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中学”幼儿科学集体活动的类型、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中学”幼儿科学集体活动的类型、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做中学”以其先进的价值理念,得到了大家思想上的认可和重视。但在实际活动中却不是很理想,表现在一些“做中学”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探究环节匆匆走过场,或者按部就班指导幼儿探究等现象,特别是交流环节,交流总是浮于表面,抓不住核心问题,不能激发幼儿的质疑、辩论,更没有引导幼儿概括提升,大大削弱了活动的成效。活动中如何体现怎样使探究活动深入开展?必将成为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类型 分清重点 抓住中心 充分交流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Typ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earning by Doing"

Early Childhood Science Group Activities

CHENG Zhiqin

(Jiangyin Xijiao Central Kindergarten, Jiangyin, Jiangsu 214400)

Abstract "Learning by doing" with its advanced values, get everyone thinking the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But in the actual activity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in a number of "learning by doing" science activities children explore links hurried through the motions, or step by step guide children to explore other phenomena, particularly the exchange of link exchanges are always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catch core issues, can not stimulate children's questioning, debate, and no generalization to guide children to enhance greatly under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vities. How to reflect and how to make intensive efforts in activities? This will become our common thought.

Key words type; distinguish focus; seize center; full exchange

“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核心价值是,让所有幼儿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幼儿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1 探索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法型

中心目标:探索出解决一件问题的多种方法。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中班的“怎样使鸡蛋落下来不破”――探索出使鸡蛋落下来不破的各种方法;大班的“怎样使它们滚动”――探索出使原本不会滚动的东西滚动起来的多种方法;小班的《榨西瓜汁》――探索出榨出西瓜汁的多种方法。幼儿园的“做中学”科学活动中,这类活动最多,它的操作性强,幼儿最感兴趣,老师又容易组织开展的。

存在的问题:但这类的活动,老师们很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帮助幼儿给这些方法归类、总结、提升。有的老师在幼儿探索、交流出几种方法后,就认为活动完成了。这样幼儿获得的经验只是原始的、零碎的、感性的。老师没有抓住契机,帮助幼儿将这些原始的、零碎的、感性的进行归纳、总结、提升,使幼儿获得更富有逻辑性的、连贯的、理性的、富有意义的、有用的经验。

如:大班 “怎样使它们滚动”的交流环节,老师在引导幼儿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不会滚动的东西滚动起来了”,幼儿交流:“长长的铅丝本来不会滚动,我把它绕成一个球,它就能滚动了。”“纸片本来不会滚动,我把它贴在圆形的瓶子上,瓶子滚动时,纸片也滚动起来了。”“我把纸片卷成圆桶,就能滚动起来了。”“我把扁谝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小球,它就能滚动起来了。”“我把长长的布条,塞在瓶子里,瓶子滚动,它就也跟着一起滚动了。”……老师认为,幼儿把不会滚动的东西使它滚动的方法交流了,就认为已经达到目标了,圆满完成任务了,活动就此结束了,而把最重要的总结、提升经验这一环节放弃了。

再如:中班的“怎样使鸡蛋落下来不破”活动中,幼儿交流了“使鸡蛋落下来不破”的各种方法后,老师看到幼儿能把老师想到的方法都想到了,介绍给大家了,已经很不错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了,可这些零碎的方法对幼儿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呢。

解决方法:在幼儿交流完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法后,老师要与幼儿一起,帮助幼儿把这些方法分析、归类、总结,提升成有条理的、富有逻辑性的、理性的、概念性的、有意义的经验,甚至还可以向生活经验迁移,使科学来自于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

如:引导幼儿分析:把长长的铅丝绕成一个球,就能滚动了,铅丝原来是什么形状的?变成了怎样的?为什么要变成圆形的?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是把本来不是圆的,变成圆形,就能滚动了。老师乘胜追击:那还有哪些方法也是这样的,把不是圆形的,变成了圆形,就能滚动的?引导幼儿把同样的方法归类在一起。同样,老师用策略引导幼儿分析:把一张纸片贴在本来能滚动的球上,随着球的滚动,纸片也能滚动了,是借助能滚的东西,带动了原本不能滚的东西滚动,那还有哪些方法也是这样的?

接着引导一起归类、提升、总结出有条理的、富有逻辑性的、理性的、概念性的、有意义的经验:把不能滚动的东西滚动起来有两种方法:一是把不是圆形的东西变成圆形,因为圆形的东西能滚动;二是把不是圆形的东西附着在圆形的东西上,圆形的东西滚动时带动它也滚动起来了。

最后还可以引导幼儿迁移经验:生活中哪些东西也像这样,人们把本来不会滚动的东西变形后,它就能滚动了,人们就是利用这一改变后的特性的。(电缆线球、整匹的布匹等)

2 学习概念型

中心目标:通过设问、猜想、探索实践、交流,了解一个科学概念。

学习概念型活动的重点、难点:在幼儿积累了科学表象之后,要由浅入深地、通过质疑、追问等策略,组织并帮助幼儿进行整理和提升,将潜藏在幼儿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梳理、分类、归纳,使之概括化。引导幼儿向科学概念迈进,逐步接近科学概念。而且,教师的语言应在幼儿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基本上采用幼儿的原话进行简明的概括和整理,不附加任何幼儿不能理解的概念。

像这类还有小班的“吹泡泡”――了解泡泡都是圆型的。如大班的《4斤多重有多少》,通过探索,了初步解“物体重量与数量、体积之间的关系”这一科学概念。如在大班的《怎样使小车动起来》中,其中有引导幼儿了解“力的传递” 概念。大班的《拱形的秘密》,通过探索,发现拱形能承受更多力的原理概念。

现存的问题,在幼儿积累了科学表象之后,老师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整理和提升,如何将潜藏在幼儿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梳理、分类、归纳,使之概括化。引导幼儿向科学概念迈进,逐步接近科学概念。

解决方法:老师通过一步步有由浅入深的质疑、追问的策略,引导幼儿重新思考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发现异同,丰富所发现的事物间的关系;思索原因,思考“为什么会是怎样?”形成幼儿语言化的概念。甚至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究。并通过比较、再次验证,得出结论,促进概念和思维水平由低到高不断地发展。

如:大班的《4斤多重有多少》,是这样通过老师的质疑、追问来提升幼儿的经验的,逐步感知了“物体重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幼儿交流自己称出的4斤多重的物品有多少个个数后,问幼儿:

4斤多重的物品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老师追问幼儿:为什么?(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因为每个的重量不一样。)

4斤多重的物品哪个看上去最大?哪个最小?老师追问幼儿:为什么?(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因为有的软软的,有的硬硬的。)

这些物品中,谁最重?老师追问幼儿:为什么?(有的幼儿会指着体积大些的枕头说是它,因为它这么多呢。有的幼儿会说都是一样重的,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因为都是4斤多重) 这好象是个脑筋急转弯题:4斤的棉花和4斤的铁谁重一样。引导幼儿不要被他的外型所迷惑,都是4斤多重,是一样重的。

4斤多重的书是8本,老师质疑:那所有的8本书都是4斤多重吗?(个别幼儿说:是,大部分幼儿说:不是)老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不是?(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因为有的书很厚,有的书很薄)

在老师的步步“为什么”的质疑、追问下,幼儿进行着激烈的思辩,逐步感知了“物体重量与数量、体积之间的关系”,幼儿的科学素养就在这老师的追问、质疑中培养起来的。

再如:大班科学活动《怎样使小车动起来》。

老师追问:“你是怎样使小车动起来的?”幼儿交流时说:“我用吸管来吹,小车就动起来了。”

老师接着追问:“你的吸管有没有碰到小车。”幼儿说:“没有。”

老师说:“吸管没碰到小车,小车怎么会动起来呢。”幼儿说:“我吹吸管,吸管里就出来一股气,是那气推小车动起来的。”

老师问:“你吹时用的力怎样呢?”

幼儿说:“我吹气用的力传给了气,气把我的力传给汽车,汽车有了力,就动起来了。”

老师在幼儿的原话上总结:“你的力传递给气,气把你的力传递给汽车,原来是力在传递啊。”

在老师的步步质疑、追问中,幼儿对深奥的概念“力的传递”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3 探索正确方法型

中心目标:通过探索、比较,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出解决一件事情的正确的、或者最佳方法。

如:小班的“做中学”科学活动《种大蒜》,就是通过探索,了解种大蒜的正确方法。再如:中班的《砸核桃》、《区分生、熟鸡蛋》、大班的《怎样使报纸变得更长》等就是此类的活动。

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出正确的方法,是个难点,老师往往走形式,或急于求成,象征性地让幼儿操作探索两三种方法后,就要求幼儿要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幼儿没有感性经验或还没有探索比较出,老师就急着告诉幼儿哪种方法是最好的,而幼儿没有深切的感知。

如:大班的《怎样使报纸变得更长》,老师的目的是要引导幼儿比较出使报纸变长的正确方法:每条要撕得细些。老师在只有个别幼儿把每条撕细时,老师就急着说:“你看撕得很细D报纸就比你们的长忝强矗灰合感ㄖ骄湍芨ぁ!倍蟛糠钟锥挥蟹⑾终飧龇椒ǎ鹚蹈兄⒈冉狭恕?

解决方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机会,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体会、比较,自己探索出解决一件事情的正确的、或者最佳方法。

如,在大班的《怎样使报纸变得更长》活动中,当只有一两个幼儿发现,大部分幼儿还没发现撕得细的报纸变得更长时,老师要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大部分没发现的幼儿看看同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接着引导每个幼儿猜想推理:撕得粗些和细些,哪种方法能使报纸变得更长,然后引导幼儿分别把报纸撕得粗些和细些,进(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62页)行比较,从而让每个幼儿亲身感知到使报纸变得更长的最佳方法是:把报纸撕得细些,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

4 了解现象型

中心目标:通过探索,发现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但里面的科学道理,因为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还理解不了,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向幼儿解释原理,即使解释了,幼儿也不会明白的。

例如,中班的《会变的颜色》,通过探索,了解一些常见的原色变成间色的现象。

例如,《乌鸦喝水》,通过幼儿探索,最终了解:泡沫板因为浮在水面上,不能使水位上升;石子沉在水底,能使水位上升。海绵虽然也是沉在水底的,但因为它本身吸水,也不太容易使水位上升。

现存的问题:有些老师虽然理念上接受了新的教学方式,但行为上还有些习惯于传统的方式,先把一些要让幼儿探索发现的现象示范一遍,然后再问幼儿你们想不想也去试试啊,幼儿只要照着老师的步骤操作一番,操作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解决方法:老师要充分信任幼儿,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放手让幼儿大胆操作发现,幼儿才会对这些现象有惊喜之感,对他的印象、记忆也会更深刻。

在“做中学”科学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分清这个活动是什么类型的,中心目标是什么,怎样化解、落实中心目标,使“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探索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幼儿收获更多,真正达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