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食品科学工程专业新型科研团队是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科研团队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及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科研团队;对策

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食品科学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可以优化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绩效,培养高层次人才,有利于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形成本学科的科研特色。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

在许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是近几年来才设置的新兴专业。一方面,新专业难免出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科研经验,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少,科研启动资金贫乏等科研力量薄弱,后劲不足的现象。在这种院校中,科研模式往往是“个体户模式”,即学院的科研主要依赖于个别资深的学者手中,他们往往具备鲜明的专业发展方向,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具备专门的实验室和较为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是学院发展的中心力量。但这种模式是最简单的科研模式,在人员组成及科研规模相对具有局限性,往往只涉及到相关专业方向的个别教师,学院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严重限制的科研的创新性。另外由于个人精力有限,难以得到长足发展,只能是短期行为。不能在全院上下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并且缺乏继承性。从大范围来看,需要整合全院的现有人、才、物资源,根据本专业各方向的优势、劣势,教师的专业特长、职称、年龄结构,本区域的区域性特点,国家的政策导向及未来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组建不同的科研团队,形成以老带新的科研局面,挖掘学院的内在潜力,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打造品牌效应。

目前,我国各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创新型科研团队具有特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般是经过多年的积淀而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团队在科研进程中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方向。二是创新型科研团队大体上是以课题和任务为导向。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几乎全部是各高校下属二级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其中,一则许多创新型团队的形成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承担的项目需要而临时拼凑组建起来的,这些团队组建动机不纯、功利性强、融合度不够、缺乏信任合作精神、稳定性差,经常是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则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忽视团队文化建设,使得团队人员配置不合理,合作精神差,相互之间缺乏协作、支持,从而导致团队绩效不高;三则由于师资总量不足,创新型团队的教师往往也是教学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过大,很多教师很难获得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不利于科研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对于年轻教师学者而言,其在国内的知名度普遍很低,影响力十分有限,一旦这批优秀的老教授退休后,学院的科研优势将不在,从而出现学院出现了人才断层的局面。因此更应打破仅局限在本组内进行学术交流和课题沟通的现象。各学科组之间应该尽最大可能交叉、交流。这样才能以老带新,以点到线,以线带面,在各组学科带头人的的带领下,占领国内科研的制高点。努力提升年轻学者的知名度。使创新型科研团队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国家级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创新科研团队管理体制,提供适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并使之顺利贯彻执行。科研行政部门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和服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对科研团队在人员配置、课题申请方面的服务,并给予适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在团队内部,要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规避成员的道德风险;在具体工作中,要及时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危机激励、民主激励、爱心激励等正面激励策略,同时也应当有适当的约束机制从负面强化团队成员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保持团队成员长久的积极性与工作动力。

2.制定总体规划,确保科研投入,建设和发展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不能仅仅关注某一课题或某一科研项目,而应重点关注学科发展,应按照本部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战略发展规划来确定团队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各项工作,使科研任务完成的同时,促进学科的发展。各高校应确保对科研团队的投入,其中包括科研工作所需的实验设备、科研工作环境及人力资源。

3.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构建梯队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保持动态组合。各高校应认真分析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统筹规划,全局调度,避免各自为战,以现有的科研能力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目标,明确若干个研究方向,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食品科学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团队带头人,这些措施可以为高校科研团队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指导建立合理的科研梯队,优化内部结构,加强学术交流,通过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科研管理部门要根据学科研究方向的规划,对科研梯队建设进行宏观调控,要以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为首,选定、吸引和凝聚一批高水平的核心成员,在结构上要充分考虑到年龄、学科背景、研究经验、研究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力求知识结构互补,不同的理论观念相结合,这些都有利于团队寻找新的突破点,提出新见解。

5.为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基础。团队建设通常以重点专业方向、科技平台(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为依托。在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管理方面,统筹安排,构建校级大型科学仪器平台,提高资金和设备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怡然,陈士俊,张海燕等.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特征及类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20-23.

[2]罗微.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8,6:407-408.

[3]刘国瑜.创办研究型大学进程中的科研团队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7(2):119-121.

[4]张喜爱.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5):36-39.

[5]杜海莲,陈启锋.大学科研创新与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初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2):86-88.

[6]孟凡生.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5:215-216.

课题来源:辽宁医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孙晶(1982―),女,山东泰安人,讲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杨爱丽(1968―),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