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赏识教育进行到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赏识教育进行到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赏识教育;亲子关系;孩子成长

不知你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那则经典广告“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广告中的小女孩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屋子里玩具、电脑、书籍样样俱全。她手捧着奖状急切地等着爸爸回家,一遍遍地询问,一次次地失望,夜深了,只能把奖状放在门边地板上,黯然睡去,梦中还梦见爸爸回家了。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去年春节晚会时惹人怜爱的孩子们合唱的那首充满童音童趣的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它们都体现了每个孩子心底最大的渴望――关注我,赏识我。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也会有自己的孩子。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所感受到的快乐、幸福,你希望可以复制到孩子的身上;你所感受到的委屈、无助、痛苦,你会竭尽全力让它远离孩子,但是作为父母,你真正做到了吗?

“周婷婷现象”的出现,让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赏识――成功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到底什么是赏识教育呢?在我看来,赏识教育就是以积极的眼光关注孩子,关注、发现并表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变得自信。与之相反,批评教育关注孩子的弱点和短处,把握不好就变成了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识中沉沦。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他们那颗脆弱、敏感的心就开始逐步接受成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嫁接、认同、接纳、排斥、更新,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全心陪伴是不可或缺的。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明确地指出了人有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孩子小的时候,“宝宝会爬了!”“宝宝会叫妈妈了!”“宝宝学会走路了!”日日带给我们惊喜,我们也“学会”了每天鼓励孩子、表扬孩子,与他们共享成长的点滴进步。表扬的力度很大,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兼具,舍得投资,不计回报;表扬的人数众多,80、90一代形成了典型的“6+1”家庭模式,孩子在6个人的见证下健康成长。渐渐地,孩子跌跌撞撞走过了婴幼儿期,来到了风风火火的童年期、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期,每一个阶段过去,表扬与鼓励就会被吞噬掉一点,对于孩子的批评与指责、抱怨就会增加一点。家长们开始认为“这件事情我跟你说过了,你应该知道!”“这个错误你上次就犯过了,咋还会再犯?”与此同时,家长开始计较自己的投资回报,“是你吵着闹着要学画画,结果又不去了”“花那么多钱给你买了钢琴,你却不练琴”“给你报了那么多辅导班,怎么还考不上高中?”唯一不变的是参与的人数,不过都由原来的表扬阵营悄悄地转移到了批评的行列中。此时亲子关系开始出现不和谐,争吵、打骂现象开始出现,猜忌、怀疑、不信任的目光在孩子身上停留,家庭教育中一直以来的赏识教育开始褪色。想要改善这种局面,作为父母,在处理亲子关系时,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呢?

一、 请继续给孩子以足够的耐心

等待孩子的成长是每个父母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每当你看见孩子犯同样的错误时,你可以想想孩子学步时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不断尝试的过程,在那个过程中,孩子积极参与,父母积极肯定,双方最不欠缺的就是耐心,所以结果是理想的。对父母来说,等待的过程必然是漫长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孩子前进的脚步是缓慢的、不易的。父母,请耐住性子。

二、请继续给孩子以足够的时间

在孩子越长越大时,他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时间,孩子如此认为,家长也应如此操作。其实,成长的烦恼伴随着人生的全过程,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压力与困惑。婴幼儿期,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探索外面未知世界的奥秘,父母给予他们迫切需要的安全感;童年期,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在游戏中学习,在运动中成长,发展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青少年期,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人际交往的迫切需要、同伴的认同、与异往的方式、与老师(权威)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情绪状态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发展。所以,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保证留有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至关重要,多听他们说说,应该帮助他们共同面对成长的烦恼,引导他们思考。

三、请继续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我们唯一的孩子

“生育”是一个词,父母在给予孩子“生”的机会与权利的同时,更要注意实践“育”的义务与责任。培育一个孩子,不但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福祉,更是全社会的希望与福祉。也许对于家庭来讲,父母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关注孩子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到什么的单位上班不累还能挣高工资,甚至是当自己老的时候,他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大幸福。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培养一个悦纳自我、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的人更加重要。社会中的人是独立的生命,而人所处的社会是由世世代代的生命传承的。适当地赏识、坚持不懈地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而在教育孩子时,请降低批评的音量,减小批评的频率,让孩子的“成功之花”在赏识声中绽放!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荣成市成人中专,威海,264300)

编辑/于 洪 黄才玲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