生主体精神并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学生要改变把教材知识作为唯一的知识内容,把教师作为知识、智慧的唯一源泉,把学校、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的观念,倡导在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方式。针对以上两点,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善于放手给学生机会,阅读教学才能活起来,真正有实效。

一、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

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多角度的观察事物,这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让他们学会:

1、观察自然。结合作文、阅读教学,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语文,去增长见识。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体验置身其间的无限乐趣,陶冶高尚。

2、观察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同时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语言的积淀、写作素材的积累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3、观察荧屏。荧屏虽小却包罗万象,它是个特殊的窗口,学生通过荧屏,能了解那些直接观察所不能了解的知识,丰富生活,拓宽视野。

二、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提示思考的切入点,开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伏下来想想”、“闭起眼睛想想”,使学生养成“静思”、“独思”的好习惯。

1、在空白点思考。大凡文质兼备的文章总是留下了许多空白之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自主的学习。

2、在矛盾点思考。很多课文在内容或文字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点睛”之处,我引导学生在矛盾点上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在疑难点思考。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是大加鼓励;二是巧妙引导,妥善处理,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质量越来越高,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三、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孩子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能力。

1、绘画。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在阅读教学中引导绘画,可促使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通过绘画将形象还原成画面,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服务于语言训练。

2、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动手按课文内容做一个小制作,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习语文的。

四、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而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尤其是因表现的成功而受到老师的夸奖,更是喜在心头。因此,我在课内外让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在表现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五、开放学生的教材,提供凭借的机会

叶老指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传统的小语教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封闭性,把教材看成“唯一”,现在我们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学生的教材,开放学生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校外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

1、向课外读写开放。课前开放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背景材料,作好阅读的铺垫,这样,课文阅读中,教者只需稍加诱导,学生情感则能顺利融入课文情感的渠道。

2、向各科教学开放。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和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适当适时地与各科相互渗透,相互提高。

3、向校外世界开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大自然中学语文,感受生活中的红、绿、蓝……教师带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开阔视野;调查考察、了解实情;踏足远郊,丰富知识等等。同时,鼓励学生随家长外出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