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有效引领设计使效果超越形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有效引领设计使效果超越形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仅仅是将实践活动当作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价值不大;有的教师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设计实践活动,活动推动着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两种不同的观念和目的,导致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活动也具有不同的效果,前者低效或无效,后者则是高效n

关键词实践活动设计效果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合作与探究。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把数学活动当成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满堂讲”弊端的方式,致力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种现象,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教师的认知差异,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的认识还存在偏差,不同教师的数学课堂活动呈现出来的效果有所不同。

一、“画蛇添足”式活动,学生缺乏操作活动的目的

一些教师缺乏耐心和责任心,既没有对教材进行较深层次的研读,也不考虑活动的实际效果,追求课堂热闹的气氛,追求课堂环节的完美,随意地安排活动。结果教师成了活动的主角,学生反而成了观众,这样的数学活动犹如画蛇添足,不见其美,只见其短。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小朋友们,你们在课本上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们立刻争抢着站起来回答:“老师,我发现有两棵树。”“老师,我发现有四个小朋友。”……结果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就是没有学生说出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最后,我不得不自己问学生: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啊?才引出了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然后比较跳绳的长短。这个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一片混乱,没有任何效果,活动纯粹就是一种形式,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实际价值。

教师应当善于将课本上直白表述的知识,转化为具有研究价值的素材,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挖掘问题、破解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探究性”,学生应在经过积极思维的活动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后,获得知识。为此,教师要在课前结合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合理处理教材,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按部就班”式活动,学生缺乏自主实践的过程

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从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的角度出发。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创造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使活动具有实效。

苏教版教材五(下)《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很好地认识圆的各种特征,在学生认识了圆心、直径、半径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操作,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尺子,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然后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成:(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0)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他有几条对称轴?(5)你还有什么发现?于是,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研究”。“发现”了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等。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也有所收获,但完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体验”了一下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去验证了一下课本上想要说明的最终结果,学生在这种数学活动中,只是一个“检验员”,而不是“探究者”,失去了自己在数学活动中应有的“主人”的身份,没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思维水平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数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应经历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积极交流的过程。上面的数学活动,学生没有自我研究,没有主动地质疑、思考、探究、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十分低下,更谈不上思维品质的培养,智力的发展。

三、“自主探究”式活动,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需求

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数学活动,紧扣知识点,针对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数学活动,紧紧地吸引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应用“非常规”的思维考虑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圆的认识》时,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扔纸团”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独立探索的需要和愿望,自己安排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站成圆形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教师在几个学生中间随意放上一个纸篓,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向纸篓中扔不同颜色的纸团,比一比谁扔中的纸团多,谁就获胜。因为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很快就有学生发现比赛不公平,因为每个人与纸篓的距离,和扔中纸团的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于是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公平的比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研究、思考,该如何公平竞赛;他们先站成长方形,发现行不通;又站成正方形,发现还是行不通;最后学生发现:只有站成圆形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时,教师引入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一系列的教学“水到渠成”。

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站在对教学有帮助、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帮助的立场,在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进行设计,方能水到渠成,效果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