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客家艺人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客家艺人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飞刀,古代常用暗器之一,钢制,长约20厘米,重约300克。刀身锋利,刃薄如纸,倘若靶前再站一人,并对准喉咙扎过去,那真让人魂飞魄散。可这对黄常准来说,扎飞刀简直就是雕虫小技,小菜一碟。

黄常准,祖籍广东梅县,1968年7月出生在重庆荣昌县清江镇竹林村。祖上究竟什么时候迁到此地他也说不清楚,他只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要接受父亲给他布置的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练杂技。

那段岁月,跟着父亲学功夫差不多贯穿了黄常准童年的全部记忆,不想学也没有办法,似乎这一切都是无从选择的命运安排,也许长大了还会有新的人生选择吧?时光荏苒,转眼间黄常准十一二岁了,一场外出表演,却让年纪轻轻的他下定决心,在父亲的指引下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打那时候起,黄常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日落了还要接着练,曾经难以驾驭的高空舞狮等各项绝技慢慢地都不在话下了。此外,他还摸索出了很多新的项目,中间多少辛苦只有小常准自己心里才清楚。其实,他如此卖劲儿地练,就是为了将来与当年的那支舞狮队一决高低,争回家族的荣誉。黄常准20岁的这一年,机会终于来了。

那次打擂台让黄常准在十里八乡有了名气,多年辛苦练功不仅让黄常准找到了自信、娱乐了乡邻,而且更多的人在观看他表演的时候,也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客家文化。黄常准也说不清楚,在那份传承与交融的过程中,自己充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过,20世纪80年代末,20出头便在乡里成名的黄常准在改革春风沐浴乡村的时代背景下,却开始再次面临着人生何去何从的重要选择:乡间艺人的路,还能走多久呢?

也许是因为父亲的坚持吧,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黄常准直到26岁,还从没出过一次远门,一直是种地、练功、演出。20世纪90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黄常准再也按捺不住了,这身功夫要不出去折腾折腾,给家人孩子换来好生活,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啊!豁出去的黄常准头一次违背父亲的意愿,出山了!

暑去冬来、岁岁年年,转眼已入不惑之年的黄常准秉承着父亲“把这门手艺传下去”的嘱托,虽然不断地接到各地的演出邀请,但他再也没有正儿八经地出去打过工。黄常准常想,或许,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气候条件已经融化到血液里了吧!可渐渐长大的儿子,在越来越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会帮助他完成父亲给自己的那份嘱托吗?

令黄常准欣喜的是,重庆市荣昌县文化部门表示,重庆市政府马上就会下文采取有力措施对清江黄氏杂技进行保护和传承发展。(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栏目供稿)

查询节目内容可拨打本刊电话:0791-6632953或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栏目电话:010-62141770 62140521,或登陆主页省略/program/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