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在线社区的社会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在线社区的社会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亚伯拉罕・比格斯是一名十九岁的大学生,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道德和法律问题。这个美国青少年在网上宣布要自杀,并且通过Justin.tv网站直播了自己生命最后几个小时的情况。最令世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样的时刻竟然有些网民从旁煽动、鼓励他自杀。

关于这次自杀的新闻以及网民的看客心理使人们重新审视科技在所谓网络新世代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批人出生于1982至2003年之间,适逢网络及移动科技迅猛发展之时。科技究竟是让人们更容易融入社会,还是使年轻一代就像亚伯拉罕・比格斯一样更感孤独?

毫无疑问,社会媒介使人们更容易建立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2007年,恺撒家庭基金会(Kalser Family Foundation)对8到18岁的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年轻人平均每天花在各种媒体上的时间长达6小时21分钟,其中,花在电玩游戏上的时间接近2小时。他们热衷于通过聊天、电子邮件及博客等形式进行互动,或者喜欢上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以及将视频短片上传到像Youtube这样的共享网络。这些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彼此联系的主要方式,并上升到必需品的重要地位。传统的面对面式的交流早已被电脑交流所替代。

有鉴于此,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交流的质量和深度都已不再重要。你最近读过某个青少年发送的短信吗?通篇充斥着肤浅的言辞,而这种类型的交流工具根本无法培养社会成员之间牢固的联系,同时也无法在相互信任、尊重及承诺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关系。

网络新世代尽管自认通过科技媒介彼此联系,却最容易产生孤独感,这是十分危险的。他们用网络虚拟社交取代其他活动,花在家人和朋友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其结果必然是有实际意义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少,需要时能够得到的社会帮助也越来越少。所以尽管这些年轻人在网络上朋友遍天下,但其中真正有意义有分量的人际关系并不多。

这种貌似交际很广但实际联系不多,二者之间的矛盾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网民在线观看亚伯拉罕・比格斯自杀的实况直播。因为这些看客与真实世界保持一定距离,和比格斯这个人也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能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不让自己介入真实世界。

围绕着比格斯之死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必须放在互联网文化这个语境当中才能得到解释。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匿名者,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和比格斯面对面,很难想像,会有人鼓励他这么做。如果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有人向自杀的人提供帮助或者鼓励,那么这个人在道德上是绝对应该谴责的。

从本质上来说,这正是网络看客们所做的。这些人认为自己可以躲在匿名的薄纱后面,从而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借口,或者干脆认为勿需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的后果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借助电脑进行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场景,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道德疏离感。而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从法律意义上说,这些看客有可能脱罪,但是在道德法庭上,他们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于这种不作为的男一种解释,与我们对死亡的迷恋有关。当然,这又是一个文化议题。在美国本土争睹首场死亡直播,这本身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让人感到惊奇的是,Justin.tv的创始人Justin Kan一天24小时携带网络摄像头,从而使“生活直播”一词广为人知。我衷心希望,不会有更多人步比格斯的后尘,从而产生另一个流行词“死亡直播”。

当然,整个事件中还有一些人做出了适当的反应。他们想方设法联系有关当局,但也遇到了不少实际困难。一般情况下,从联系有关部门到发现当事人的具体地址需要大约12个小时。但是他们对得起良心,做出了负责任的选择,并因此洗脱了一切罪责。我们必须继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寻找对网络突发事件进行监控以及有效反应的新方法。

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如果不对这一事件背后所隐藏的互联网文化进行探讨,那就是失职。在美国,自杀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每隔16分钟就有一名美国人放弃生命。2007年,10到24岁青少年自杀人数上升了8%,创15年来最高纪录。自杀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系程度直接相关,换言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自杀率越低。希望更多人使用技术媒介建立联系,使用技术媒介寻找有意义的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