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喷激素应用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喷激素应用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喷激素应用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做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注射治疗,试验组采用鼻喷激素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采用鼻喷激素进行治疗后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距较为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采用鼻喷激素临床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较低,整体疗效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鼻喷激素;应用疗效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指,彻底清除患者不可逆病灶的基础上,纠正患者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能够有效的畅通窦口鼻道复合体以及各个窦口,重新建立起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以保留患者鼻窦内粘膜和中鼻甲等生理功能为基本原则的一种手术方式[1-2]。通过内窥镜的良好视线以及精确的手术器械,使手术变得更加准确,从而达到使患者的鼻窦生理功能恢复的一种攻击性手术,由于患者术后在局部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粘连以及鼻息肉等术后并发症出现,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如何减少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3-4]。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发现试验组采用局部鼻喷激素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期间120例功能性内镜鼻窦术后的患者分为两组,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等患者。对照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5~78岁,平均(40.3±8.6)岁;病程0.6~7年,平均(3.5±1.1)年。试验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50~79岁,平均(60.5±8.6)岁;病程0.6~8年,平均(3.6±1.1)年。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得宝松注射液(国药准字 J20080062 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1支并加入生理盐水3ml稀释后采用扁桃体注射法在患者的双侧中鼻甲,下鼻甲,鼻丘黏膜等部位,每次注射2ml。试验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布地奈德鼻喷剂(国药准字 J20030037 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开始剂量为256ug,早晚一次。使患者连续使用药物2周以后,比较两组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5]:

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定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中显效为:患者症状消失,窦腔内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有效为:患者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窦腔内黏膜上有轻度水肿,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未到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有效+显效。并针对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一定的比较,如鼻出血,皮疹,瘙痒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60 18(30.00) 20(33.33) 22(36.67) 38(63.33)

试验组 60 30(50.00) 26(43.33) 4(6.67) 56(93.33)

2.2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的情况,发现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皮疹 鼻出血 瘙痒 总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 60 13(21.66) 6(10.00) 4(6.66) 23(38.33)

实验组 60 3(5.00) 2(3.33) 2(3.33) 7(11.66)

3.讨论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指,彻底清除患者不可逆病灶的基础上,纠正患者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能够有效的畅通窦口鼻道复合体以及各个窦口,重新建立起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以保留患者鼻窦内粘膜和中鼻甲等生理功能为基本原则的一种手术方式[6]。通过内窥镜的良好视线以及精确的手术器械,使手术变得更加准确,从而达到使患者的鼻窦生理功能恢复的一种攻击性手术,由于患者术后在局部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粘连以及鼻息肉等术后并发症出现,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如何减少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7]。在本次实验中针对做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降低患者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状况,以及促进病情的恢复程度,其中对照组采用的得宝松注射治疗,得宝松是一种高度溶解性和一种低溶解性的倍他米松脂类构成的复合剂,具有一定的抗炎以及抗过敏的疗效,在对患者进行注射后,可溶性的倍他米松能够快速的吸收并迅速起效,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炎症,减轻患者鼻腔黏膜的组织成分的破坏[8-9]。但是在临床操作中发现,由于患者做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整体鼻部组织相对脆弱,在针对患者进行中鼻甲,下鼻甲,以及鼻丘黏膜进行注射时患者出现鼻出血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较多,而试验组采用的布地奈德鼻喷雾进行治疗时,能够有效的避免这类现象[10]。布比奈德是一种高效的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有效的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反应,由于布地奈德不含有任何防腐添加剂,因此在对于患者进行喷雾治疗中,副作用较少,当药物进入鼻腔中,将从一种水样的液体转变为以一种胶样的液体,对于患者的鼻粘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鼻粘膜的内皮组织,患者的局部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与恢复,布地奈德鼻喷剂属于一种用局部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局部病情的恢复,整体效果更为确切[11-12]。因此实验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用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患者使用,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在本次实验数据中研究发现,实验组采用的布地奈德鼻喷雾在对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患者的使用中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得宝松注射液对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患者的总有效率的30.00%,且实验组采用的布地奈德鼻喷雾在对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患者的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的得宝松注射液对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患者的2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2。

因此,综上所述,对于功能性内镜鼻窦术后的患者采用一定的鼻喷雾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病情的恢复,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且患者术后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低,整体疗效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13]。

参考文献:

[1] Kaszuba SM,Stewart MG.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m of 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J].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3,48(9):734-740.

[2] 陈超,许政敏.儿童慢性鼻窦炎药物与手术治疗疗效对比[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5):295-297.

[3] 郑加创.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与药物综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20):4089-4090.

[4] 龚成.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320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5):65-66.

[5] 田艳勋,吴彦桥.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在鼻内镜下鼻窦术后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71-73.

[6] 王菊,安峰.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淮海医药,2011,29(5):464-465.

[7] 刘小兵,王晓霞,陈君.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治疗的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8):976-978.

[8] 李春雷,张春林,刘兆辉,等.黏膜下钩突骨质切除治疗单纯型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81-84.

[9] 姝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2):138-140.

[10] 刘小兵,陈君,王晓霞.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220例临床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3):210-212.

[11] 郑林,蒋睿果,毕丹,等.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中得宝松局部注射对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17(3):227-228.

[12] 孙英,吴洁.儿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2,32(5):351-352.

[13] 韦树春.未成年人鼻内镜手术的综合处理[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16(5):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