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感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感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12年2月2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中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本文通过对PM2.5的分析,将环保理念自然、生动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PM2.5 初中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我国环保部2011年11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拟将PM2.5纳入环境污染检测范围。2012年2月2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中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有关PM2.5的话题越来越突出,不容小觑。

一、了解PM2.5 关注PM2.5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粒径小于2.5μm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它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

二、PM2.5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启示1: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时时处处体现环保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实验时常用到各种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方法和习惯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也树立环保理念。例如,在演示实验时,药品的取用要规范,注意节约药品,不要撒在讲桌上;点燃酒精灯用过的火柴头要放入回收杯中;镁带燃烧后的白色固体要回收,不乱丢乱放;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固体的回收,制取氢气后锌粒的回收等等,都要预先给学生讲清楚,时时做好表率。

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也会影响学生,如不使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生活垃圾分类倾倒;做到人离关灯、随手关水龙头;使用布艺购物袋等。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这些小事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去认真对待,那该演化成多大的力量啊!

启示2: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中出现很多有关环境的内容,如“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温室效应”、“低碳生活”、“酸雨”、“臭氧层空洞”、“化学肥料”等等,有漫画、有图示、还有社会调查,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针对“大气污染”的漫画,可先让学生课前上网查阅有关大气污染的资料,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与本地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掘其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让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

启示3:

引导学生关注各种节日,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为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世界及我国规定了许多相关的环保活动及纪念日,如2月2日 “世界湿地日”,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3月22日 “世界水日”,4月7日的“世界无烟日”, 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1月9日“ 消防宣传日”,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还有“爱鸟月”等等。针对这些节日,适当地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关系。

同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空气环境等,让学生走进社会,去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鼓励学生接触社会,走进社区,以专栏、办展览等形式,在公共场所宣传“低碳生活”相关知识,倡导环保、绿色、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尝试写一些类似“今天你低碳了吗?”的环保小论文,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将当下的热门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知识互动,能够将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