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音位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策略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语负迁移对英语音位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策略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汉语迁移英语音位学习影响深远,也更难以消除。英汉音系有系统差异,对英汉音素采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法能有效避免负迁移,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负迁移;音位;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58-02

笔者在多年教授语音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然学了七八年英语,但其语音面貌却差强人意,音素,重音,节奏,语调上还是典型的中式语音语调。其中,音素的发音不标准主要体现在受方言影响太大和借用汉语拼音的相似音两个方面。当前,多数负迁移对语音学习的影响的研究集中在超音段音位上,对音位方面的研究则多是集中在方言的影响上。但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体会到,英语重音、节奏和语调有自身的规律和规则,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则,学生多加练习就能有效避免汉语在超音段方面的负迁移。但音位本身属于心理-运动技能,讲究的是口腔器官的协调。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分析汉语负迁移对英语音位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

一、语言迁移理论简述

Odlin(1989)认为,语言迁移是学习者以前所学的任何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给二语习得带来的影响。语言迁移的实质是如何评价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言迁移的研究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繁荣,六七十年代的衰落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复兴三个阶段。语言迁移有正负之分。其中,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标语不一致的地方会引起目标语学习的困难,这种负面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它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与本族语使用者的言语行为之间的差异”(俞理明,2004:4)。

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盛行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为基础。Lado(1957)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系统对比,可以预测造成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对比分析时期的语言迁移研究把SLA中出现的困难和错误全归为母语的干扰,否定了学习者发展阶段上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错误,所以对比分析法才受到批评,但它仍然提供了研究SLA的方法,并通过对比来预测学习上的难易。因此,在当今语言教学中它依然是很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学生音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学生在音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

(一)元音方面常见的问题包括:1、双元音发音不完整,只发出一个音,如“join[n]”,“crowd[crd]”;2、长短音区别不出,用短元音替代长元音,如“heat[hIt]”,“short[t]”;3、用一个元音来替代另一个,如“sad[sed]”,“girl[gl]或是混淆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和英语元音,用前者来代替后者,如“now[nɑu]”;4、在单元音后加上一个本不应出现的卷舌音,尤其在//,/e/,//后,如“the[r]”,“Rob[rrb]”,“well[werl]”。

(二)辅音方面常见的问题包括:1、把//,//加在以爆破音结尾的单词读音后,如“Bob[bb]”;2、把音节/s/后的不送气清辅音发成送气音,如“sky[skhaI]”;3、用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来代替英语辅音,如“show[]”;4、把词尾的浊辅音清音化,如“prize[praIs]”;5、受方言影响,把一个英语辅音混淆并替代成另一个,如“like[naIk]”。

由于上述这些问题,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语音评价不高,课堂上焦虑心理严重,缺少自信心和表现欲,甚至严重影响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事实上,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之前错误的朗读习惯(如把词尾的浊辅音清音化)、没有掌握具体的发音要领外,主要还是源于母语的负迁移,而负迁移则源于英汉音素系统的差异。正如桂灿昆(1978)所说“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前已经掌握了一种语音系统(母语或方言语音系统),在学习新的语音体系的时候,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将本族语的一套语音习惯地搬到外国语中去”。

三、英汉音位系统对比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汉音位系统在元音和辅音方面都存在差异。

(一)元音方面的差异有:1、英语在单元音的划分上更细致严格:舌头在口腔中抬升的高度,舌头最高部分在口腔中的位置,音的长短,唇形。由此英语单元音在唇,舌和硬腭处的变化也更灵活,更细微,因而李楠(2006)认为汉语的单韵母没有一个是和英语单元音对等的;2、英语元音有长短音之分,但汉语韵母却没有这一区别。根据CAH,两种语言有差异的地方就会引起学习困难。所以学生常常因为控制不好音长而用短元音来代替长元音,如food/u:///,或者在发音过程中唇形和舌位发生不该有的变动而产生单元音和双元音的混淆,如three/i://eI/;3、双元音的发音方式有别。英语双元音最重要的特征是glide(滑动),要求在发音过程中唇形变化较大,从而使双元音有以下特征:前重后轻,前清晰后含糊,前长后短。何善芬(2002)指出汉语复韵母的滑动很快,唇形变化也很不明显,第一个音不确定,第二个音不清晰;而且发汉语复韵母的滑动过程和发单韵母所花时间相同。由于这一差异,学生倾向于用单元音替换双元音,如crowd[crd]”,或用汉语的近似韵母来替代英语双元音,如“now[nɑu]”。

(二)辅音方面的差异有:1、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上存在细微差别。结果,学生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容易有某些英语辅音和汉语声母很相似的感觉,从而直接借用汉语声母的发音习惯,尤其在学生找不到与英语对应的音素时,如//声母x//,“she/i://i:/”;//声母q/th/,“cheap/i:p//thi:p/”;/r/声母r//;/s/,/θ/声母/s/;2、语音区别性特征不同。清浊对立是英语辅音的区别性特征,而送气与否则是汉语声母的区别性特征。事实上,汉语声母除了m,n,l,r外,其他的全是清辅音。学生往往搞混这两个区别性特征。这可以解释为何浊化现象是学生语音学习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常常把音节中/s/后的轻辅音发成送气音,如spy[spbai].;3、音素的结合方式有别。英语辅音在相互结合和音节中的分布上更灵活,而且有辅音丛。而汉语声母的结合和分布上却有严格限制:只有n/n/既可在韵母前又可以在韵母后,其他都只能充当音节首,由一个声母加一个韵母构成;而且只有‘n/n/,ng//可以出现在音节尾。此外,‘V/CV’是汉语音节常见的模式,而“(((C)C)C)V((((C)C)C)C)”则是英语音节的常见模式。这就解释了为何加音现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学生容易在辅音丛间或单词尾加音,使之成为其更熟悉的汉语的CV式音节结构,如blue[blu:][blu:],rob[rb][rb]。

四、教学应对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和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笔者认为必须在语音课堂上推行对比教学法。就音段音位的教学,笔者(2012)根据学生常见的问题提出并尝试了以下教学应对措施:(一)整合音素教学顺序,元音以/ɑ:/,/:/,/:/,/i:/,/u:/,//,//,//,/I/,//,/e/,//,/aI/,/eI/,///aa/,/I/,/I/,/e/,//为顺序,辅音以/b/,/p/,/f/,/v/,/t/,/d/,/n/,/l/,/m/,//,/k/,/g/,/h/,//,//,/d/,/t/,/r/,/s/,/z/,/θ/,//,/j/,/w/为顺序,这样的安排与学习汉语拼音的顺序相似,便于比较;(二)采取动态发音图谱演示,利用多媒体对发音器官及其位置进行立体四维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具体了解每个音的发音要领;(三)对比英汉元音舌位图;(四)详细解释汉语或英语中缺失的音素,如/θ/,//,x//以及那些听起来相似的音,如韵母ɑi/ai/和//,/aI/;韵母ɑo/ɑu/和/a/。这些音素容易引起学习困难,因为学生往往用一个音素来代替另一个;(五)采用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用绕口令来帮助训练/r/音,用童谣来帮助区别/i:/和/I/等。通过四个月的对比教学,笔者发现实验班的学生音位学习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五、结论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语音的影响不可忽视,对比分析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掌握英汉音位系统的差异,抛弃旧有的发音习惯,有效的克服负迁移。

参考文献:

[1]李楠.中国英语学习者音位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及问题[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03.

[2]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桂灿昆.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现代外语,1978,(1):32-34.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