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陋室铭》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陋室铭》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案例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文字优美、意蕴深刻的美文,一方面表达了“穷则独善其身”的独立人格,另一方面通过“诸葛庐”和“子云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其匠心之妙,结构之精,写法之巧,令读者叹为观止。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探索中,按照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积累运用”四部结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读出陋室因何“不陋”。

3.研读课文,读出作者为何写山水,为何写庐与亭?说说其写陋室之深意。

4.背读课文,仿《陋室铭》写作。

二.案例描述

1、巧导新课、调动热情,揭示文题,出示学体目标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学生依托学习预案,查阅工具书与资料,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独学,记录疑惑。

(2)在学习小组长带领下互学交流,提交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便确立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

(3)上课开始回访目标,检测达成度,依据学情调整教学任务,消除无效劳动。对学生参与备课所提的问题的重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3、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教师范读、录音跟读、配乐朗读,,让学生体会后说说“陋室”“陋”还是“不陋”?(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理由)

关键词:德馨。

有关的事物:苔痕、草色、鸿儒、素琴、金经等。

表现了陋室之景、之友、之趣。

难点设立为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当问到作者为什么会写到“诸葛庐”、“子云亭”时,学生大多是说,因为和作者的“陋室”一样,很小。反复启发点拨,学生才明白:

作者身在陋室,而心羡“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是以“诸葛”、“子云”自比,二位一是政治家,一为文学家,可见作者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真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4、质疑问难、思维提升

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篇章结构、写法立意、做人立身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惑,生生互解,师生同解。

5、积累应用,仿写生彩

学生摇头晃脑背诵文本后,要求学生写一段短文,通过写景、写物、写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法,形式可模仿《陋室铭》但又不拘泥于此,可以灵活多样。

通过几轮反复修改和课堂锤炼,我所上的这一课得到了学校同仁的一致认可,也正是一节真正体现了“高效”主旨的语文高效课得到了全区同仁的好评。

三.案例反思

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本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和老师一起圈划词句、确定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脉络以生为本,围绕学生提出的疑难展开,通过“目标的回访,达成度的检测”,不断调整各学习环节的任务与要求,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或朗读,或翻译,或思辩,或记忆,或研讨,或写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掌握知识,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成为“学堂”,讲台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全员参与快乐高效的学习,且人人学有所获。

其次,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检验语文课堂是否高效的标志,其间,教师可以点拨、启发,但主体一定要是学生,放手让学生挖掘文本,学生出人意料地提出四个问题:①刘禹锡既然有远大抱负,为何不去实现呢?②文题是陋室铭,为何不写陋室之陋,而总在写陋室不陋呢?③“调素琴”与“无丝竹”是否矛盾?④刘禹锡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有的是大丈夫的傲岸和超拔,有的是大丈夫的铮铮铁骨,那他能在我们这个时代生存吗?学生用精彩问题记录本记录下来后,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陶冶了情操;还学会了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再次认识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标、边学边测”,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行动准则,教师把握了这一点,就从“讲师”变为“导师”,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激励者、示范者、解惑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回归学生本位,让学生有效成长。

郭秀萍,教师,现居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