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让“偏见”蒙住我们的眼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让“偏见”蒙住我们的眼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想退保,却被告知要承担损失;要理赔了,才知道属于免责范围;买了一份银行保险,却以为自己办的是银行储蓄;给付兑现了,却发现分红收益没有达到预期……保险消费中,当这些让人纠结万分的情况出现,困惑、不解、愤怒的消费者,往往会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保险就是骗人的,保险消费到处都是陷阱。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行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就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而言,目前依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难免具备一些“粗放”特征,这种“粗放”,既存在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也存在于保险服务、保险消费者。因此,所谓消费“陷阱”的产生,可能来源于消费者亲身的经历,也可能来自于对保险的“偏见”,也就是对信息的误读和误解。

“偏见”的实质,是人们以以偏概全的态度放大了对保险业的某些负面偏见。如果认真问一问抱持这种观念的消费者,为什么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很多人会回答:别人就是这么说的;或者,新闻上就是这么报道的。实际上,保险的正面意义很少被拿出来讨论,而负面信息却很容易被放大,这是导致了人们对保险消费产生认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妥善理赔的案例或者正常的保险服务并没有被全部宣传,因为“理赔”“给付”等服务,就是保险公司的“天职”。而一些没有得到理赔或完全服务的案例,特别是产生了纠纷的理赔案件,却很容易被媒体宣传报道出来,而且很多是以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来加以宣传,这就加剧了人们对保险的偏见。

实际上,这些少量的理赔纠纷,案件往往很复杂,并不是以一句“买了保险却遭遇拒赔”这么简单的标题就可以下结论的。汶川大地震、雅安芦山大地震等很多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现场,保险公司员工的身影总是闪现在最前沿,主动搜救客户,及时现场理赔,就说明在保险事故清晰、符合理赔条件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是不会给客户设置任何障碍的。

在保险消费中产生纠纷的许多问题,也源于某些消费行为的不成熟。有的消费者在没有正确了解保险前,就盲目地购买保险。再加上保险合同的相对专业性,消费者为了简便省事,在没有了解甚至阅读投保书、风险提示书的情况下就随意签名,最后引起了许多的官司和纠纷。

其实,要避免所谓的消费“陷阱”最好的方法在于多了解、多思考。千万不要有“花钱就是大爷”的心态。同时,也要花点心思好好阅读保险条款,无论是人身险还是车险、家财险,保险公司拒赔或扣除费用的特殊情况都会在保险条款中明确写明。通过仔细阅读条款,消费者能发现不少有疑问的地方,然后去咨询、解决疑惑,也是为自己规避风险。

无可否认的是,消费中的“陷阱”有一些也来自于行业本身,急功近利的人、保险企业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做出违规的行为,比如对无法达到的收益妄作承诺,故意曲解保险责任对消费者作出误导,销售过程中瞒着客户或保险公司代签名等,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对行业的长期发展造成恶劣影响。随着行业发展的逐步成熟,无论从行业立法,监管政策,还是行业行为自律等方面,保险业都已经在维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合规经营,早已是各保险企业在经营管理以及人教育中最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内容。

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企业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的严格自律,都为我们的保险消费提供了更加健康积极的环境。而我们消费者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对待保险,科学、理性、合理地消费,别让偏见蒙住眼睛,成为我们享受保险保障权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