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总收入即总供给”对促内需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总收入即总供给”对促内需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尚未走出困境,欧债危机,美日经济低迷等等,世界经济还未完全复苏,全球股市也未看到有“放晴”反弹的迹象。我国已加入WTO,经济状况很大情况下受世界经济状况与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怎样改变现状,改善生产经营面临的市场环境?文中阐述加强内需乃明智之举。而要促进内需,除了用财政政策改善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外,还要从消费观念上得到一个认识的提高:即多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因为总收入总供给,多消费即多花去收入,多买产品(消耗总供给),从而产品就不易滞销,带来新一轮生产的提高,并促进生产、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GDP;总收入;总需求;就业;物价稳定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一、GDP及其核算方式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相对应的,在对GDP的实际核算中,GDP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增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构成。

在四部门经济中,从支出角度看,GDP=C+I+G+(X-M),右边其实相当于总需求AD;因为C、I、G、(X-M)分别代表消费者、企业、政府的需求及国外对本国的净需求;从收入角度看,GDP=C+S+T+Kr①,右边其实相当于总供给,因为C+S+T+Kr分别表示社会当年生产的产品(总供给)所带来的财富收入以不同的分配形式(以C、S的形式流向消费者,以T的形式流向政府,以Kr的转移支付形式流向国外)分割完毕。换句话说,当年的国民总收入其实就是当年GDP值,它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及劳务新增价值总和。进一步而言,花掉当年的国民总收入,正好可以购买完当年生产的新增产品和劳务(从新增价值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样当年的产品与劳务就不会滞销,从而可保证进行正常的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活动,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这种逻辑也可建立在一种简单的假设上,假设一个社会当时无货币,实行的是物物交换,那么当年的总产出就是总收成/总收入,它也是整个社会当年的产能可供给个人、企业、国家等使用的全部产品和劳务。每个经济单位(人、家庭、单位等)生产的产品,首先要交一部分产品给国家作为税收(T,政府没消费完,可用这些多余的产品去换政府需要的产品,这与我们的政府购买G类似);然后剩下的留一部分消费(C,即消费自己的一部分产品,并用自己多余的一部分产品交换别人的产品,来实现多样化消费);没消费完的就存放好(类似于储蓄S),如稻子没用完可作为自己和别人的种子(类似投资I);当这种商品交换(现代经济叫购买)正好把当年全社会的产品交换/购买完时,此时,当年产品正好全部销售完,产品没有滞销,新一轮生产又可正常进行!这就是三部门里面说的AD(C+I+G)=AS(C+S+T),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宏观经济均衡,经济、就业稳定!

当然,有跨国经贸活动的话,整个国家多余的产品可用于出口,外国对于本国产品的净支出将是(X-M),传统的四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里面,假设外国获得的本国转移支付的收入为Kr, 此时国民收入恒等式就成为:C+I+G+(X-M)=C+S+T+Kr,左边为AD,右边AS,此时AD=AS,经济、就业也就保持平稳发展。

二、消耗“总收入即总供给”与挖掘内需的关系

从上面的推理看,不难发现:既然总收入就是总供给,那么,花完总收入,就是消耗了总供给,充分挖掘了内需,也即可购买完当年社会提供的产品,从而产品不会滞销,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则可正常进行,GDP保持平稳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和繁荣就业自然水到渠成。这也是政府和经济学界常提倡的:消费可拉动GDP增长。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国民消费,让产品有更多、更好的销路,从而使生产得以扩大,经济得以繁荣。但问题是:现代社会里,很多国家或地区需求不足,从而生产不足,失业严重,经济低迷,财政赤字,通货膨胀。而在没有货币的年代,只要这个社会是和平安定的,国家没有较重的苛捐杂税,社会财富分配相应较公平的话,老百姓量入为出,物物交换,当年的产品基本上不会滞销。若部分滞销,经济人会自动调节生产量,而不会像现代社会经常出现:需求不足,企业减产,又导致下一时期产品供给不足,若货币投放量短时间不变,又会造成通货膨胀(没有货币的话,自然没有通货膨胀)。同时,因减产、失业,人们收入下降,通货膨胀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难道要取消货币?这样才能消除通货膨胀和经济低迷?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货币的发展史也是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繁荣的历史。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这要从商品交换的角度去分析,没有货币的时期,购买东西是用自己的产品换所需的产品,自然无通货膨胀;同时,假设社会政通人和、人们安居乐业,老百姓自然比较殷实,此时创造并持有的产品财富较多,能够交换到的产品也较多(即社会需求较多)。此时,只要他们有充分的交换能力,只要他们有足够的消费欲望(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社会产品的交换(出售)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效果,当产品交换完时,也即售完,从而促进生产和就业,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所以,货币不过是交换媒介,关键不是取消货币,而是确保人们创造的产品或劳务能有恰当的货币量与之匹配,从而确保其有适量的交换媒介用于购买产品,使其消费能力得到实现。这样,充分的市场需求能够得到确保,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

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我国已加入WTO,很难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之外,自然也不能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毫发无损,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尚未走出困境,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趋缓。因为我国的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一度形成了相互强化的联系机制,而一旦国外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并传散开,发展成多国的经济危机,将急剧减少我们的外需,减少出口X,从而抑制我国的投资I,减少我国的总需求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