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诊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诊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简称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我们1995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共治疗炎性肠梗阻患者24例,现将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18~83岁,(平均47.8岁)。病程4~17 d,(平均7.6 d)。均为行腹部手术(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术9例,结肠癌根治术4例,阑尾切除术3例,脐疝修补术3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股疝嵌顿行肠切除并修补术2例,升结肠息肉致肠套叠1例)后出现腹胀,部分病例早期有腹胀减轻后又加重的趋势。腹痛24例,停止排气、排便21例,恶心、呕吐18例,其中术后早期曾有排气、排便者12例。均无腹膜炎体征,腹部压痛14例,肠型者5例,肠鸣音亢进15例,6例有气过水声。19例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18例有液气平面,其中4例有典型阶梯状液气平面,3例显示肠胀气 。术前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或体质量明显下降者13例,7例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

本组18例予保守治疗: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抗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生长抑素,同时辅用中药和理疗,平均治愈时间10.6 d,均痊愈。另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肠粘连松解术5例,合并肠切除术或捷径吻合3例,术后发生肠瘘2例;另1例术中诊断炎性肠梗阻未作特殊处理,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2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诊治上有以下特点:①患者年龄偏大,术前常合并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肠梗阻、半梗阻或腹腔较重炎症病史;②以结直肠或小肠手术后出现本病多见,并与手术时间和过程有关;③多发生于早期(术后3周内),肠功能可一度恢复,有排气、排便,但继之出现进食后梗阻症状,与术后肠功能恢复慢的表现不同;④临床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轻,病程慢,无明显加重趋势,肠绞窄少见;⑤X线检查少有典型肠梗阻表现者,外周血白细胞一般不高;⑥保守治疗有效。

区分粘连性肠梗阻和炎性肠梗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错把炎性肠梗阻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可能错误地选择手术治疗,导致严重的后果。反之,如将粘连性肠梗阻误认为是炎性肠梗阻进行非手术治疗,可能贻误手术时机,同样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炎性肠梗阻的病理改变和正确的诊断。本组的18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手术的6例有5例发生于1998年以前,当时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有2例因发生肠瘘而行多次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

对于本病,术前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预防:①对术前合并有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者,尽量纠正后再手术,以提高手术的耐受力;②术前尽量明确病因,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和打击;③如遇手术时间长、创伤重时,可采取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或应用防粘连的药物;④对于术前即存在肠梗阻、半梗阻或腹腔较重炎症,考虑术后可能出现本病者,可早期应用生长抑素,附以针灸或理疗等措施,以促进肠功能恢复,对避免本病的发生起一定作用;另在排气、排便后适当延长进食流质的时间,可减轻再发本病时的梗阻症状,减少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