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艺术战斗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战斗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点儿谈资就会被鄙视的时代,社交、泡妞、打入上流社会的圈子,不懂点艺术简直没法张嘴。如何看懂当代艺术?什么样的创作才能称为艺术品?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梵高、毕加索、杜尚、达明安•赫斯特⋯⋯他们到底有什么值得稀奇的地方?通过这本书,你将在村上隆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进入当代艺术的世界。

当今艺术

我对艺术的觉醒

从我体验到的ART世界来看,日本的美术大学或专门的美术教育机构根本什么也没教。对于时下的大学或美术学校来说,学生是客户,老师们小心翼翼地不谈本质论,因为只要说了什么让学生听不懂的内容,就会被学生抱怨。虽然我自己也举办GEISAI活动(无须审核即可参展的当代美术祭典),但大家也都在付完参展费用之后,就变成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的顾客。或许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因此,GEISAI也让我勒住了自己的脖子。包括希望成为设计师或影像艺术家的人在内,就算大家只是对艺术有一点兴趣而已,在这本书里,我都想尽自己的能力,努力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来谈我的想法。在听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或在跟很多人谈话之后,我发现大家所认知的“艺术”或“ART”,跟我这种在西方活动的人有极大差异。有些人只是看到新闻报道说我的作品价格高达数亿日元,就说我榨取了御宅族的精神,或者说我是窃取了集体创作的东西,而对我有诸多非议。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缩小我们之间的隔阂。另外,我对艺术的觉醒,是因为年轻时听了已故的荒川修作先生的谈话节目,所以我也希望年轻朋友在看完这本书后,至少有几个人会觉醒。

现在我想谈的是以西方文字书写的“ART”。这个ART,对日本人来讲,理解上有一些难度。当作为最前端文化的西方绘画、油画,在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时候,大家的惊讶程度一定超过现代人看CG(计算机图形学)或3D电影表现出来的程度。因为这些作品看起来就很“3D(立体)”。在那之后,日本人将西方传入的一切奉为上位、正统,自己反而屈居追随的立场,并开始在那样的结构下创作、鉴赏与思考。其实我也不例外。为了学艺术,我到东京艺术大学的日本画系就读,一直读到1989年前后。所谓的东京艺术大学,原是冈仓天心面对西方文化,想通过艺术,以文化立国,并启发本国文化,进而在绘画、建筑、雕刻等方面发扬国威,而在三十五六岁时创立的国家事业。由于日本画是相对西方绘画被刻意凸显出来的,所以东京艺术大学的重要性自然不在话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画高居日本绘画金字塔的顶尖。现在日本画已经没落。当时的日本画界冷战虽然解除,却因为泡沫经济而跃居经济的顶点。不过大家还是发觉“就艺术来看,总有种说不出的怪异”,特别是像我这种既年轻又想要敏感地察觉到时代脉动的人,在我看来,文化的存在简直毫无意义。由于我主修的日本画是冠上“日本”两个字的艺术,所以我反而对西方ART产生了浓烈兴趣。

当代美术作品为什么昂贵

西方式的ART是什么?

很多人都想问:村上隆标榜的“ART”是什么?跟大家所想的又有什么不同?我曾经也有过同样的疑问。我在1993年前后到美国纽约学习艺术。目前我在当代美术界的排名,以网球的方式排名,在全美公开赛的排名大概是在十到二十名之间。为什么我在西方会得到肯定,却在日本备受批判,我想只能说因为日本人不懂西方艺术规则。既然如此,把西方艺术解释清楚就好了,但偏偏越是基础的东西就越难以说明,这个难度就好比要把日本自民党及的政治世界解释清楚一样,“西方式的ART”也在不断变化。就在我说“是这样”的同时,很有可能明天就会出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所以,我想暂且以我的主张,还有过去的体验作为基础,来谈谈“西方式的ART”是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直接回答会比较抽象,所以我想试着根据具体问题来回答。对此,很多人有疑问了,通常都会说:“就像铅笔、蒲公英和晨曦,有很多东西都比当代美术品廉价,却优雅美丽,为什么唯独当代美术品这么贵?”我想把这个部分和什么是ART串联起来谈。

如果说法有错,我也希望能集思广益,修正我的想法。不过即使我有错,我认为这也是种武器。因为认知上的出入、因时制宜的解释、策划现场的创意与机动性,都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幕府末期,日本有攘夷思想,就是赶走外国人,不让他们进入日本的想法。这个思想现在看来是个错误,不过当时要打倒延续三百年的德川幕藩体制,缺了攘夷思想则无以成就,这也是事实。我不是主张说谎也无所谓的人,只是有时,历史是会由错误去带动的。

回溯历史,我们现在常说的ART,大约是在19世纪出现的。当然在那之前,在18世纪就有像戈雅之类的知名艺术家。尽管这些人都有反政权之类的反体制思想,但仅就使用油画道具而言,他们付出的辛苦相当于在现在制作CG,不用说,钱一定是要花的。任何事都要花钱,艺术也不例外,所以,这些艺术家只好成为宫廷御用画家。因为当时还没有照片,因此宫廷或威尼斯等商业都市的有钱人,便不惜重金聘请艺术家画肖像。除此之外,宗教的装饰也占了相当重要的份额。不管是教会还是其他机构,总有巨额财富和绝对的财源。在这些钱财的推动下,艺术家们成为满足客户期望、创作超越性之美的工匠。达•芬奇也是其中之一。

既是美的工匠,制造相当于现代计算机媒体的工作自然也非他们莫属。换言之,过去拥有金主的艺术家,为一圆金主的梦想,他们有求必应。例如,日本软银有个“父亲系列”的广告,过去大概连这种广告都是艺术家在做的。

艺术的贫困

艺术家存在的意义

荷兰的医疗团体为了请德拉克洛瓦画肖像而资助他作画,若时代换成是现在,难保金主们不会要德拉克洛瓦做出自己的3D肖像或CG。在当时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因金主的资助而得以创作绘画。因此宗教、权力者以及富翁,三者便成为艺术的主宰者。进入19世纪,印象派上场后,出现了艺术家应该为自己创作艺术的运动。从这时起,整个形势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原因之一是肖像画的需求开始减少。现代几乎没有哪个艺术家靠画肖像维持生计,虽然安迪•沃霍尔刻意尝试,但除此之外肖像几乎成为绝唱,主要原因莫过于照相技术的发明。其次,由于文明逐渐发展,不再需要宗教式的解说绘画,而且伴随着印刷术及其他科技的进步,大家开始写书阅读,自然也就没有通过绘画了解一切事物的需求了。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艺术家在对“艺术是什么”产生巨大的疑问之前,便会思考自己职业的存在价值,努力武装各式各样的理论,并且专注在理念上。之所以我会这么想,是因为我也曾在“艺术是什么”这个大疑问之前,思考过艺术家存在的意义!泡沫艺术现在被炒得如火如荼,不过既然是泡沫,大概再过个十年,围绕在当下艺术界的金流也会销声匿迹的。

所以我也常常思考该如何是好。或许西方在19世纪前后就已经面临过类似的变革,因此,沙龙也在这个运动中应运而生。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聚集在巴黎一带,唾沫横飞地讨论“这不是,那也不对”。这就是使有关艺术的相关话题变得复杂的最初原因。也就是说,由艺术家自立门户创作艺术,不为金主服务的纯洁艺术就此诞生,这个大变革甚至让整个世界狂热。可惜西方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即使是为艺术而创作的新时代的艺术,上流社会也有办法把它买来给自己当装饰品。现在已经从过去由权力者、宗教权威、有钱人等让艺术家为自己创作服务的单纯时代,转变成有钱人看准纯艺术作品,再为自己买进的复杂时代。从这时起,作品的价值与价格便开始割裂。

《艺术战斗论》

作 者:[日] 村上隆

出 版:时代文艺出版社

定 价:39.8元

出版日期:2011年9月

村上隆,艺术家,Kaikai Kiki有限公司创始人,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担任UCLA艺术学院新领域科客座教授。村上隆曾为法国品牌路易•威登设计手袋等产品,包括限量珍藏版的“樱花”系列。2008年,他的一座公仔作品,标价5亿日元,创下同类商品的天价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