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通过对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观察,使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更系统化,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02-01

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高血压病群逐量增多。由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病人在临床中属于高发病。根据病人脑出血量不等,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长期高血压造成的血管病变和突发血压增高是脑出血的两个重要发病原因,而二者只具其一时不足以发病。重症脑出血通常表现:1.突出的全脑损害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2.明确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如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3.迅速的脑外器官系统功能损伤如高血压、心率失常、急性肺损伤、急性胃粘膜病变伴消化道出血 [1]。CT检查是首选辅助检查方法。脑出血发生后局部脑组织被破坏,颅内压增高,昏迷加深,瞳孔散大,甚至脑疝死亡[2]。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 60例,年龄以大于50岁多见,其中一般保守治疗38 例, 手术 22 例。通过护理观察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入院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分管床位医生、护士,使患者熟悉住院环境,保持情绪稳定。

2.1.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病情演变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适当处理。

2.1.3 严密监测血压,进行心电监护,勤测血压,做好记录,遵照医嘱按时、按量使用降压药物,合理控制血压 。

2.1.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积极预防压疮、感染等发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指导患者床上活动,预防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饮食指导,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解大便,以免诱发再次出血。

2.1.5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早晚开窗通风,避免感冒、咳嗽,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2.1.6正确执行医嘱,保证各项治疗及时有效。

2.1.7 做好疼痛护理,予患者按时服药,做好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辅以中医治疗如耳穴埋豆等,以利缓解头痛。

2.2手术病人护理

2.2.1术前护理 向清醒患者或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术中需要配合的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配合医生完善术前检查,做好各项术前准备,遵医嘱予术前用药。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2.2.2术后护理

2.2.2.1 与护送回室医生认真交接病人。根据病人手术方式取适当。与患者床头抬高15-30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昏迷病人取侧卧位,以利于分泌物排出,避免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分类标识,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及量,认真做好记录。

2.2.2.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减少刺激,防止颅内压增高,如有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2.3 观察切口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协助医生做好拔管等配合工作。

2.2.2.4根据医嘱给予合理饮食指导,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予肠内营养,加强病人营养支持。

2.3并发症护理

2.3.1再出血 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密切监测血压,如有引流管动态观察引流量、颜色与性状,手术病人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有新鲜血液渗出,如有变化立即汇报医生,积极配合处理。

2.3.2 感染 关注患者体温、血白细胞、脑膜刺激征、气道痰液、肺部罗音等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使用物理降温措施,加强全身营养治疗,加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有效排出,必要时辅以雾化、吸痰[3]。

2.3.3应激性溃疡 询问患者消化道感觉,观察呕吐物、排泄物颜色、性状,合理使用抗胃酸药物,必要时行胃肠减压,管饲止血药。

2.4康复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按时服用药物,加强功能锻炼,学会自我保健,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此外还要进行高级智能、语言训练及肢体功能锻炼,昏迷患者早期多属于弛张性瘫痪,主要是加强护理,多按摩肢体及被动活动,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并拟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和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 宿英英.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6-278.

[2] 王忠诚.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6(增刊):73.

[3] 陈茂君 蒋艳 游潮 .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神经外科护理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