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补肾温阳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70例患者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补肾温阳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70例患者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将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给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给予补肾温阳治疗。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88.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温阳法治疗发作期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可靠,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哮喘 补肾温阳 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19-02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其发病机制复杂,为难治性多发病,属祖国医学“哮证”范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根本,肾阳亏虚为哮病致病之本。因此,2007年11月-2011年03月,我们采用补肾温阳法治疗发作期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6(47.42±9.26)岁,病程5-20月;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5(46.35±10.90)岁,病程4-18月。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两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中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哮喘的诊断标准。且同时排除以下疾病:(1)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及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2)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度及危重度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 西医常规治疗,给予舒利迭(50ug/250ug)1吸 bid联合多索茶碱0.2g bid口服。

治疗组:给予补肾温阳法基础方辨证加减,基础方组成:杜仲15g,巴戟天15g,淫羊藿(仙灵脾)15g,补骨脂15g,核桃仁15g。加减: 寒痰伏肺者,加炙麻黄9g,干姜3g,细辛3g,苦杏仁10g,白芥子10g,桔梗10g,蜜款冬花15g;风热咳喘加桑叶15g,牛蒡子9g,蝉衣6g,僵蚕10g,桔梗10g;肺热咳喘者加桑白皮15g,黄芩12g,鱼腥草30g,僵蚕10g,地龙10g,桔梗10g,蜜款冬花15;肝郁气滞加柴胡9g,枳实9g,厚朴9g,佛手5g,炒莱菔子12g;痰湿甚者加法半夏12g,陈皮9g,茯苓15g,每日1剂, 水煎2次约300ml混匀, 分早、晚2 次口服。

若两组患者哮喘发作严重难以控制,可临时予以万托林1-2吸喷吸,2天后仍需喷吸者按无效处理。

1.3.2 疗程

7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观察1 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

1.3.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按轻、中度分别计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下表。

表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根据上表可知,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2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分别为20、9、2、4例,总有效率 88.57%。两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中治疗组有一例出现大便变稀,未经特殊处理缓解;对照组有2例出现心跳加快,1例出现手抖,经停用多索茶碱后缓解。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高反应性炎症。哮喘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西药在控制哮喘发作中具有勿容质疑的地位,但其副作用多,远期疗效欠佳,且易反复。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学中属于“哮病”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哮喘发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而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津液,脾不能运输津液,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宿痰内伏是哮喘发病的关键,而留痰伏饮(夙根)与病者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虚密切相关。《症因脉治・哮病》中记载“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喘有宿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均强调了宿痰内伏是哮病发病的关键。中医学认为,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水液,肾不能蒸化水液,人体津液不归正化,日久聚而成痰,本虚责之肺、脾、肾三脏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其中肾虚为发病之关键。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总司气化,肾中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退,不能温暖脾土,可致脾阳虚,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停聚则为伏痰;肾阳不充,伏痰不去,使本病则呈慢性反复发作态,因此宿痰的产生与肾阳虚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由肺所主,但吸入的清气必须下及于肾,经肾气的摄纳潜藏,才能保持一定的深度,以利于气体交换。《类证治裁・喘证》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肾寓元阳,为气之根,若肾阳衰微,无以化气,肾无生气之根,肺难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阳不足则气不归根,气浮于上而喘息憋闷。因此,肾阳虚是哮喘发病的病机关键,补肾温阳法是治疗哮喘的关键。

本方中杜仲补益肝肾;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补肾温阳,纳气平喘;核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温阳,纳气平喘之功效,冷哮、热哮、痰浊、风热等证型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辨治。补肾温阳中药具有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调控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糖皮质受体密度、诱导嗜酸性细胞凋亡、改善起到重塑作用[3]。不但能对抗外源性皮质激素所引起的内抑制,而且能够改善肾上腺皮质细胞储备功能,提高肾上腺皮质细胞稳定性,对导致哮喘发病的变态和非变态反应系统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从而起到防治哮喘的作用。因此采用补肾温阳法针对哮喘的病理本质、发病机制、病理产物等多个环节的全面治疗,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和更有效的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

[3]吴银根,唐斌擎.冬令温阳补肾膏方随访支气管哮喘87例临床报告[J].中国保健医学导刊,2005,13(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