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生命成长 激活创新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生命成长 激活创新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用类文本在高中语文必修中比例并不大,在必修一至必修五中,涉及到实用类文本的有必修五中的“科技之光”专题中的三个版块、必修四中的“我有一个梦想”中的“英明与事业”版块和必修四中“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三个版块。站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果按照常规的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背离,而且不能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必修文本改革的特色之一,是文本的编排体例,由原来的以文体为编排依据,改变为以主题来编排文本。这种看似简单的变化,正体现着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以生为本的理念。而真正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使文本真正发挥平台和载体作用,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本文主要阐述在应用类文体中,关注生命成长,激活创新精神的一些实践策略。

一、音声求气,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

应用类文本是学生研习应用类文本阅读的载体,也是学生模仿应用类文本写作的载体,因此在这个角度上说,通过文本的学习,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求,开创一片写作的新天地。

这种写作的示范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整篇文章的示范作用。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用诗句作题目的拟题方法,事物说明文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的运用等等,都是同学们模仿学习的最好蓝本。还有《斑纹》,这篇散文的笔法和文艺性的笔调,虽然学生模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毕竟在他们的视野中,《斑纹》会作为经典加以收藏,这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二是写作素材的提升和储备。必修四和必修五中三个应用类文本的专题,都可以从若干角度,提炼出不同的写作素材,对学生的写作素材具有丰富和加深的作用。

例如,《〈物种起源〉绪论》写作角度点拨:①有探索才有发现;②科学探索不可一蹴而就;③探索离不开坚定的目标。

事例引证:达尔文精神即执着地献身科学研究(数年坚持积累、思索物种起源问题)、对其他科学家的尊重(与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发表)、坚持真理的勇敢精神(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写作角度点拨:①关怀生命是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悲天悯人,是每个科学家必须具有的情怀。

写作素材:作为科学家的杨焕明充分认识到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必要性,他同时还提出反对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因为这将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全。

经过这样的梳理和指导,学生不仅有范文可以模仿借鉴,而且大量的写作素材被储存,被激活,学生感受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学生的一段写作文字,隐约看出材料的储备。《人生必须坚韧》“坚韧的人生是有厚度的,坚韧的人生是有高度的,我们不能企求长生不老,但我们可以像达尔文一样坚持探索,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这样的例文还有很多,学生是可爱的,只要他们发现了方法,就会迸发出无尽的写作欲求,如滔滔江河,澎湃不休,这种写作的境界是我们教师所梦寐以求的。

二、沟通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习惯。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应用类文本大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实际的需要。因此打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大效率,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

沟通生活主要指在两方面,一是指教学内容的沟通,主要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与文本中的情境相互联通,联通中,会激发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另一方面指教学形式与生活的联通。这一点将在创新教学形式中详细论述。

教学内容的联通,抓住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一点,使文本生活化,生活文本化,实现文本与生活连接。例如在必修四的“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三个版块,学习的文章体裁是演讲稿,而演讲稿的内容涉及到“国家的独立”,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演讲稿是现实生活中运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文体,因此,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演讲稿的基本写法。“国家的独立”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则可以根据当时的社会时事,回归到生活中。

“国家的解放和独立”虽然不能在历史中重温,但可以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内容进行主题演讲。在这样的勾连中,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同学们在演讲中,还迸发出了为国家创新科技,为国家创新经济等这样的思维。这种创新精神来源于对国家和民族深刻而负责任的爱。

“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浸润,则可以和2008年中国北京举行的29届奥运会联系起来,可以让同学们进行演讲比赛,还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奥林匹克精神切实落实到同学们的心灵深处。在哺育同学们生命的同时,由奥运精神带来的精神撞击,同样会给同学们带来创新的思维。例如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增减,奥运会志愿者章程的修订,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的合理安排等等。

把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

三、创新方法,激励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会激活文本,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鼓励、激励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因为实用类文本本身就来源于社会实践中,并最终回归生活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教学方法则使教学回归到了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本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不同的文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践和探索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方法的创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和尺度,以学生发展为依据,符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在这样的原则范围内方法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在教学实践中,创新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比较法

就是通过相关文本或素材的对照,得出相同点或不同点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励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专题“科技之光”教学中,就较大规模运用了比较法。一种是同一板块内部进行比较,即“探索与发现”《绪论》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在写作角度和说明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点。“神奇的自然”《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同为事物性说明文,两文有哪些异同点等等。还可以在同一篇文章内部进行比较,《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在说明荔枝的壳和荔枝的膜时,说明顺序怎样。还可以是更开放的比较,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版本比较多,有的又译作“导言”。“导言”与“绪论”差别并不大,但与“序言”却差别很大,这个角度进行比较等等,不一而足。比较法因为操作比较灵活,更能让学生发现比较点,体现教学的以人为本理念。

2.网络法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应用类文本教学尽现勃勃生机。给学生恰当的学习引导,可以是语文著名的资源网站,可以是应用类文本的核心问题,还可以是资料保存或者整理的方法等等。网络可以扩大教学的容量,增加课堂的节奏。

从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学语文教学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语文天地等网站中收集应用文例文,有关格式写法和知识内容等,可以多编写一些典型例文,按照应用文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通顺等要求,进行“应用文语言特点”专题研究,或者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收到较好效果。将《斑纹》文艺性说明文与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语言风格的比较研究等,也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很好案例。

3.图标法

在小结每一专题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把纷繁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的归纳整理,使之变为一目了然的结构模式和图表,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总结时,学生按照说明文的要素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即说明的对象,说明的语言,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等等。然后再按照小的纲目再总结整理,这样经过三个层次的整理,一张说明文的简要知识图表就完成了。

由于整理工作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亲自进行的,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4.发现法

发现法的创始人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从应用文类文本的教学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借助于文本和一定的信息,去独自探索,主动发现本课程的知识系统及难点,疑点,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识记,理解,分析,概括,在自我的发现和求索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发现法适用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群体,而在发现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会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火花,实践能力更强。

例如,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利用发现法进行学习。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画出荔枝的构成图,以此来学习文本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实质上,通过简单的画图,实践,学生已经发现了文章的说明顺序――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逻辑顺序。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荔枝的颜色,核的大小等特征已基本把握,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相应整理出来。

发现法使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迸发出来,自我学习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领悟能力也相应提高。运用得当,这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方法。

必修教材中应用类文本的实践策略,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个人经验的总结,期望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凤凰传媒出版集团

2 《苏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凤凰传媒出版集团

3 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4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

5 晏渝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