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寄宿制 小学生 心理健康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198-02

一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农村出现了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由此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同时由于农村地区一些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撤点并校等原因,而形成了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现状,虽已有研究表明,农村寄宿制小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成熟、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交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农村小学寄宿生普遍存在着孤独、抑郁、焦虑、社会退缩、厌学、攻击等心理健康问题。

二 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自身因素

第一,遗传因素,在农村有部分儿童有先天智力问题,这使得他们不能正常地学习,也必然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第二,小学生身心因素的发展,小学生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特殊的障碍,如情绪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等,主要表现在自我调节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强、情绪反常、意志薄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

第三,自我意识发展,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能像“大人”一样可以独立处理事情了,但由于意识、判断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于许多思想和行为都是盲目学习和模仿,因此当孩子有不良想法、行为时,如若不及时的加以引导,而任他们自由发展,他们心理的能量得不到合理释放,产生过度抑制、过度兴奋、盲目冲动等,造成了不该发生的心理问题。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

第一,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和睦相处,孩子性格乐观开朗容易适应环境,如果父母离异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容易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种: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权威型。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子女经常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性格活泼、大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专制型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子女经常有叛逆、报复心理,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放任型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子女常具有比较霸道、任性等心理特点;权威型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子女常具有自立自信、探索精神。

第三,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在心理上还未达到“心理断乳期”,所以在行为参照和行为判断主要模仿家庭有权威的成员。如果家长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都有欠缺时,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时间长了孩子会失去行为的指南,易走向歧途。

3.学校因素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是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的地方。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学校的环境。对于寄宿制的小学生来说大多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环境至关重要的,在农村的许多寄宿制学校,校园设施简陋,仅有操场的两个篮球架,可供学生课间娱乐的设施几乎没有,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第二,师资力量。在农村寄宿制小学里面,教师的编制有限,许多音乐、舞蹈类的课程根本无法开设,许多任课老师还兼职生活老师,对于这种身兼数职的老师来说,教学任务繁重,同时对学生的监管更是力不从心,所以这些老师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得不足。

第三,教育理念。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只重视学生成绩和安全管理,在课程安排也未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且课余生活还以学业为主,这对于寄宿制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三 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学校方面

利用现有条件,争取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更多的娱乐设施,尽量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文艺节目,如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丰富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小学生把寄宿制学校当成健康成长的乐园;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提高教师素质、扩大教师队伍,注重于学生的心理沟通。同时应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设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为小学生提供心灵情感的关怀。

2.家长方面

作为家长应该在行为上为孩子树立榜样,家庭上给这些寄宿制的小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让一周回一次家的小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家长平时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多以民主的方式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倾听、接纳孩子的想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家长平时不能一味关注孩子的成绩,应多和学校老师沟通,家庭和学校合力育人,从而提高寄宿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3.小学生自我方面

教会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自己应该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要培养寄宿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有很多:

(1)学会放松:当遇到紧张的情绪的时候,学会自我放松;(2)学会倾诉:当遇到不开心或不明白的事情时可以主动找同伴、找老师倾诉,学会自我教育,这对寄宿小学生的成长都是很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胡瑜.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他心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李斯静、司汉武.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述评[J].理论观察,2013(4):139~140

[3]王莉.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关怀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2):54

[4]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