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曹植诗歌中白日意象的情感寄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曹植诗歌中白日意象的情感寄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安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期,作为建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的曹植更是被称为“建安之杰”。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其中意象的运用为他托寓身世、表白心迹起了很大的作用。现阶段对曹植诗歌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女、少年、云、风、飞蓬等意象上,而对白日意象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曹植诗歌的整体把握,我们可以发现白日意象在曹植诗歌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曹植;白日意象情感寄托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72—0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刘勰《文心雕龙》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苏珊·朗格也曾说过:“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①即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中国古代诗歌中关于意象手法的表述有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等说法,可见意象在诗歌创作及鉴赏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意象其本身只能称作是原型,而诗人对它的驾驭使它与题材本身有机地结合,从而具有了不同的表达效果。白日意象本身的原型一旦被诗人注入自身情感,势必会呈现出多种复杂的意蕴,而这也正是作者精湛艺术表现力的显现。本文主要探讨曹植诗歌中的白日意象及其情感寄托。

一、白日意象概述

白日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白日’意象最早见于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在汉末《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及《拟苏李诗》(“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再次出现,到了建安时代,曹子建笔下更是大量运用‘白日’一词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句……自此以后,作为一种入诗审美的意象,‘白日’的用法和意蕴在魏晋南北朝历代诗人手中得到了多方位的丰富和发展,并在审美思维之中逐渐固定下来,作为诗歌的语言,成为各种太阳意象的规范性总称。”②

曹植诗中有太阳意象的诗共10篇,分别为《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美女篇》(“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五游咏》(“曜灵未移景,倏忽造昊苍”)、《远游篇》(“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华”)、《赠徐幹》(“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赠白马王彪·其四》(“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杂诗七首·其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情诗》(“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侍太子坐》(“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名都篇》(“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其中,有白日意象的诗共五篇,分别为《箜篌引》、《赠徐幹》、《赠白马王彪·其四》、《侍太子坐》、《名都篇》。

二、白日意象的象征意义及情感寄托

诗人以白日入诗,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人对太阳的崇拜起源很早,如商代中期古蜀先民就十分敬畏太阳,将太阳幻想为飞翔的神鸟,太阳神鸟图腾就是先民对太阳崇拜的一个印证。另外,上古时期也有很多与太阳有关的传说,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可以说,太阳的光辉一路伴随照耀着中华文化。而先民的思想模式影响和规范着文学内容和文学思维。曹植在继承前人对白日意象运用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移情手法又使之具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寄托。所谓“移情”,“指人在聚精会神中关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③字面上的“日”仅仅就是太阳的意思,而正是由于移情手法的运用,曹植诗歌中的白日意象有了不同的感情。从意象和移情这两个方面出发来考察曹植诗歌中的白日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情感寄托,我们大致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白日有光芒万丈的气象,“用白形容太阳的光亮,给人以灿烂辉煌的联想”。散发着勃勃生机的太阳表现着诗人炽热的情感和心中无限的希望,白日充足的光和热也使其容易引发诗人对权力和财富的世俗化联想。魏晋时期,世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功业追求和实现政治理想的进取精神,然而由于政治上的黑暗和人生短暂,诗人功业未立却年发已凋。因此,以白日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在曹植诗中是不少的。《名都篇》中的京洛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风度翩翩、身手矫健的京洛少年却热衷于驰骋游乐、宴饮斗酒,高超的骑射本领却只是用来“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虚掷光阴。诗最后说:“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不可攀”三字已将时光一去不返的惋惜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箜篌引》也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这首诗在用“置酒高殿”、“烹羊宰肥牛”、“秦筝齐瑟和鸣”、“阳阿奏奇舞”等大量笔墨描写歌舞酒宴的欢腾景象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的心愿,其目的“无非以义相期,终与之共患难共功名耳”(吴淇《六朝选诗定论》)。而“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则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所以,诗人感慨“盛时不再来”,深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时光易逝。曹植将白日与时光易逝联系起来,更多是表现他的生命意识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二)内心悲愤的外化

白日除了光芒万丈的美之外,还有一种苍凉感伤之美,淡白的太阳没有光芒,表现出惨淡凄凉的特征, “太阳呈现出一种暗淡的灰白色,这种颜色的太阳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是极为常见的。冬天的早晨或傍晚,有雾,或者空气中浮着薄薄的尘埃,有风,太阳便呈现出一种无光泽的或者清晰的白色圆盘,用肉眼便可直视之,当地人唤之为‘白太阳’”。④诗人内心悲愤情感的注入,使曹植看到的是白日西颓的苍凉伤感之美。曹植和任城王曹彰及白马王曹彪一道来京师洛阳参加“会节气”的活动,在此期间,曹彰突然暴死。“会节气”过后,诸侯王返回各自的封地。弟兄三人一块来的,如今回去的却剩下两个人,曹植心里非常难过,所以“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曹彰去世,曹植心里已经非常难过,朝廷还派人沿途监视诸王归藩,并规定诸侯王在路上要分开走,限制他们互相接触,使得曹植越发愤慨。因此,他写道:“我思郁以纡。”内心的愤慨、苦闷、孤独使得曹植主观情感上看到的是“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他看到的太阳暗淡无华,失去了光彩。这个白日会使人产生凄凉之感,也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象征着诗人的郁闷心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论说:“此首景中有情,甚佳。凡言情者须入景,方得动宕。若一于言情,但觉絮絮,反无味矣。景更哀凉独绝。”正是因为诗人内心悲伤,所以导致他无论看到什么都是一副萧条的景色,一个“忽”字也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三)乐景哀情的寓托

由于诗人艺术手法的运用,同一意象在不同的作品中并不都代表同一意义或表达相同的意境,甚至在同一篇作品里也不尽如此。白日意象便是一例。因此,我们要从更深一层去观照诗人的内心世界,探讨这类普通意象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面或者是以合理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类普通意象的情感寄托。中国诗歌创作及鉴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以乐景写哀情”,这在《侍太子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表面看上去,这首诗描写的是“清醴盈金殇,肴馔纵横陈”的游乐宴飨之事,但仔细体味的话,就可以感受到曹植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之下那份孤独苦闷的失落感。“太子”当指曹丕。曹植竞争太子之位失败,内心一定十分忧郁,但又不得不以笑脸祝贺兄长,所以,这首诗表面上一派欢乐景象,其实是以乐景写哀情。其中“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即指现实中大雨过后,太阳普照大地,白日又喻指曹丕,形容他当上了太子后光芒四射,足以“曜青春”。这和《美女篇》中“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有异曲同工之妙。“容华”二句说的是美女的容颜像早晨的太阳一样光辉照人,人们谁不敬仰钦羡呢?也是用太阳的光芒万丈来形容人的光彩夺目。而《侍太子坐》以曹丕当上太子后一片欢乐来反衬自己竞争太子失败的惨淡景象,可见曹植表面欢乐下内心的那份悲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曹植诗歌中,除了美女、少年、云、风、飞蓬这几个意象之外,白日也是寄托诗人情感的重要意象。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曹植后期的诗歌充满了悲愁苦闷以及不可避免的孤独感。白日意象寄托了曹植种种情感,对其表白心迹、书写心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研究曹植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大的帮助。白日不仅是诗人对曹操在世时他“贵公子”般生活的怀念和留念的体现,更是他后期内心生活悲苦、政治失意的一种淋漓尽致的宣泄。白日还表达了曹植对时光匆匆流逝中自己却功业未立的哀叹。由此看来,曹植不愧是建安时期的杰出代表,对曹植诗歌的研究也对于那个时期整体诗歌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