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审美教育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审美教育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能通过美感、审美、美学等教育,来建构学生人格,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学习做完美的人。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并纯化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德育、体育主要与意志相关,智育主要增长知识与智力,而美育则直接与情感相联系。美育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是德育、智育、体育所难以取代的。初学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情感教育,因此,与审美教育有着语文天然的联系。比如,散文、诗歌以其所具有的节奏、音韵与深刻的形象与意境打动着人们,如何挖掘出这些作品中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是教学中的最大困难。以诗词为例: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评价,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难点。因为此时学生学习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多,对于诗词的理解,不能很好地将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所以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意思的理解上,要在诗歌的导入环节上,即在开讲时以饱满的感情,用准确而又有启发性的语气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感情线索,了解诗人的情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之受到感染熏陶来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活动,带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氛围中。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的美好祝愿,这种感觉是愉悦的、欢乐的,但是词中却表现出怅惘的、无奈的情绪。如何让学生去理解作者的这种情感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苏轼在这一时期的经历:他因朝庭内部的纷争被贬在密州任太守,此年中秋,他对月感伤,自己落得如此结局,又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想想朝庭的气氛令人不寒而栗,与月宫的寒冷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他不想再回到那个伤心之地。对兄弟的思念,既然不能成为现实,何不将这美好祝愿遍洒人间呢?

二、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必须帮助他们学习文化、增长见识、开发智力

审美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才能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的开发。教师要让学生欣赏、感受作品的生活美和艺术美,就需要在字词句篇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知识的启迪。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我从诗的内容入手,介绍了历代名人悲秋之诗句.要求学生注意区分其中的不同,进而领会诗的主旨,感受诗的思想内容。还简要介绍了格律诗的有关知识,并指导学生朗读。这样既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了诗的意境,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诗的音乐美,从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受益。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审美实践机会

多年来,我结合语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文学欣赏》、《书法》、《音乐欣赏》、《演讲与口才》等书刊,对进行审美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了摄影、书法、朗读等比赛,举办了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确立健康正确的审美标准。

四、用说写去创造美

一方面是听读,烂熟于心;一方面则是说写,百炼成钢。平时训练注重指导练习,包括练习说话,写话,才能够记得牢,才能在表达上见成效。课文中为我们写作教学提供了许多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如:同是写“春”,朱自清的《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各具风格,从不同的审美角度,用不同的审美意识,都表现出了“春”的各种风情,创造了美的境界。

总之,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在学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自觉自愿地接受课文中的美感教育,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的。搞好美育教育,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肩负的又一重任。我们要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