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舞什么?怎样舞?为谁而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舞什么?怎样舞?为谁而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小学舞蹈是当今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纵观大大小小的展演和比赛,发现当今中小学舞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惑,本文从中小学舞蹈选材的方向、训练的方法及发展前景三大部分分别进行了阐述,简要概述了本人对当今中小学舞蹈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舞蹈认识思考

舞蹈是一门结合了音乐、美术、诗歌等体裁的综合性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最原始和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它以一系列美化的肢体动作和神态来激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共鸣。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舞蹈,它的地位、作用及社会功能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瞩目。但近年来,纵观大大小小的展演和比赛,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舞台绽放艳丽多彩光茫的中小学舞蹈,是否符合中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是否具有校园舞蹈所特有的特征?是否染上了本不该有的成人或专业舞蹈团体的色彩呢?以上的种种疑问让我不禁感慨:“当今社会,做为中小学舞蹈的教育者,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舞什么怎样舞?为谁而舞?”

一、 “舞什么”――探索当前中小学舞蹈选材的方向

1、“舞”符合中小学生心理年龄层的作品。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黑格尔认为:“儿童是最美的,儿童的美不在于身体的,而在于表情的、动作的和语言的诸方面表现出来的天真无邪、幼稚无欺的心灵。”当下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名利和作品的难度,不惜牺牲学生去改编或者是“硬搬”一些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年龄不相符合的高难度成人的舞蹈作品,虽然在舞蹈作品风格的把握上很准确,学生表演的也很出色,但是给观众或多或少地留下“小大人”的印象。只有创作出符合他们心理年龄和审美情趣的作品才会具有感染力、生命力,学生的表演和观众才能产生共鸣。如舞蹈《āáǎà》冠名独特新颖,内容符有童趣。作品巧妙地将汉语拼音教学与舞蹈艺术相结合,讲述一群农村男孩和一个城市女孩一起学习玩耍的故事,充分反映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童年幸福生活。简单的故事,朴实的舞蹈动作,少了一些深思与专业,却让现场观众多了一份感动。

2、“舞”与中小学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

闻一多先生曾在他的《说舞》中谈道:“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充实的表现”。古住今来,人们总是把舞蹈作为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而中小学舞蹈作品的创作就应该“舞动校园”体现校园、课堂、学生的活动,真正贴近他们心灵、表达他们心声,反映出校园所特有的气息。舞蹈《橄榄绿的体验》就是一部典型的反映中学生风采的作品,它以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为源泉,结合现代舞与踢踏舞的舞蹈元素,表现了一群中学生在军训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学生活力、时尚、激情、向上的风采。使学生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舞蹈,并在舞蹈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校园集体生活的美好。

3、“舞”有时代感的现实体裁作品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都是要反映特定环境中发生的人和事,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它的立足之地,就失去它生存的价值,中小学生舞蹈也不例外。今天我们正进入一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世界每天都在变,孩子也和我们一起感受时代的变迁,对新生事物、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比较关注。因此在创作作品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如:环保、地震、留守儿童、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题材的中小学生喜闻乐见舞蹈作品。

4、“舞” 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历史题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对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小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已有所认知。因此我们的中小学校园舞蹈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上来思考,结合历史题材中具有重要内涵和教育意义的东西,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演绎小故事大道理。如具有趣味的历史小故事 《孔融让梨》;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题材《不能记却的记忆》等。通过这些舞蹈学习, 让学生去亲身体验,领悟故事所涵盖的深刻意义,从而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和了解历史的积极性,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 、“怎样舞”――探索怎样打造优秀的中小学舞蹈作品

1、科学、规范的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看似是学生的外部动作技巧,本质上对其内在的艺术气质、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完成一个完整的、有质感的、突出的中小学舞蹈作品的首要步骤。苗条、挺拔、匀称的“形体美”并不是通过一两次的训练就能奏效,必须通过科学系统、长期规范的训练才能实现。中小学生的形体训练应主要包括:基本站立姿势、手位脚位练习,气息的通畅以及把上把下一系列基本功的训练。可结合芭蕾基训“开、绷、直、立”的训练宗旨,从身体的各个部位(头、肩、胸、腰、腿、脚)入手通过局部到整体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身体的不同部位分别具有一定的开度、软度、延伸、收紧、放松、力量、控制等,把身体的各部位充分“解放”出来,再根据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蹈,序渐进的进行综合性基本功训练,为舞蹈作品的塑造开拓卓有成效的道路。

2、专业、准确的风格把握

舞蹈的风格指“舞蹈作品思想、形象、形式特点的总和,舞蹈风格蕴含着历史、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的以及舞蹈家个人的经历、个性、气息和审美观等因素,是长期稳定的客观存在。”中小学舞蹈不但要训练学生有一个灵活自如的表演形体,还必须让学生们准确掌握各种不同舞蹈的风格,这也是中小学舞蹈学习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1)抓住舞蹈特有的审美特点

每种体裁的舞蹈都有着其特有的审美特点,这就要求中小学舞蹈教师深入生活,加强学习,不断积累和了解民族民间文化,对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民族性格特征等给学生们进行全面的传授。以蒙古族的舞蹈为例: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孩子们,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的生活方式,造就了蒙古族孩子坦荡、强悍、不羁的、勇敢的性格,只有将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所特有的自信和豪气表现出来。才能真正地体现中小学生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风格。

2)重点剖析动作体态的由来

中小学舞蹈作品是在深入体验中小学生生活后,从中筛选出具有本质意义和主流走向的生活素材。再经过艺术提炼、加工成为拥有舞蹈性的艺术形象。舞蹈《小小小小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作品,作品中孩子们俯身扮演的小鸵鸟栩栩如生,呈现出特殊的艺术亲和力。舞蹈动作、服装以及灯光的配合,非常形象和准确的表现出鸵鸟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感人故事,作品中大多数动作都是模仿小鸵鸟的动作演化而来的。教师只有充分地剖析舞蹈中体态动作的由来,发挥中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天性,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主题动作,使整个作品的动作风格完整统一,才能体现舞蹈的规范性,风格的精准性。

3)始终融入深刻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中小学舞蹈表现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在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舞台上少几分刻板,多几分自然和真情,这正是对于舞蹈风格最本质的体现。

a“口传身教”

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个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除了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教师通过“口传”,用生动、精练、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表现作品。通过“身教”,用两种示范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到底怎样跳才能表达音乐所要传递的情感,舞蹈语汇所要表达的含义。

b“眉目传情”

中国的古典舞中有““行随意动,眼随手动”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感情最直接最真实的外部传感器,舞蹈中优美的舞蹈动作只有在相应的眼神中才能达到艺术的升华和超生活的境界。这也是学生舞蹈能力、舞蹈气质、与舞蹈姿态形成的关键。

c“形神兼备”

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在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的同时,更要强化学生舞蹈意念的作用,讲究外练韵律感,内练心灵感,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做到形神兼备。这也是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

4)舞蹈服饰与作品风格的完美统一

舞蹈服饰是舞蹈表演中最为重要的道具,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服饰文化审美特征。舞蹈服饰的风格也是舞蹈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蕴含着这个舞蹈的气韵和情感。正应它的对舞蹈的特殊作用,教师更应抱着严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作品,考究舞蹈作品与服饰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关注中小学生舞蹈服饰的年龄特点,设计出童真童趣的、附合舞蹈作品风格的服饰。

3、比金牌更可贵的团队建设

中小学舞蹈多为集体舞,要求整体效果,需要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把个人利益和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想团队之所想、急团队之所急、共享团队成功的集体归属感。因此,在舞蹈教学和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贯穿思想品格教育的内容,把团队精神渗透、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细节。从排练场地鞋子、包的摆放;排练时的服装、发型;刮风下雨的坚持排练;演出前的相互鼓励;演出时的抢装换衣;带病坚持完成演出等过程中,让孩子们共同克服困难,在分享喜悦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为舞蹈作品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为谁舞”――探索当前舞蹈教育的发展前景

众观近几年各级各类的中小学舞蹈比赛,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学生舞蹈向“高、精、尖”的培养目标发展。参加舞蹈比赛的中小学生一届比一届更加专业,无论创作作品或学习剧目,在编创的手法与表演上都可与专业媲美。一些学校急功近利,不但过分地玩弄技巧还不稀花重金聘请专家进行编创。外请的专家能不能立刻接受中小学生的舞蹈程度和心理状态?能不能一下子就抓住孩子的感受进行创作?还有待于我们思考。

舞蹈教育它是教育与艺术的结合体,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教育。因此,她与舞蹈专业有所区别,应秉着“面向全体,普及教育”、“以人为本,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让全体学生能够学习跳舞,能够参与其中,通过舞蹈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人的喜、怒、哀、 乐。在舞蹈天地中舞出自我,放飞快乐。

1、“以人为本” ――为铸造中小学生体能发育和体格发育而舞

体能发育和体格发育是肢体发育的两方面。体能是指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如身体的摄取、排除等。体格是指人的形态结构,如生长发育水平、形体等。中小学舞蹈的很多动作都是针对身体的柔韧度和控制度而设计的,为此,在做这些舞蹈动作的时候有助于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以及促进学生生长发育。为此,中小学舞蹈是为铸造中小学生体能发育和体格发育而舞。

2、“以人为本”――为培养中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及合作精神而舞

中小学舞蹈一般都是以群舞为主,群舞更注重的是动作的整齐性,在排练或演出的时候,整齐的队形,统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通过这种整体性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合作的良好习惯。为此,中小学舞蹈为培养中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及合作精神而舞

3、“以人为本”――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造能力而舞

凡是审美教育,都必须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美育所利用的形象,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来接受,而这些正符合了舞蹈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的特点。活泼,跳跃的节奏是美的,健康优雅的体型是美的,圆润、舒展的动作是美的,跳舞时快乐、欢欣的笑脸是美的。美丽的音乐,美丽的道具,美丽的服装,还有舞台上绚丽的灯光、布景,一切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无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散发着美丽的诱惑。而学生在通过跳舞享受美育的时候时还可以启发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为此中小学舞蹈为是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造能力而舞。

当今,中小学舞蹈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和困境,这些问题目前都没办法逐一解决,但我们相信,在主席“中国梦”的指导下,在“以人为本”,为孩子的幸福、愉悦、美丽、成长而舞的宗旨下,我们的中小学舞蹈将如一朵璀璨的明珠绽放在中国教育发展前进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雷娟娟.中小学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02).

[2]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杨淑红.试论舞蹈教学中的美学价值.[J].剧作家.2007(04).

[4]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