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过作文教学之路已多年,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其追求的基本宗旨是:学生个个乐于写作,写出好文章,写出锦绣佳文。多年来,我在作文教学里一直坚持完善自己的实践模式:写作酝酿交流共享书面表达科学评价补旧成文范文展示。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较之以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了学生以前因胸无成竹、头无思绪而下笔难的困惑,让学生们的“苦差役”(作文课)真正成了他们各显身手、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实践班里,曾多名学生作文获奖,佳作见于《小天使报》、《作文指导报》等。

一、课时安排

1.课堂课时:2课时,主要完成交流共享、书面表达、评价这一过程。

2.课堂外:终生,主要完成酝酿过程和补旧成文。一篇作文45分钟完成不难,可一篇好文看似一课时或更多一点时间形成,但它的思想蓄存、文气修炼等过程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所以在我的作文教学里尤其强调“养精蓄锐”的重要性,一直要求学生“活到老,学到老,积到老”。

二、酝酿阶段

这一阶段实质是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的积累过程,让学生头脑有意识地为作文而作准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对中学生作文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把它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来为学生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1.准备。厚笔记本两本(以便学生记的东西终生享用,强调不能让学生记到“风吹页落”篇):一本用于作文课堂目标要求的内容的积累,一本用于终生贮备。

2.教师引导两本笔记本的“酿造”。之所以叫酿造而不叫积累,是因为这一过程不光要求学生记住,还要把已有的东西酿为己所拥有,推陈出新,旧为新用。这就要求学生头脑对已有的资料思想、价值观念、判断等进行重组,酿成自己的品味,这样才能做到精用。

(1)内容收索。包括:字、词、句、篇章典范,技巧典型,修辞、表达的领悟,诗词、书画美篇的欣赏,农间田野的喜闻,山川河流的倾情,世世人情的洞察,人际交往的感受,时事新闻的关注,情理是非的思考等等。根据以上内容,在收索的过程中要大致把握好思想、素材、语言、技巧方面的内容。

(2)指导整理归类。学生收来的东西大都是零乱的、懵懂的、不知所用的,这就需要老师课堂详细安排,课余认真指导。记的内容要有根有据,清楚明白,分门别类,理解应用。如我要求学生每天记名言警句一条,一位学生这样记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出唐·李商隐《乐游原》:向晚夜不识,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盛极将衰的感叹。其用法如:未来的天空要靠我们自己撑起,我们就不得不从现在做起,“夕阳无限好”只属于那些不懂得未雨绸缪的人们。像这样的收集酿造,长期坚持,他们就会为自己写下一本有用的篇章句典。

三、交流共享

这一过程时间安排在第一节课内的前20分钟左右,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与他人交流,各抒己见,使自己分享别人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同时,搭成共识,形成共享,进而对原始材料进行广度的丰富和深度的理解。这一环节中老师首先要在全班学生中作示范引导,可先让几名学生展示出收集的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引导交流。如:你这样的外貌描写最适宜于描写什么样的人?你这样的事实可支撑一个什么观点?你这条新闻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这一技巧在作文中准备如何安排?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的材料五花八门,每人都有想说和愿听的欲望,加之教师的引导参与,气氛热烈,效果自然较好。

四、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采取“聚焦”训练和“合影”成文两步。“聚焦”也就是对本次作文重点目标进行写作(时间安排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之后与之形成一课时)。比如,语言描写展现人物个性,多种修辞显文采,为论点树论据,为创新设思路等等,把每个重点目标作为本次写作前奏曲。(因为目标小,内容少,学生的这一写作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老师可用3—5分钟的时间对一两篇学生习作进行点评,点评不能过多,也免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第二课时进行“合影”成文, 也就把重点训练放到一个完整的叙述说明或议论中,形成一篇文章的初步概貌。(学生在此之前,思路、材料已基本形成,所以这段时间一般不超过35分钟,剩余时间用于评价过程)

五、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习作为桥梁,形成学生与习作、老师与习作、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的评价体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养成学生作文修改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相互评改,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六、 补旧过程,范文展示

“补旧”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评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本次写作,这一过程在课后第二次作文之前完成。由各组长选出本组优秀作文1-2篇,正楷抄写展示在班内“优秀作文栏”。教师再从每次优秀作文中选出1—2篇,编入“班级佳作选”(每学期可出一期,尽量让大多数学生的作品入选)。