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放飞学生思想 培养学生美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飞学生思想 培养学生美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

“形象是美的母体”。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追寻高雅生活”这一课时,为培养学生高雅审美情趣,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从“美的形象”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笔者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现在我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电教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思品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同侪携手共进”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导入的手法。我用VCD影碟光盘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同学们进入教学情境,我也因势利导地引入正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夸美纽斯认为:“假如我们愿意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培植一种真正的、确实的、关于事物的知识,我们便得格外当心,务使一切事物全部都经由观察与感官的知觉去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尤其是电教媒体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就不但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培养观察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在无意注意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还可以减轻他们的疲劳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思品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思品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二、利用电教手段体味美的神韵

美的神韵是内涵与形式共同创造出来的有机结构的灵魂,是审美情境中的最高境界。神韵在美的意境中具有含蓄性、联想性、无限性、象征性等特点。在思品课美感教育的协助下,在优美音律、鲜明形象中,美的神韵飘然而出。在八年级思想政治“老师伴我成长”这一课教学中,为表达对老师的崇敬,我用影碟机播放流行歌曲《好大一棵树》。随着流动的画面,动人的旋律,我很自然地把“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的大树演绎成老师的象征。随即我问同学们,大树除老师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同学们凝神思索,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象征质朴的农民,有的认为象征辛勤的劳动者,有的认为象征历史沧桑的祖国,有的俏皮地认为没有 象征只是一棵大树。在总结中我找出象征歧义性正是美感教育的神韵所在,神韵美的体味是美感教育的升华。 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配合下,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感悟美的神韵,在想象体味中体验人生。

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是个崭新领域,有待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奋进和探索。

三、利用电教抓情感美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道德素质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首先必须动之以情。着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教育乃教学的根本。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那么,通过哪些教学手段来达到内化的目的呢?

1.换位体验。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讲《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时,我在讲述一个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很小的事情产生了矛盾的现象后,让学生换位体验那个父母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做父母的难处,就做子女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2.实践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学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叠被、叠衣服、洗碗、摘菜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体验。这样的体验更深刻,维持的时间更长。

四、利用电教在教学中积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感悟美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是要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追求民主,平等,有序,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阵地。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魅力,把爱心,微笑,趣味,鼓励带进课堂,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审美教育的最佳效果,应该是教育对象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接受教育。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思想品德课的美。故教学内容的处理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课堂上不要给学生掌握知识方面的太大压力,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如地下的宝藏一样静待我们去挖掘,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审美的眼睛。通过实施审美教育,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片荒芜的沙漠,在审美的眼中可能就是苍翠的原野;一块贫瘠的土地,在审美的眼中就会是丰收的稻田。肩负美育使命的教育工作者,要紧扣时代脉搏,树立审美教育观念,提高审美教育能力,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完成形象转变,在实施美育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只有用心去爱,用情去悟,用智去启,才能真正还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