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案例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能有效促进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法;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31-03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概括地说,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建构主义的这些观点为我们探讨一种好的、值得倡导的地理课堂教学新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笔者认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地理知识真正的理解;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及他人学习的反思;应使学生获得对地理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下面就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法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说明。

一、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这门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指导着生活,学习地理最终也对生活有所帮助。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所在。笔者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课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而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案例呈现〕建阳一一“嘉禾之乡”美誉的由来

南宋景定元年,建阳黄坑水稻丰产,并发现“一颗15穗”的稻穗,农民称其为佳禾稻,于是地方官员立即上报朝廷,皇帝闻讯给予嘉奖,并诏改建阳为“嘉禾”。由此,建阳有了“嘉禾之乡”和“闽地米粮川”的美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建阳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欣赏观察短片)菲律宾的水稻种植业,结合短片说出水稻种植业可能需要怎样的条件。

(知识应用与迁移):从家乡水稻的生长结合课本47页亚洲季风水田分布图,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图,亚洲人口分布图,亚洲地形图分析地形、气候、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第一,结合建阳水稻种植,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的地形条件。

甲生:建阳水稻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形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和地势稍高的丘陵地区,丘陵地区种植水稻需要修筑梯田,这样利于水田的管理。

教师补充:就更大范围的全国而言,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集中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例如,我们所说的“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水稻的一大产区。结合亚洲地形图,我们也不难看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第二,结合建阳水稻种植,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

乙生:我知道水稻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对热量要求高,建阳气候符合它的生长习惯。

教师补充:很好,建阳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742毫米,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1 .3 ℃;极端最低气温-8.7℃。全年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全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第三,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为什么?亚洲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丙生:我来和同学们讲讲水稻种植的亲身体验。从最早的选种育种到最后收割入仓,包括中间进行杀虫、锄草等农事管理共需要十几个环节,而且这些环节基本上是靠手工完成的。

教师补充:亚洲人口数目较多,有中国、印度等7个国家人口数超过1亿,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

第四,水稻种植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水稻单产高:亚洲人多地少,需要一种单产高的粮食作物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水稻是目前世界上单产较高的农作物,可以说亚洲是在最合适的地方种了最合适的农作物。

饮食习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长得粗壮结实,南方人长得相对小巧,这就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国家政策: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直补政策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师生共同归纳: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给你的思维一幅导图”,这是被誉为“世界记忆之父”托尼・巴赞的一句名言。基于图像和联想是大脑语言的“思维导图”,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模仿大脑的记忆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形成表征信息的图形,和枯燥的文字相比,图形除了可以承载丰富的信息,还具有生动、直观的视觉特征。思维导图是一种人脑思想的反映,它赋予人的思维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脑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当前,全世界都在争论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习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繁重的课程,面对大量的信息,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是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将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地理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智慧的培养;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许多学生感到地理知识零散繁杂,以无序的状态贮存于大脑,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面对新问题不知如何思考,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在地理课堂中引进“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的内在思维外显,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深入剖析知识的根源,建立超越知识的原知识,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教师在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就会按照课本的顺序罗列,教会学生画出课本重点内容和关键字,或者学生的笔记也就是课本文字的再现,并不能体现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结构的建立,而运用思维导图就不是死记硬背,是给学生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帮助其更好地学习。以下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思维导图:

新的课程观强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正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案例教学和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组织和实施,能够使教学变“灌输”为“探究”,变“被动”为“主动”;变“求同”为“存异”,变“苦学”为“乐学”,使地理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主渠道。

参考文献:

[1]陈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薛东阳.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J].屮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9).

[4]张,卢中华.如何使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J].地理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