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普遍,信用状况参差不齐,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严重,信用风险的爆发具有连锁性和突发性,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识别和控制意识与能力不足,可以说,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高收益下的高风险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集团客户多为中小型企业集团。此类集团客户多是由一家企业上下游拓展发展演化而来,多数关联公司依附于其核心业务,其主要控制人对整个集团有绝对控制权。一般来说,其整体经营政策灵活,资本流动速度很快,在盈利冲动驱使下,常会充分整合集团资金,迅速进入某一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因此多数集团公司均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容易过度授信。此类集团关联关系较为复杂,有控制人直接出资、控制人控股企业出资、控制人亲属出资、关联公司交叉入股等多种方式,甚至表面不具有关联关系,但实际上仍由同一控制人控制。这些公司往往利用其构架关系复杂的企业群体,在信贷实践中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参股企业以互保、连环担保、重复抵押、虚假抵押等形式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套取贷款,过度担保,使集团客户获得的授信额度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偿还能力,造成信用风险膨胀。

风险传染迅速。由于具有资本运作优势,多数集团企业急于将资产和规模做大,片面追求规模或者跟风追逐高风险行业利益,将投资的触角伸向多个领域。但各个领域间并不一定存在相互支撑,规模效益无法形成,有些投资不但没有给集团性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反而成为公司的沉重负担, 甚至拉断集团资金链条,使风险在各子公司间快速传递。

资金监管困难。大部分集团客户对内部企业资金实行统一调度,贷款发放后往往直接进入集团企业“资金池”,银行很难对贷款的真实用途进行跟踪和判断。部分集团客户更是利用多家企业多头开户的便利,在多家银行之间往返转移资金,掩盖贷款的真实用途。有的集团客户让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贷款,然后转给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使用,有的企业将贷款转作房地产开发,逃避房地产贷款有关政策限制,更有甚者直接以贷款偿还他行的到期贷款。此外还有部分集团客户利用贷款和票据套取银行信用,以贷款作银承保证金、以贷款偿还到期银承、以虚假关联交易套取银行承兑汇票、重复使用增值税发票办理贴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风险暴露迟缓。由于集团公司可以统一调配资金,实践中,若其中一家或几家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偿债困难,集团公司往往通过多种方式调配资金进行资金偿还,并利用种种关联交易增加其收入和利润,将风险进行掩盖。出现风险的企业表面上不会出现信用风险,甚至可以继续获得银行授信。这种掩盖风险的做法,延缓了集团公司实际风险的暴露,也将风险转嫁到了整个集团公司。

准确识别 加强授信管理

目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遍以单一客户的管理方式管理集团客户,缺乏对集团整体情况的了解和跟踪,没有足够的人力对其行业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进行研究,对集团性客户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应对不及时。加之信息来源缺乏,贷前调查阶段没有将集团性客户中各关联企业的产权结构、投资关系、关联交易、相互担保作为贷前调查的内容,贷后管理阶段对贷款的流向缺乏有效的监督。《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对集团客户进行风险控制。但目前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一是对集团客户范围认定不够准确,二是授信限额的确定随意性较强,根据需要随意调整授信额度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机构甚至干脆放弃了对集团总体的限额控制。

总体来说,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在严格集团客户准入、审慎确定授信额度和强化抵押担保效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集团客户的风险预警能力。一是要深入了解客户在原料采购、存货管理、生产流程等方面的状况,关注其单项财务数据,探索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判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当发现客户有重大交易或异常交易时,应防范客户转移资产,造成银行偿权悬空情况。二是要选择集团中控制核心资产、控制主要现金流的企业或项目作为融资主体,不得选择空壳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实施集团客户贷前贷后动态管理,加强金融机构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集团企业的授信和负债情况。三是要严密监控关联企业间的关联交易行为,通过严格控制集团客户核心资产,防止资产和利润的非正常转移。定期分析集团客户风险点,根据贷款风险程度高低调整分类形态结果,并按风险分类结果制定信贷退出计划,对出现风险信号的集团客户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作者单位: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