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鱼的眼睛与上善若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鱼的眼睛与上善若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到查干湖的成吉思汗昭观光,在湖中所养殖的淡水鱼博物馆里,会看到鱼的标本,按照它们所生存的水层悬挂在不同的高度。有趣的是鱼的眼睛:处于水层上面的鱼,如鲢鱼、鳙鱼等,眼睛长在鱼头的下端;处于水层下面的鱼,如鲇鱼、鳙鱼等,眼睛长在鱼头的上端。据博物馆的讲解员说,鱼的眼睛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的定位,是鱼的生存本能使然,是一个长期以来的生物进化过程。因为无论是出于觅食的需要,还是出于防范天敌的攻击,都存在相对衡定的居上视下、处下窥上的辩证视角。动物界的生存哲学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其实这也是自然界的生存哲学。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什么是上善若水呢?“上”,古汉语中通“尚”,上善为最高境界的善,是近于道的善。在老子《道德经》的眼中,最高境界的善莫过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见《道德经・第八章》)。在这里可以看出,老子对水的崇尚,实际上是对道的崇尚。而水作为道的体现,它善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水善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六十六章》);在于水利万物而不争,只奉献不索取:“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争功名,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在于水有坚定的意志、信念:“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七十八章》),看似柔弱的水,而任何强敌都不能战胜水,是因为水之势、水之力,水所处的地位,是任何强敌所不能取代的;在于水虚怀若谷、甘居卑下的品行:“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道德经・二十二章》),“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道德经・第八章》),有了甘居卑下的思想,虽处洼地,却能盈余得满,处人所不齿的艰苦环境,而且,心甘情愿地水往低处流;在于水有恬淡的生活态度和淡泊宁静的心态:“澹兮其若海” (《道德经・十五章》)。老子对水中所寓含的道理的揭示,从物质的属性来看,充分反映了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规律,反映了水在生命体循环和自然界运动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这些自然规律给予我们的启示,可称得上是至妙之论。

其实,《道德经》是读给君王的人论,从人类社会来看,诚如鱼的眼睛、水的天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语),也是铁定的规律。作为普通公民,如果不了解国情,不懂法律,不知晓与自己相关的政策,不善于判断形势,这样的人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是很难的。另一方面,作为官员,如果不善于调查研究,不熟悉下情,不懂得人心,在同属下的接触中又缺少应有的诚意和虚心,这样的官员又怎么能够承担其自己的责任?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还告诫官员要先苦后乐,广纳群言,正确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六十六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道德经・四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 (《道德经・二十九章》),不要过分地追求无法企及的东西,不要过分追求安逸、优裕、奢靡的生活等。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人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