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朵,听听药的声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朵,听听药的声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你――耳朵,虽然没有跟眼睛一样传达心灵的能力,但是比眼睛要勤劳得多。深夜里,眼睛和嘴巴闭上,只有你和鼻子还在继续工作。鼻子只是重复地机械动作,而你却要担当起警卫的职责,很难想象主人如果失去你将会多么痛苦。我们药物很乐意在你不舒服的时候为你服务,但有时候使用不当我们也会误伤到你,这固然不是我们所想的,所以还是请你听听我们的声音,团结起来对付那些真正的敌人吧。

双氧水:先滴后吸

双氧水:“我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清洁、抗菌、除臭等作用,主要是用于清除耳道脓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有时也用于治疗外耳道霉菌(真菌)病。我遇到人体组织中的一种‘酶’便立即分解而放出氧气,氧气在水中变成气泡,可以使黏附在组织的脓液松脱而排出。所以,在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时候,医生一般会用两种药液,一种是双氧水,另一种是杀菌的消炎药水,我们两个缺一不可。”

使用双氧水的时候最好有人在旁代劳。双氧水滴满耳道时,往往耳内有脓气泡、碎屑等不断涌出,宜用消毒棉签(自制小棒棉片既不卫生,又常易使棉絮脱落,成为耳内 “异物”)不停地吸除,待脓气泡不再涌出,协助者可将患者耳郭(耳壳)向后上方轻拉,使有点弯曲的耳道变直些,继而将棉签深入耳道(耳道全长2.5~3.5厘米,约尾指一半长),由内而外反复将脓液吸干拭净,直至无气泡为止。

若自己操作,先将双氧水滴在准备好的消毒棉签上,使它湿透后放入耳道,凭感觉轻轻地徐徐深入,棉签以卷转方式,由内朝外边拭脓液边退出,再换棉签以同法逐步清除脓液,需掉换多支棉签才能使耳道干净。

消炎药液:善选善用

滴耳液家族种类繁多,如红霉素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硼酸酒精滴耳液、复方新霉素滴耳液、复方红霉素滴耳液、氯霉素甘油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洁霉素滴耳液、庆大霉素滴耳液等等,使用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

①尽量避免使用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液(曾有位47岁工程师,用新霉素液后,中耳炎痊愈而该耳却成难治好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只有对付比较少见的绿脓杆菌耳炎,才会用到此类滴耳液。应用时避免多滴,严禁以倒入方式给药,用后若出现耳鸣、眩晕,须立即停药,到医院进一步诊治,尽可能减少对听力的损害。

②正确滴药水法:头稍偏,使外耳道口朝上呈“摆平”状,并将耳郭向后上方轻拉,再滴药液,滴后按压数次耳屏(外耳道口内侧略隆起处),这样,药液较易通过鼓膜穿孔(流脓中耳炎鼓膜100%有穿孔)进入鼓室(中耳),发挥药物最大疗效。

③流脓停止,不等于中耳炎症已愈,消炎药液仍需继续滴用一周(每日滴药次数可减少些),以巩固疗效。为预防复发,流脓期间或流脓虽止而鼓膜穿孔尚未愈合封闭前,洗澡时避免水入耳内;不宜游泳,经验证明,即使戴了耳塞,水亦难免入耳,易引起流脓。此外,平时注意防止感冒,对中耳炎早日痊愈也有帮助。

眼药耳用,适用炎症

市场药房所售的眼用消炎药要比耳用消炎药多,一些耳科炎症也可以使用眼用消炎药。例如外耳道疖与耳道口皮炎,可用红霉素、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膏局部涂布;耳郭皮肤湿疹,可以涂用3%硼酸眼膏;外耳道炎,可滴0.5%氯霉素滴眼液;化脓性中耳炎,可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霉菌性(真菌性)外耳道炎,建议试用0.1%氟康唑滴眼液等。购药前需明确有无药物过敏史,在药房购药有疑问时,可向该店药师咨询,必要时也可查看药物说明书。

耵聍栓塞,治法多种

耵聍俗称“耳屎”,又叫“耳垢”,其形态可分为两种,一种叫油耳,酷似万金油、清凉油,呈黄蜡状,有时会误为脓液,部分患者伴有腋臭,或有家族遗传史;另一种叫糠耳,有点像米糠,多呈片状或干痂样,较易形成大硬块,其实它们都是正常的分泌物。在一般情况下,耳道皮肤耵聍腺会分泌少量耵聍,有一定的防止小虫进入和黏附灰尘等外物的保护作用,因量微小,讲话或进食咀嚼过程中,由于耳前颞颌关节的活动而随之脱落排出,因此无须处理。

若耵聍积聚过多,导致栓塞,就会引起耳内胀感不适或耳背。当耵聍发炎产生耳痛,甚至压迫鼓膜而出现耳鸣眩晕等症状时,则必须及时积极治疗。

*外耳道口较小的耵聍可请人代劳,先滴75%乙醇后,在明亮视线下用消毒后的小镊子取出。有人喜欢随手用发夹钳取,这样既不卫生又易弄伤耳道皮肤。

*较大较硬的耵聍须到医院由耳鼻喉科医师酌情以耳镊夹出,或用特制的耵聍钩小心钩出,还可用负压装置吸出。

*特大且又硬又紧贴耳道皮肤的耵聍,医生往往会要求患者每日数次滴以大量的3%碳酸氢钠溶液(苏打水,耵聍液),使耵聍硬块逐渐软化,并用冲洗法冲出。滴药后会觉得耳部发胀或微痛,这是由于耵聍吸液后膨胀所致,可放心继续滴药。苏打水能使耵聍由硬变软,但绝对不会使其溶化消失,因此,滴完药液后必须尽早到医院复诊,以便使用温生理盐水注入耳道,把耵聍全部冲出,否则,耵聍又会逐渐恢复坚硬,引起耳塞。

*游泳后的耵聍处理。夏天是游泳的季节,外耳道炎成为常见病和季节病,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耵聍受水浸肿胀压迫耳道壁并发感染,形成炎症。治疗需用抗生素,滴耳液酌情用苏打水或酚甘油、硼酸甘油等。

非处方药,治耳眩

有一种叫“梅尼埃病”(病名为外语译音,以前很长时期曾叫美尼尔氏病,为纪念法国医生梅尼埃而取),起病时突发视物旋转性眩晕,同时多有耳鸣、耳胀、耳背(常单侧),或伴恶心、走路不稳等症状。最突出的特点是骤发眩晕,张眼见四周景物旋转或晃动,闭眼则感自身在环境中转动,恶心剧烈时呕吐。但无论眩晕如何剧烈甚至自己感觉天翻地覆,神志一直是非常清醒的。患者既无高血压病史,也无中风等其他症状,可首先考虑为内耳性眩晕。发病时最好到医院诊治,若到医院困难需在家治病时,可到药房购买如下非处方药(药盒及药瓶右上角有OTC字样):

* 眩晕停(地芬尼多)1片(25毫克)至2片,每日3次;

* 晕海宁(茶苯海明)每次50毫克1片,每日 3次;

* 苯巴比妥东茛菪碱,每次1片,每日2~3次。

若患者有其他疾病,可向药房药师咨询或仔细看说明书是否有禁忌。患者宜保持镇定,卧床休息,避免声响和强光刺激,少饮水,低盐饮食。若服上述药物无效,则需及早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怪招偏方,请君三思

最后,奉劝一句:对江湖游医的怪招偏方要三思。笔者曾遇见一位27岁的,因为两侧化脓性中耳炎久治不愈而自行滴用“提脓拔毒”的白降丹液,结果流脓停止后,鼓膜形成瘢痕,变成了双侧感音神经性聋。也有一位农村姑娘因为长期耳朵流脓而轻信所谓“偏方”,用砒霜“以毒攻毒”,结果砒霜侵蚀内耳及周缘骨质。其不但听力丧失,而且因损伤面神经严重影响容貌。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江湖中那些所谓专门“取耳石”的游医,其实就是取耵聍,不过有的耵聍质硬如石,就谎称这些是“耳石”。事实上,耳内并无所谓结石这种说法。像这样的“江湖耳技”,虽然耵聍可以取出,但整个操作过程没有消毒,不同患者用同一个工具,耳道容易引起发炎,难免会伤及鼓膜。特别要提出,外耳道状瘤是可以通过挖耳用具传染给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